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苏勒坦汗 - 第1282章 无攻不破之雄城(中)
收到军令后,赵王毕力根达来立即率马步兵七万由万安县杀向南安府,帝国新建,全军上下皆充满着一股势如破竹的锐气,行军的速度极快。
“殿下,希尔根、根特派人传信说,吴军在大犹山、上犹城、贡水和横水南岸依险而守,总兵力约一万,工事筑得颇有章法”,毕力根达来正驭马向前,万户长索诺木策凌来报。希尔根、根特二将在南昌要挟江西巡抚董卫国降卫有功,仍原职留用。按照大卫国的传统,新降之军打头阵,被毕力根达来派到最前方。
“哦,敌人将兵力布防于贡水和横水南岸,大瘐(南安府治)想必空虚”,毕力根达来想了想笑道:“我军多骑兵,来去奔驰如飞,你和拜他喇治领一万骑兵绕道桂阳直取大瘐,我率军夺取大犹城”。拜他喇治和希尔根、根特一样,皆是满洲降将,只是投降卫军的时间早些,更得信任,所部四千满族骑兵也甚是精锐,着实立过不少战功。
“是”,索诺木策凌领命而去。
久经沙场的赵王殿下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容易冲动的少年,指挥着军队不紧不慢、缓缓逼向上犹城。闻听卫军逼近,南安府参将周球率一万吴军依大犹山严防死守。毕力根达来并不着急,只命龙安总兵曹纯忠、顺庆总兵刘汉臣、松潘总兵徐学易、嘉兴总兵赵玥四镇兵马轮流试探着攻山。
绕道湖广桂阳县至南安府治大庾,避开了横水和贡水的阻隔,虽然路途稍远些,又如何难得住来去如飞的大卫铁蹄?仅两日便经桂阳赶到南安境内。徽宁池总兵拜他喇治立功心切,率四千满族骑兵朝大庾城西北方的聂都镇杀去。吴军并非没有防备,留守大庾城的吴军总兵吴友名总共有四千兵马,分了一千在聂都镇,还临时筑起烽火台。可卫军的速度极快,快到守军还来不及施放烽火便被击溃。
首战告捷,拜他喇治并不满足,又挥师直抵大庾城下。闻听前军获胜,索诺木策凌惟恐被抢了风头,督促全军加速行进。终究慢了一步,大庾守将、总兵吴友名领着三千人马投降了。
吴友名原是江西巡抚董卫国麾下的抚标总兵,董卫国降卫后为求自保给各地旧部都写了劝降信。当看到信中“大势已定,切勿自误”那八个字后,早已被吴军吓破了胆的吴友名不由心动,见卫军杀至城下,二话不说便开门投降。
胜利来得如此容易令素以勇猛著称的索诺木策凌感觉不过瘾,率军再破崇义、南康二县。听闻后方出事,正依大犹山而守的南安府参将周球魂飞魄散,慌忙放弃大犹山和上犹城,领着一万兵马往赣县逃窜。
恰在此时,先前还不紧不慢宛如老僧入定的赵王毕力根达来动了,亲率一万骑兵猛追猛打。吴军大溃,逃回赣县者仅十之三四,周球本人也被卫军总兵希尔根一虎枪刺死。紧接着赵王殿下又连克信丰、龙南二县,彻底切断了赣县与外界的联系。
“好~好~不愧是朕的儿子,作战就是有股子虎劲!”听到捷报,莲大可汗哈哈大笑,此时他已抵达赣县城下,当即命毕力根达来驻守南安府和信丰县,阻拦广东的敌人援赣;又命辽王苏穆尔领兵三万,驻于瑞金,扼住福建之敌援赣道路。
直到此时,大可汗才算放下心来,轻松惬意地提笔写道:
《统大军破铁赣州》
铁汁浇城坚如铁,
残阳日落英雄血。
男儿自有百万兵,
纵是雄城亦等闲。
这首诗反映出莲大可汗的自信:在自己的“百万雄师”面前,天下间没有攻不破的雄关。
绝对的自信来源于绝对的实力,除掉派去阻击的卫军,攻城的卫军足有四十万,而城里的守军只有四万六七千而已。
章水和贡水会合而成赣江,高大雄伟的赣州城建于赣江边上,周十三里,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共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五座城门。除了镇南门不靠江,其他四门皆建于江边,从西北部的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再从八境台沿贡江经涌金门、建春门至东边的百胜门。可谓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莫看大可汗在诗中吹嘘自己有百万兵马,似乎未将小小的赣州放在眼里,可半生都在马背上度过的他,又岂会真如此浅薄?刚扎完营,便带着大学士刘好古在侍卫的保护下绕城巡视敌情。
绕城一周后,大可汗的脸色阴沉起来,“此城着实不易攻!五座城门四座靠江,南边的镇南门虽不靠江,却有两重瓮城、三座城门。不好打呀不好打!”
“陛下口中虽说不好打,可依老臣看,分明是胸有成竹哩”,知徒莫若师,刘好古平静地说。
望着白发苍苍的刘好古,两鬓斑白的苏勒坦心生感慨,对自己的这位启蒙恩师,他一直有种莫名的情愫。呵呵一笑,“还是刘师傅了解朕!朕观察了一番,镇南门虽然最坚固,毕竟不靠江,可主攻此门;其他靠江的城门,西津门、百胜门设有瓮城,可辅攻。建春门、涌金门无瓮城,可主攻。尤其是涌金门,既是城门又是码头,船只靠岸便捷,若用战船载炮驶近轰之,必有奇效!”
“陛下英明睿智、眼界高明!涌金门自宋以来,便一直是赣州繁华码头之一,除此之外,西津门外便是渡江津口,亦是繁华的大码头”刘好古听罢连声恭维,为皇帝陛下讲解起赣州的历史来,恰如四十多年前那个诲人不倦的青年。
五十多岁的大可汗垂头受教,亦如四十多年那个活泼可爱又淘气的孩童。猛然,老孩童扬起马鞭,指着东北隅城墙上的一座石楼问道:“刘师傅可知那是什么?”
“此乃八境台,相传是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翰所建。当年孔宗翰任赣州知州,为解除江水年年灌城的灾害,用铁水浇固城墙石基,把土城墙改砌成砖石城墙,还特意在三水交汇处的城墙上砌建了一座石楼,又将登楼所见的美景绘成‘虔州八境图’,故名‘八境台’”,刘好古笑着解释。(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