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苏勒坦汗 - 第1316章 破釜沉舟决生死(上)
贵阳城忠烈街、文笔街一带,大周昭武皇帝的行宫雄雄而立。这宫殿大有来头,乃是当世枭雄孙可望所建。当年孙可望率军攻占贵阳后,认为自己居功至伟,自封秦王,在此地段修建王府。永历八年,干脆自称后明皇帝,把秦王府改成宫殿。后清军入黔,宫殿变为贡院。吴三桂退往贵阳后,贡院又成为昭武帝之行宫。
皇宫虽仍威严,群臣却已吵翻了天。当初兵败古泥关,大臣们分为两派,以刘茂遐为首的一派建议放弃贵州、集中兵力守卫云南,以方光琛为首的一派则主张坚守贵州以为云南屏障。如今被卫军切断退路、合围于贵州,反对坚守贵州的大臣们不敢责怪昭武皇帝,却将矛头对准了主张坚守贵州的方光琛。物议沸腾、来势汹汹,此时的方光琛再无以吴三桂麾下第一谋臣自居的气度,缩着头、红着眼,一言不发。
“够了!廷献(方光琛字)他们主张坚守贵州,出发点也是为大周好,况且作此决策的是朕。如果有罪,罪在朕躬”,吴三桂一声厉喝,制止住臣子们的指责,将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感动得方光琛等人热泪横流。见众人不再吱声,阅历丰富的昭武皇帝又向刘茂遐施了一礼,“玄初(刘茂遐字)屡次向朕进谏良言,朕皆未听,致有此种危局。如今之计,该当如何,还请玄初教朕!”
见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吴三桂居然以师礼对待自己,刘茂遐也不由感慨,主上确实礼贤下士,可总在关键时刻听不进逆耳忠言,如今大势已去却又让自己献策。自己又不是三头六臂,哪有回天的本事?可身为谋士,不可不为主上尽忠,思来想去,长叹一声说道:“臣以为卫军四面合围,陛下惟有集中全力,破敌一路,方有挽回局面的可能”。
“哦,玄初以为朕应该先对付哪一路?”吴三桂虚心地问。
“其他三面,皆邻着卫境,陛下即使击败卫军,依然摆脱不了包围,唯有战胜西面之敌,方可返回云南。且西面乃是卫国皇帝亲率的大军,只要击破胡酋,其他卫军必然丧胆!”刘茂遐铿锵有力地回答。
“什么!攻击伪汗?”“伪汗兵马众多,我军只剩些残兵败将,如何敌得过?”“是啊,以败军击敌主力,岂不是以卵击石?”……众人听完,不由得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吴三桂沉思良久,猛地将头颅昂起,大呼道:“我军已至绝路,若一昧死守,必败无疑。自古擒贼先擒王,若能击败伪汗,定能反败为胜。便依玄初之言!”
大呼过后,见应者寥寥,老皇帝又哈哈大笑起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因一时战败失去勇气?朕一介老朽都有与敌殊死一搏的胆量,你们比朕年轻,生死关头反倒胆怯了吗?”
“臣愿追随陛下与胡虏拼死一搏!”破朔大将军王屏藩闻言热血沸腾,率先回答。
“臣亦愿追随陛下,血染疆场!”贵州提督李本深亦激动地附和。
“誓死追随陛下!”“臣愿往”……生死关头,众将被激起骨子里的血性,纷纷表示要跟随吴三桂与卫军决战。
见军心可用,吴三桂令总兵杨应选留守贵阳,集中拼凑出的十万军队,以王屏藩、李本深为先锋,浩浩荡荡奔普安州而来。行至镇宁州,得知安南卫城失守、马宝阵亡的消息,不由泪下,纪奠了一番战死的忠魂后,下令全军渡过白水河。
“汝等且看,此乃天赐的好战场,便在此地于卫军决战!”过河后,吴三桂扬起马鞭,指着白水河西岸的一片大山吼道。
“陛下圣明,此山名唤鸡公背,地处滇黔古道要冲,因山脊形似鸡背而得名,山上有明时设立的鸡公背堡。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贵州提督李本深熟悉本省地理,由衷赞同。
“臣听说当初清军由黔入滇,明将冯双礼准备利用此地阻挡多尼率领的清军,可惜鸡公背虽险,山道却极不好走,运粮全靠士兵们肩扛手提,运粮的速度赶不上粮食消耗的速度,没过几日军中便因缺粮怨声载道,不战自溃,清军得以顺利入滇”,刘茂遐聊起往事,暗中提醒吴三桂可不能重犯冯双礼的错误。
“玄初说得极是!朕本打算学西楚霸王项羽,将锅砸了、将船沉了,背靠着白水河与卫军决一死战。可此地甚险,破釜沉舟后,若是军粮接济不上、将士们吃不饱饭,闹将起来,不是玩的。哈哈哈~”吴三桂听罢,开起玩笑。
“哈哈哈~哈哈哈~”
周围的将士哄然大笑。皇帝陛下是全军的主心骨,他老人家都不怕,大家伙儿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不知不觉间,士气提振了许多。
刘茂遐憋着笑,献策道:“鸡公背过于险峻,藏兵过多军粮难以接济,但藏一万精兵于山顶还是可以的。您可将主力布于山脚之下,选一勇猛之将领兵万人伏于山顶,待两军交战正酣时,从山上杀出,敌军必乱!”
“善!”吴三桂连声称妙,环顾诸将,最后将目光落到亲军奋武将军张起龙身上,此人是平西藩旧将,善使大刀,作战勇猛无比,号称“万人敌”,此前随王屏藩转战川黔,屡立战功。
“张憨子”,老皇帝亲呢地唤起张起龙的绰号,和煦地问道:“给汝一万精兵,能成功杀败卫军吗?”
张起龙心头一热,大呼道:“回陛下的话,臣没有击败卫军的把握,却有舍身殉国的决心!”
“好!若人人皆有舍身殉国的决心,何愁不能取得胜利!”吴三桂拍了拍他的肩膀,将驻守鸡公背山顶的重任交付于他。
“陛下,臣以为卫军连战连胜之余难免骄傲轻敌,可令左将军(指金吾左将军胡国柱)率军放弃北盘江一线,撤往鸡公背。一则可以增加我军决战的兵力,二则可以诱敌深入、滋长其骄横之心”,刘茂遐又出了个主意。
“玄初真不愧是朕的张子房,此战若胜,玄初当为首功!”吴三桂欣然应允,以刘邦自居,将刘茂遐比作自己的张良。(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