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苏勒坦汗 - 第1235章 又到草长马肥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光总是匆匆,寒冰终于融化,乾元二十六年(1669年)的三月,原野的青草露出嫩芽,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大卫国处处显露着生机。刚开春,北方各省的精兵便接到调令,悄悄往大都集结,中原各省的精兵则悄悄在湖广集结。心怀大志的莲大可汗按捺不住胸腔内那颗蠢蠢欲动的雄心,悄悄下达了征兵令,兵部和户部也通过各种手段运输粮草、在大军行进的路线上建立各种补给站。
    这一回莲大可汗打算起倾国之兵一举灭周,身经百战如他准备分兵三路一举荡平南方。他以秦王绰思吉为征东大将军、老将西日莫为征东副将军,领兵十五万先由武昌东进,攻取安徽、江苏、浙江,再南下福建、广东;以晋王尔嘎朗为征西大将军、老将脱里为征西副将军,领兵十五万由成都南下,先攻取四川,再南下云贵。又命云贵总督阿拉坦仓率云贵两省驻军策应尔嘎朗;自己则亲率三十万大军,由湖广岳州南下,渡过汨罗江直取长沙,然后一举拿下整个湖广,再夺取江西、广东、广西等省。
    精通政治的苏勒坦特意叮嘱部下作战须有策略:对湖广、云南、贵州、四川的吴军要狠狠地打,这些军队的将领多是吴三桂的心腹,只要消灭了吴三桂的嫡系军队,吴周朝廷自然土崩瓦解;对江西的胡启泰、福建的耿继茂、广西的马雄、孙延龄等亲近吴三桂的地方实力派要以战为主、以诱降为辅;对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以及广东的尚可喜这些较为中立的势力,以诱降为主、武力为辅。总之一句话:消灭吴军、打击亲吴势力、拉拢诱降中立势力。
    此次南征,出动的军队达到六十多万,除掉必须留守大都和边境、要地的军队,大卫国可谓将能调动的军队都调动了起来。兵强马壮口气狂,莲大可汗在乾元殿内拍着无畏狮子座的扶手口出狂言:“吴军所恃者不过长江之险,今我军已占据武昌、岳州、常德诸府,长江之险已与其共有。纵使还有些小江小河,又如何能挡得住百万大军的铁蹄?工部且在大都外城建座大宅子,待朕俘虏吴三桂后赏给他居住!”
    趾高气昂下,卫拉特战神来了兴致,挥笔写道:
    《攻伐吴周前提笔》
    莫笑投鞭可断流,
    英雄志气犹未休。
    提兵百万往南去,
    草长马肥好个秋!
    这首诗借投鞭断流的典故感慨了一下前秦皇帝符坚未能南下灭晋的遗憾,称赞其为英雄,暗示自己继承其未竟的事业,一举南下灭周、统一天下。
    不料此诗一出,竟有不开眼的会错了意,上疏反对南征。原清朝钦天监正杨光先降卫后被留任原职,此人善于揣测上意,见大可汗在诗中提及投鞭断流的典故,暗道那前秦皇帝符坚一世英雄,率九十万大军南下、号称把马鞭丢入江中就能堵塞长江截断水流,最终却被仅有八万兵力的晋军打败。陛下忽然举这个典故莫非是想起符坚南征失败的故事、心生后悔之意?想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却碍于面子不好开口?嗯,“草长马肥好个秋”分明暗含着“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句中隐隐的忧愁!
    这只能怪杨监正太不了解莲大可汗,好大喜功的大可汗岂是轻易便会改变主意的人?他是真的欣赏同样好大喜功的符坚,并不是反悔。于是自以为摸准龙脉的杨监正上疏反对,身为钦天监,反对的理由自然是天象:“岁星、镇星在斗牛位,大凶!不利兴师……”啥意思呢?木星和土星出现在斗牛位,这是大凶之兆,不利于兴师作战。
    “此贼好胆!居然敢编造谣言乱朕军心!杀!立即给朕杀了”,乾清宫内,莲大可汗见到这道奏疏暴跳如雷,连宠妃额尔德尼布木巴的床也没兴致上,直呼左右速斩此人。
    皇命如山,亲卫们得令后立即提着刀闯入杨光先的宅中,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按倒砍下头来,斩讫捧着头回报大可汗。帝心如渊,岂可随意揣测?可怜杨光先本想拍顿龙屁,不想竟糊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见到这颗人头,大可汗的忿怒稍缓。不过,天子之怒,岂是一颗人头能平息得了的?又命人详查杨光先的劣迹。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有!顺治年间,西洋人汤若望编的《时宪历》好于之前的历法,引来杨光先的嫉妒,上疏污蔑汤若望“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是“借大清之历,以张大其西洋”,“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又作《不得已书》称:“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几番一折腾,清廷判钦天监正汤若望、刻漏科杜如预、五官挈壶正杨弘量、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等罢官免职,并拘押了三十多名传教士。
    见到禀告,大可汗忽然想起历法来,历法这东西可重要,有了历法,百姓才能不误农时。遂下旨以汤若望的弟子南怀仁为新的钦天监正。不料南怀仁刚作职便上疏大可汗,请求为自己的老师汤若望平反。
    “没想到此洋人如此重情义!准了!”大可汗立即下旨:“杨光先系妄生事端,殃及无辜,捏造无影之事,诬告汤若望谋叛。至于供奉天主,系沿伊国旧习,并无为恶实迹。决定恢复汤若望的‘通微教师’之名,照原品赐恤”。又命工部为汤若望修建高规格的坟墓,派人祭扫,并责令南怀仁主持编造新的历法。
    血淋淋的脑袋一砍,再无人敢置喙发兵南下的举动。莲大可汗乐呵呵地为大军定好出征日期:乾元二十六年(1669年)五月八日。又命人作伐周檄文曰:“大卫国莲大可汗檄告南朝文武官吏军民人等悉知:奸贼吴三桂,深叼明朝世爵,值明季李闯之变,降闯降清,未尽臣节;弑永历于篦子坡、篡明祚于长沙,以臣背主,有违纲常。神器顿移,千秋愤恨,内外切齿,上下离心。朕举百万虎贲南下,讨伐奸邪,上应天时,下顺民心。天心厌乱,九州归一,马蹄所至,皆为疆圉。闻声自当应舞,望风孰不景从?大卫幸甚!天下幸甚!须至檄者”。(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