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苏勒坦汗 - 第1318章 破釜沉舟决生死(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双方的骑兵在对方军阵侧翼呼啸而过。这些身披轻甲的勇士眼神中透着嗜血的光芒,离远时用弓箭和三眼铳射击,离近时使用骑枪和马刀。骑枪寒光闪闪、每一次刺出都带起一片血雾;马刀如同镰刀,割麦子般割掉颗颗人头。然而战场的主角却是步兵。他们列阵而战,长枪如林,阻拦敌人骑兵的冲击,盾牌紧紧相靠,形成一道道钢铁防线。刀斧贴身肉搏,箭矢如蝗虫般在空中穿梭,铳弹却比蝗虫还要可怕,发出令人心悸的呼啸声,不断有人惨叫着倒下。老兵们无动于衷,因为已经习惯了死亡,新兵们面露恐惧之色,却不敢后退,军法森严,后退便吃一刀。
    硝烟弥漫于广袤的战场之上,刺鼻的味道混合着血腥气息,尸横遍野,处处可见断剑残戟。苏勒坦立于八匹马拉的马车之上,这是他的御车也是卫军的指挥中心。吴三桂则站在中军临时搭起的高台之上。此刻,两位皇帝都端着千里镜,默默地观察着战场形势。战争于普通士兵是肉体上的你死我活,于统帅却是指挥能力和意志的较量。鸡公背之战从清晨打到中午,卫军攻势如潮,冲击得吴军防线摇摇欲坠却仍在勉力维持。
    “陛下,两军已交战三个多时辰,卫军想必疲惫,可令奋武将军率军出击矣!”方光琛建议。
    “是啊,我军已露颓势,再不出击,恐怕事态难控”,“请陛下下令伏兵出击”……迫于卫军的压力,群臣纷纷向吴三桂进言。
    吴三桂没说话,默默地瞅了刘茂遐一眼。见对方点头后,方悠悠叹道:“朕本想等到下午再出动伏兵,界时卫军马力衰竭、身体也疲倦之极,可没想到这些胡虏如此凶悍,才三个多时辰便攻得我军军阵现出败象,逼得朕不得不出伏兵!”
    “传令张起龙部出战”,“传令各部转守为攻”,“无令后退者,斩”……一道道军令从昭武皇帝口中发出。不愧是打了一辈子仗的马上天子,每一道军令皆贴近战场形势而发。
    接到军令,亲军奋武将军张起龙率一万养精蓄锐多时的精兵从鸡公背山顶杀出,手执大刀的“张憨子”冲杀在前,大刀闪过,手下竟无一合之敌。见主将如此骁勇,部下无不感奋,勇猛向前突进。游击将军王剪率五百选锋冒着卫军的箭雨前进,迅速冲破卫军左翼都千户长阿勒玛斯、阔孜两部兵马。此二人皆来自哈萨克小玉兹所属部落。一个是克契丹部首领,另一个则是契丹部首领。变生肘腋,卫军左翼大乱。来不及反应的阔孜被王剪斩于马下。
    “还我安答命来!”阿勒玛斯与阔孜情同兄弟,见义弟惨死,取下背后强弓,从箭囊中捏起一根破甲箭,“嗖”的一声,快如流星,射透王剪前胸。
    然而,本部军阵已乱,阿勒玛斯并没能抵挡太久便被击败。张起龙趁机驱赶败军冲乱了卫军整个左翼,气得指挥左翼的猛将满都拉图暴跳如雷。为了迅速击败吴军,大可汗将主力集中于中军,只在左、右翼各布置了万余兵马,猝不及防之下,饶是满都拉图勇冠三军,也抵挡不住,不得不引败军退入中军。
    “传令尤斯滕部阻挡吴军”,苏勒坦见状大惊,暗叹自己终究还是低估了吴三桂,赶紧将护卫中军的都千户长尤斯滕部三千火铳手派出增援满都拉图。尤斯滕本是在沙俄军中服役的瑞典人,后被哈萨克杨吉尔汗俘虏成了哈萨克的将军,杨吉尔汗被莲大可汗消灭后,他再次被俘,成为大卫国的臣民。苏勒坦欣赏他指挥火器的才能,封为都千户长,指挥一营三千人的精锐火枪兵。
    “列阵!”尤斯滕迅速赶到中军左侧,指挥部下列起五层火铳军阵。得胜后的吴军越冲越近。
    “射!”尤斯滕怒吼一声。
    “呯~呯~呯~”铳弹如雨,将张起龙的部下一排排射倒。惨重的伤亡令吴军攻势一沮。身经百战的满都拉图趁机重新列好阵形。
    见敌人阵形已复,张起龙只得挥师向前,与满都拉图、尤斯滕战成一团。与此同时,吴总兵石玉贵也率军袭扰卫军右翼,与卫西域提督布和阿尔图部交战。
    见张起龙部冲乱了卫军左翼且逼得卫军中军抽出部份预备队防范左侧,石玉贵部也成功牵制住卫军右翼,吴三桂再下一道军令:“传令余友德、穆古尔部准备作战!”此令一下,六十三岁的大周昭武皇帝便浑身甲胄,手执偃月刀离开了高台。
    余龙德号称敢战,麾下有一万精锐的骑兵,是当年跟随吴三桂南征百战的关宁铁骑的老底子;穆古尔麾下则有一千当年随清军驻守云南、被吴三桂收编的索伦蛮子。这些索伦蛮子人数虽少,骑术却极其了得,打起仗来十分凶狠,悍不畏死。如果说张起龙部的伏兵是吴三桂出的奇招的话,这支骑兵便是他的杀手锏,此前一直作为全军的预备队在军阵后养精蓄锐,即便前方打得如火如荼,也未被使用,如今终于到了出场之时!
    吴三桂跨着白马、手执偃月刀缓缓地在骑兵军阵前移动,让将士们看到他们皇帝的样子。这一刻,他不再是六十三岁的垂垂老者,仿佛又成了“白皙通候最少年”的那个少年。
    祖籍高邮却在辽东长大的他,外貌兼具北雄南秀的双重特点,“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鼻梁上那道浅浅的伤疤述说着他的不凡。那一年,父亲吴襄带数百人外出侦察敌情,被上万名后金兵包围。他向舅舅祖大寿请战,祖大寿不允。一怒之下便只带着二十来个家丁,偷偷溜出城去救父。世人只看到他“单骑救父”的勇猛,却未注意他年纪轻轻便展现出的指挥才能。出城之后,少年郎提刀上马,亲自居中,左右各置家将一人,其余十八骑分作两翼,急驰入包围圈,趁着后金军来不及反应,一举救出父亲。此后,每当与人谈话不投机或遇到大事时,他便会用手“自扪其鼻”。
    六十三岁的“少年郎”习惯性地摸了摸鼻子上的轻微疤痕,深情凝望着他的铁骑,开始作战前的动员:“你们中的很多人跟随朕由北到南征战一生、从少年打到白头,也有很多人新近才加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胜利!为了大周,为了家人,为了胜利,朕命令你们像个男儿汉般冲向敌人,击败敌人,消灭敌人!大周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雷鸣般的呼喊声在吴军阵中响起。这支骑兵主要由吴三桂辽东旧部子弟组成,家眷多在云南,命运也早与吴三桂捆绑在一起,听到主上的命令,个个热血沸腾。
    “驾~”吴三桂轻扬马鞭,驭马执刀而进。
    “哒~哒哒~哒哒哒~”一万一千铁骑,挟着排山倒海之势前进。(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