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 第647章 错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7章 错误
    “领导等一下……”
    就在几人刚转身准备出去的时候,王宏扬开口了。
    听到他说话,已经转过身的李言诚扭头看了过去。
    王宏扬在街道办上班,虽然只是个司机,却也是有编制的,对编制内的那些门门道道门清。
    他看的非常清楚,刚才进门时,是跟在年轻领导身边那个年纪大的给推的门,进门时却是年轻的先进,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虽然他不太清楚为什么一个看上去也就三十岁的年轻人就能当上领导,可他很明白,这也许是他唯一的机会了。
    而且,年轻就意味着经验不足,从这个年轻的领导一进来就要听汇报就能看出来,似乎有非常强烈的掌控欲望。
    这对他来说是好事儿。
    所以,当李言诚看过来后,王宏扬便急忙说道:“领导,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们公安要说我是我们街道办财政所那个案子的嫌疑人,但我是冤枉的啊。
    打牌玩钱,这是我的不对,该怎么处罚我,我都认,哪怕让我去坐牢我也没意见,毕竟我确实做错事儿了。
    但杀人……领导,我真没那个胆子啊!求求你们一定要调查清楚。”
    王宏扬这番话说的是情真意切,给人的感觉似乎他真的是被冤枉的一样。
    可惜,他这也算是给瞎子抛媚眼了。
    在他认知中年轻就是没经验,在李言诚身上可不存在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他并没有面相上那么年轻,其次,他应该是这间屋子内面对犯罪嫌疑人经验最丰富的那一个了。
    哪怕是正在审讯王宏扬的,阳朝分局预审科那个即将要退休的科长,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起李言诚来说都要差的远。
    那位科长虽然干的时间长,可他一直都在阳朝区分局,面对的也仅仅是阳朝区分局的案子。
    李言诚就不同了,他后来成为审讯专家后,面对的可是全国范围的犯罪分子,可以说是人是鬼他基本上扫一眼就能看出来。
    更何况,将王宏扬列为该案的头号嫌疑人他是非常清楚的。
    “是不是冤枉的我们查一下就知道了,你现在只是嫌疑人,嫌疑是什么意思你应该能懂吧?你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问什么答什么,好好配合我们调查清楚,不是你做的,自然不会赖在你的头上。
    而不是在这里只喊冤,问的问题却又不回答,搞消极对抗,那样对你没好处。”
    丢下这句话,李言诚再没看王宏扬的神色,扭头就走出了审讯室。
    姓王的有点懵,这……这位年轻领导的反应和他想象中完全不同啊!
    “呵呵,别看了,小子,你打错主意了,那位是我们市局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同时还是我们公安总部的审讯专家。
    我们李局见过的犯罪分子可能比你见过的人还多,你眼珠子一转,就知道你在想什么,别胡思乱想了,领导不是说了么,你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积极配合我们,负隅顽抗,真对你没什么好处。”
    见王宏扬眼巴巴的瞅着已经缓缓关上的审讯室大门,阳朝分局预审科的科长嘿嘿一笑说道。
    这位科长也是个人精了,从王宏扬刚才开口叫住领导起,就知道这小子的意图,现在领导们都离开了,是时候打破他的幻想了。
    “那小子是一点都不配合?”
    另一边,刚走出审讯室李言诚就问道。
    “是的李局,对于杀人偷钱这件事儿,王宏扬概不承认,只承认打牌玩钱,不过也没关系,那三万块钱我们已经找到了,撬保险柜用的撬棍目前也有线索了,已经连夜送到市局检验科去化验了。”
    站在一旁的阳朝分局那位孙局长真想一巴掌呼在段队长这位下属的脸上。
    这踏马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吗?还用的着拿到市局领导的面前显摆。
    这分明就是你们刑警队在先期调查的过程中没有用心,给遗漏了。
    这一刻,孙局长忽然就对自己当时力排众议,将老段从治安那边调过来当刑警队长的决定,感到了些许的后悔。
    听完这位段队长的话,李言诚也觉得有些诧异,因为在他的记忆中,金智海向他汇报案件调查情况时说的很清楚,他说,阳朝分局刑警队经过调查,暂时未找到作案工具,这怎么过了一晚上又突然找到了,并且已经送到检验科啦?
    “段队长,撬棍是在哪里发现的?”
    “就是区运输公司。”
    !!!
    这下李言诚可以确定了,就是阳朝区分局刑警队的调查工作出现了遗漏,他清楚的记得,金智海在汇报的时候说了,确定王宏扬为该案嫌疑人后,阳朝区的人就去姓王的这小子曾经学习开车的运输公司调查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一次排查的时候没有发现?
