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334章 德国的动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4章 德国的动荡
    对于欧洲各国来说,19世纪80年代绝对是幸运的十年。虽然欧洲的局势并没有那么平静,但却也没发生涉及到列强的超级大战。
    对于西班牙来说,这是相当宝贵的发展时间。西班牙可以安然无恙地发展自己的工业和经济,在无人关注的角落悄悄地对各大列强发起追赶。
    对于卡洛来说,平静的局势代表着更多的闲暇时光。卡洛更乐意在闲暇时光陪自己的家人,共同关注自己子女的成长。
    在如此平静的局势之下,时间也很快地来到了1888年。
    按理来说1888年同样也是平静的一年,但因为一位君主的逝世,让欧洲原本平静的局势有了些许的波动。
    德皇威廉一世出生于1797年,是目前欧洲当之无愧最年老的君主。在威廉一世的统治生涯内,普鲁士王国先后打赢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直接性地创立了目前的欧洲霸主德意志帝国。
    但不管是国王还是皇帝,威廉一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既然是普通人,那自然要经历所有人都要经历的生老病死。
    截至1888年,德皇威廉一世的岁数已经接近91岁。在欧洲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年代,90岁已经是高龄群体中的高龄。
    但很显然,人的寿命级数也差不多就到这里了。从1888年年初,德国那边就传来了威廉一世身体逐渐衰弱,甚至已经不能处理政务的消息。
    所有人都明白,这位帝国的创建者终将死去。目前所有人最关心的就是威廉一世死后德国政治局势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是否会对欧洲局势产生影响。
    就连西班牙也在等待着来自德国方面的消息,并且密切关注着德国的盟友们,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并没有让卡洛等待多长的时间,1888年3月9日,侍卫长布拉德·埃雷拉脚步匆匆的走来,向卡洛带来了一个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的消息:“陛下,根据德国政府的来电,德国皇帝威廉一世陛下在几个小时前去世了。”
    实际上卡洛只知道威廉一世之后是他的儿子,百日皇帝腓特烈三世。腓特烈三世之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德皇威廉二世了。
    至于威廉一世去世的时间,卡洛只知道是今年,并不知道是什么日子。
    听到侍卫长所汇报的消息,卡洛点点头,脸上并没有太多的表情。
    卡洛已经经历了自己的父亲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以及自己的良师益友普里莫首相的死亡,对于这种死亡消息已经没有太大的触动了。
    更何况,威廉一世本人算是寿终正寝,他的离世对于德国和他本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哪怕德国此时如日中天,德国也不需要一位在位时间太长的皇帝。其子腓特烈三世被称为百日皇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身患喉癌,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根本无药可救。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威廉一世少活几年,他的儿子是否能够多享受几年皇帝生涯呢?
    威廉一世的长寿和腓特烈三世的短命对德国来说有着极大的影响,也间接导致了德国在一战中战败。
    为什么这么说呢?威廉一世死后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也跟着自己的父亲去往了天堂。
    这也导致德意志帝国的皇位很快来到了威廉一世的孙子,亡国君主威廉二世的头上。
    这个时候的威廉二世也只有29岁的年纪,再加上其身体有缺陷的原因,让他变得十分自傲和敏感。
    一位年轻的君主和一位老迈,并且握有实权和极高影响力的首相,两人之间是很难达成什么亲密的合作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威廉二世继位为皇帝之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政治生涯也基本来到了尽头。
    威廉一世的德意志帝国时期和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时期,最大的不同就是德国所面临的外交处境。
    威廉一世的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最主要的敌人只有法国,身边的盟友却有奥匈帝国,意大利以及俄国。
    而在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时期,随着改变策略的德国政府暴露出更多对于殖民地和海权的野心,德国和英国的外交关系也逐渐走远,与俄国之间也无法再维持名义上的盟友关系。
    这导致德国的敌人从一个法国变成了英法俄三个列强,盟友却仍然只有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最终一战的结局已经很清晰明了了,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不仅无法打败外在敌人,同样也无法解决帝国的内部敌人。
    战争后期的威廉二世已经基本被架空,这也是他在战争结束之后成为背锅者,并且不得不退位的原因。
    来不及感慨这么多,卡洛的主要关注点还是欧洲各国对于德皇逝世的反应。
    虽然卡洛清楚威廉一世逝世之后欧洲局势的反应,但是又能确保这个世界的欧洲局势仍然会如同历史上那样发展呢?
    任何一点变动都有可能引起局势的更大变动,为了自己和西班牙,卡洛必需要关注所有国家的动向。
    “这个时间点应该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收到了消息,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家有大的反应动作。”皇家安全情报局卡迪尔回答着卡洛的疑问。
    “密切关注法国和俄国的动向,一旦这两个国家有任何动向,必须要第一时间向我汇报。”卡洛吩咐道。
    对于此时的德国来说,威廉一世的逝世可以说是局势震荡的开端。
    腓特烈三世的喉癌并不是成为皇帝之后才发现的,而是在去年就已经被发现。不过因为英国医生的误诊,导致当时的手术被取消。
    在威廉一世去世的一个月前,腓特烈皇储刚刚进行了保命性的治疗。为了防止他因为肿瘤的肿胀导致窒息和生命危机,皇储的私人医生不得不为他切开气管并且插入一只银色的通气管。
    虽然这确实让腓特烈王储保住了性命,但也让这位即将成为皇帝的家伙到现在都无法讲话,只能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皇帝刚刚死去,新皇帝也有生命危机。在这样的关头,卡洛不相信法国没有任何想法。
    要知道,自从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法国人一直在寻找向德国报仇的机会。只不过俾斯麦将自己的外交政策一直经营的很好,再加上德国国内的局势也没有任何动荡,让法国人一直找不到发动战争的机会。
    眼下威廉一世逝世的阶段可以说是较好的机会,就算不能完全打败德国,也能让德国国内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虽然此时铁血首相俾斯麦仍然是德国政府的掌控者,但他只比91岁的威廉一世小了18岁,今年也有73岁的高龄了。
    目前德国的局势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很有可能因为一些细小的变动导致德国的崩盘。
    法国人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吗?卡洛并不清楚。甚至卡洛也不清楚此时如果爆发德法战争,对于西班牙来说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但这并不妨碍卡洛下令让皇家安全情报局高度关注法国和俄国的动向。一旦发现法国有发动战争的趋势,西班牙肯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对于卡洛和西班牙来说,肯定不愿意看到法国在与德国的战争中胜利。一旦法国重新成为欧洲霸主,北非和西非的殖民平衡也将被打破。
    西班牙可以和目前欧洲大陆上的老二法国谈条件,但却无法和欧洲大陆的老大谈条件。
    一旦法国重新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西班牙就要考虑和德国抱团,避免被法国入侵或者抢占殖民地了。
    但要是德国能够打败法国,或者这场战争不会发生的话,西班牙就不需要担心来自法国的威胁。
    毕竟法国人最担忧的还是德国,只要西班牙不触及法国的底线,法国是不会和西班牙撕破脸皮的。
    威廉一世的去世和西班牙也不能说是毫无关系。威廉一世的葬礼西班牙肯定是要参与的,而且还要派遣首相级别的高官参与,这样才能体现出西班牙对于这场葬礼的重视。
    如果只派遣外交大臣级别的官员,难免有些不重视德国了。毕竟德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列强国家之一,威廉一世又是这个强大帝国的创建者。
    当然,卡洛肯定不会主动前往德国参加这次葬礼。欧洲的国王和皇帝实际上是没有太大的差异的,西班牙和德国也没有太过密切的关系,卡洛自然不需要亲自前往。
    只有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他们的君主或许才需要亲自前往德国参加这次葬礼。
    毕竟盟友之间还是要表达出自己对于盟友的重视的,盟友关系也是需要继续维持下去的。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一天的时间里,欧洲各国都表达了自己对于威廉一世去世消息的悲痛,并且宣布会参加威廉一世的葬礼。
    参加葬礼的阵容也是相当豪华,其中不乏有皇帝和国王以及各国家的首相。
    在所有参加葬礼的宾客当中,身份地位最高的就是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了。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威廉一世同为列强国家的皇帝,再加上年龄已大的原因,能够亲自前来参加威廉一世的葬礼已经给足了德国面子。
    一般这种情况下是可以派遣自己已经成年的皇储参与的,一方面能够锻炼自己的继承人,一方面皇储也确实能够对外全权代表王室。
    德国的另一个盟友俄国就是这么做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并没有亲自参加威廉一世的葬礼,而是派出了自己的皇储尼古拉。
    实际上这也和德国与俄国的关系变差有关。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德国和俄国的关系早就没有那么亲密了。
    这也导致两个原本亲密的盟友在进行着各种各样对对方的防备,就差没有直接加强边防力量,将军队都全部转移到边境防守了。
    当然,皇储参加这场葬礼也是绝对够级别的。皇储就是未来的俄国沙皇,除了现在的地位没有沙皇那么高之外,其他的都是差不多的。
    亚历山大三世能够派遣自己的皇储参加威廉一世的葬礼,也能看出俄国方面的态度。至少俄国并不打算全面抛弃和德国的关系,他们仍然想要维持和德国的盟友关系,但却又对德国对自己的疏远有些不满,所以派出了皇储这么居中的身份来参加葬礼。
    要是想要撕破和德国的盟约,俄国只需要派遣一个外交大臣来参加葬礼就能够做到。
    只有关系特别疏远,甚至是有竞争和矛盾的国家才会派遣外交部长这种级别的官员,否则都会派遣首相或者是王储,至少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哪怕是和德国关系不佳甚至敌对的法国,也派出了总理领头的豪华阵容参加威廉一世的葬礼。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欧洲各国对于表面工作的重视,毕竟这在贵族绅士群体当中,也算是礼仪的一种。
    西班牙派出的是首相卡诺瓦斯,意大利则是国王翁贝托一世亲自出马。
    和奥匈帝国一样,意大利也需要德国的外交影响力来帮助自己扩大国际地位。意大利对与德国的盟约还是相当重视的,在得知威廉一世的死训之后,翁贝托一世就立刻确定了行程。
    英国方面并没有出动女王维多利亚,毕竟这位女王不问朝政也是出了名的。不过英国政府也派出了首相格莱斯顿,在表面工作上还是做得很足的。
    除了这一众列强国家之外,欧洲各国也都派出了自己的豪华阵容参加这次葬礼。
    这也让威廉一世的葬礼创造了记录,成为各国君主或首相参与人数最多的葬礼。
    当然,这样的记录对于德国本身来说也不算什么荣耀。帝国的继任者腓特烈三世此时甚至做不到亲自迎客,只能拜托德国首相俾斯麦和外交大臣帮助自己迎接宾客。
    在威廉一世死后,腓特烈皇储就已经确定了腓特烈三世的名号。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此时的威廉皇储已经是德意志帝国新任皇帝。
    但这位新任皇帝此时还躺在病床之上,因为喉咙的肿瘤并没有消除,这位皇帝甚至随时有性命危机。
    这也造就了威廉一世的葬礼新任皇帝并不能出席的尴尬场面。好在参与葬礼的各位君主和首相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哪怕此时对于德国的尴尬现状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大家也都不会表现出来,只会表达出一脸悲痛的模样,按部就班的参加这场没有什么特殊的葬礼。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