    李言诚深深的看了眼神色间还有点兴奋的段队长,忽然就没了继续听汇报的心,扭头跟老孙说道:“孙局长,汇报就先不听了,抓紧时间接着审吧,一定要把嫌疑人的口供拿到,至于那两名死者参与案件的线索和证据,想办法落实。”
    说完,他没再看那位段队长,抬脚便向着停在院子里的车走了过去。
    段队长此时还没意识到这是怎么了呢,说的要听汇报,怎么忽然又不听了,站在那里傻傻的看着已经离开的李言诚,满脑门子都是问号。
    这边,孙局长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抬手指了指段队长,也顾不上说什么,指了一下后便急忙追了上去。
    “李局,是我们的工作……”
    “孙局长,这个就先不说了。”没给孙局长将话说完的机会,李言诚便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你是老刑警了,督促着点,抓紧时间先把案子破了,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千万别把这锅饭做成夹生饭。
    孙局长,在你和我们金副总的共同督促下,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局您放心,我一定会配合好金总。”
    老孙同志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他知道,这短短一个星期之内接二连三的事情,让市局这位常务副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
    这位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他是否还能在现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干下去,可人家有建议权,而且他相信,无论是市里还是总部的领导,肯定都对这位的意见会非常重视,从这次的联合行动担任总指挥就能看出来上边领导对其的重视了。
    李言诚扭头瞥了眼身旁的老孙同志,知道他在想什么,便摆摆手说道:“案子是你们阳朝的案子,金总带人过来只是协助,还是以你们为主,主次要分清。
    以前什么样我不清楚,我不在其位,也不予置评,但只要我在这里一天,总队就不会和各分局抢案子,只会做指导和协助方面的工作。
    好啦……”
    说到这里,李言诚抬手拍了下老孙同志的胳膊:“忙你的吧,等联合行动步入正轨后,这个案子如果还没能结案,我会再主持召开一次案情分析会,到时候你们再做汇报吧。”
    说罢,他便弯腰坐进管卫东已经拉开车门的车内。
    等车门关上后,他摇下车窗玻璃。
    “孙局长,你也是老公安了,干咱们这行的,工作中有失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吸取经验教训,同样的错误以后坚决不能再犯才对。”
    “李局您指示的对,我们一定会吸取经验教训,深刻反省。”
    “嗯,联合行动目前是咱们全市上下最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干好,干扎实,联合行动虽然市里有要求要从快、从严、从重,但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办的每一件案子,都要经得起事后的调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做为公安,我们要对得起全市近千万老百姓的殷切盼望,对得起组织的培养,更要对得起我们头顶上的国徽。”
    “是”
    啪,老孙同志立正站好,规规矩矩的敬了个礼。
    “请李局和组织放心,阳朝分局一定会按时,认真,严格的完成此次联合行动任务。”
    “嗯”
    李言诚没再说什么,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抬起左手拍了下司机位的靠背。
    感觉到领导的动作后,已经坐在司机位的管卫东挂好挡,右脚轻踩油门,左脚缓缓松开离合,手上又按了下喇叭,随即,汽车就起步了。
    孙局长站在那里没有动,看着李言诚乘坐的黑色红旗小轿车拐过弯绕到刑警队二层小楼的另一侧,彻底看不到后,他那原本还挂着一抹笑容的脸庞便迅速沉了下去。
    他转头看向站在不远处一直没过来的老段,抬手将他叫了过来。
    “局……局长……”
    老段此时已经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自己刚才因为嘴长到底惹了什么麻烦,等到局长的召唤,他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了过来。
    孙局长面色阴沉,他没说话,只是上下打量了一番段队长,这一刻,他忽然有点搞不明白,自己到底是看上这个老段哪里了,为什么就要将他调到刑警队来当队长。
    “局长,我……”
    “你什么?”
    老段被局长看的心里有些发毛,刚开口想说什么呢,都不等他将话说出口,就被领导给怼了回去。
    “一听李局让你汇报工作,你就得意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说话前怎么不先过过脑子?明明是自己之前的工作失误了,你怎么就能舔着脸在领导面前邀功的?老段,你是不是觉得特光荣啊?”
    “呃……局……局长,我……我没多想。”
    被局长兜头怼了一通,老段话都有点说不利索了,语气中满是苦涩。
    “我只是……只是想让李局知道一下,我们非常有可能已经找到了关键证据。”
    真的是关键证据吗?其实不然!应该说还真不一定。
    如果说,能在从运输公司收走的那几根撬棍其中的两根上检测到和保险柜表面相同的材质,并且还找到了王宏扬的指纹,再加上证人证言,那么这还算是一条比较完整的证据链。
    可要是发现不了王宏扬的指纹,只能检测到和保险柜表面相同的材质,就算加上证人证言,也说明不了多少问题。
    姓王的完全可以一推二五六,依然嘴硬的说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他还可以将所有事情都推到潘德宝身上去。
    毕竟,三万块钱是在姓潘的所使用的比较固定的车库里找到的,至于有人指证他借过撬棍,他也可以说那人是胡说,或者说是陷害他。
    亦或者,就算在撬棍上发现了他的指纹,他也可以说承认借过撬棍,但案子不是他做的,至于撬棍上为什么会检测出和保险柜表面一样的东西,我也不知道。
    总之,就是主打一个不认账。
    反正你们手中的证据暂时还证不死我。
    这就是一场心理博弈,看谁能扛得住。
    王宏扬如果自己认了,那没得说,这时候重口供轻证据,只要他自己都承认了,那谁都没话说。
    实在找不到其他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审讯的时候就只能是靠诈了,姓王的那小子自己顶不住是最好,也是最简单的结果。
    相对来说,要想证明已经死了的安红卫和李兆明二人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同案犯,还真是比较麻烦。
    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找到他们二人也是同案犯的证据,并且这个证据还要让其他人无话可说,委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单靠王宏扬指认,别说是两个死者的家属相信不相信,就连很多办案人员其实都不是特别相信,会认为是不是姓王的这小子在给自己脱罪。
    华夏人的老传统观念,人死为大嘛!
    坐在车上,李言诚也在思考破局之法。
    他已经让小管用车载报话机和城东分局联系过了,马上就会过去,顺便中午就在城东分局的食堂吃饭。
    他一直都不喜欢搞突然袭击那一套手段,基层已经够忙了,必然就会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要想让所有人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那是要将监督机制落实到实处,而不是一两次突击检查就能轻易改变的。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