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01章 老朱家祖传的託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 老朱家祖传的託梦
    洪武四年四月二十六日,马寻一身朝服、打开圣旨。
    “昔君天下者,必重后嗣。为丞民主,皆选勛德之家贞良女子以媲之。”
    “朕子標年已长,以尔常氏,实朕功臣郑国公长女,相结为亲,今吉日在期,所宜先正其名,特以册宝命尔为皇太子妃。敬慎內仪,相以正道,用永於家邦。”
    常婉恭敬接受册宝,隨后在李贞和马寻的护送下前往奉先殿行謁告礼。
    朱元璋和马秀英眉开眼笑的,好大儿成亲了,这两位早就迫不及待的升座了。
    看到李贞和马寻带著常婉来了,朱元璋和马秀英更加开心。
    常婉规规矩矩行八拜礼,这算是正式完婚了,帝后受礼就是认了这儿媳妇。
    “小弟,一会儿隨意见见人就行。”马秀英开始心疼儿媳妇了,“那么些人,光行礼就累著了。”
    朱元璋有些尷尬,因为按照礼制,常婉还是要去各位皇妃那里行四拜礼。
    “太子。”马寻本想说朱標带著过去就会,但是转念一想不对,“臣领旨。
    朱標这时候忙著呢,朱领著皇子、勛贵子弟在到处磕头呢。皇太子纳妃,
    礼仪只比立皇后降半格,这可是不折不扣的社稷大事。
    不过马秀英的担心也是多余的,朱元璋的那些妃嬪哪个不知道太子的地位特殊,自然也就明百这位太子妃的地位了。
    更何况大曹国公板著脸,徐国公又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真要是哪个不开眼的皇妃在常婉面前摆架子,皇帝的姐夫、皇后的弟弟可能要先发难。
    毕竟皇宫里没秘密,李贞和马寻到底能不能在皇帝的家事上开口,大家都心里清楚。
    等到常婉拜完皇妃,马寻笑著说道,“你去升殿,我和你姑父可就算是可以歇歇了。”
    常婉落落大方的说道,“最初喊舅舅,总是觉得有些早了。现在又不改口,
    怎就是觉著没成亲呢!”
    李贞就笑著说道,“你喊他舅舅,那可不是隨了標儿。你现在该如何叫我?”
    常婉立刻开口,“姑父,侄媳妇一会儿可是要討赏钱。”
    “你倒是和標儿登对。”马寻由衷感慨,“他脸皮更厚,倒是自来熟。你去忙,我和你姑父回去喝茶。见著你舅母就施个恩,別让她总行礼。”
    常婉就笑著说道,“舅舅放心,舅母这时候估计是跟在母后身边。”
    马寻扶著李贞,两个人有说有笑的先回小院。
    朱標、常婉需要升殿,朱元璋和马秀英也都是各自升座接受子女、百官贺拜。而李贞和马寻现在算是忙完了,他们可以偷懒了。
    李景隆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爷爷,舅爷爷。”
    李贞连忙抱住李景隆掏出手绢给孩子擦汗,“朝上的事情忙完了?”
    李景隆摇头说道,“二表叔说了,一会儿还要去给大表磕头,我回来討口水喝。”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孩子在宫里没地位都不许喝水呢,这人来疯的小子现在不知道多开心,也就是黏著李贞,喝水都要他爷爷餵。
    皇宫里喜气洋洋、一片忙乱,小院这边则是“岁月静好”。
    李景隆喝完茶就急急忙忙的跑走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开心著呢。
    李贞看了一眼马寻,问道,“还和你姐夫在嶇气呢?”
    “愜什么气?”马寻矢口否认,“这有什么好气的?”
    李贞就笑著开口,“你姐夫不像你是个读书人,他家里头也是种地的,说话直来直去就难想著別人。现在是皇帝,以前还是个吴王,身居高位多少年了,说话就霸道。”
    马寻连忙说道,“大姐夫,我明白这事。他算是好的,总还是关照我。有些人有了权势地位,不要说对小舅子了,在家里头对爹娘、妻儿都是颐指气使。”
    李贞点头,隨即又说道,“你姐夫那张嘴就是不饶人,他对外人如此,对自家人也这样。总以为自个儿是对的,几句话聊的不好就急。”
    马寻就乾脆说道,“我能对他气什么?他在意我姐就成,对我也不错。端人饭碗受人管,我给皇帝说几句算什么。要是给地主种地,骂的更难听。”
    李贞指了指马寻,“你啊,到底是读书人。道理都明白,人情也知晓。就是和你姐夫一个样,死著。我也懒得说你们,岁数大了再嶗叨,该惹你们嫌了。”
    马寻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他俩就没把我当弟弟,我看是当儿子了!有这么管著的吗?有这么安排的吗?我看蓝玉都比我自在。”
    这一下李贞也不说话了,因为他有些时候不自觉的就是將朱元璋看作是孩子,主要是岁数差了太多。
    而朱元璋和马秀英也好不到哪去,相差將近二十岁呢,自然有些时候不自觉的就是觉得马寻是孩子。
    马寻继续吐槽,“还有標儿,越来越没大没小。现在成亲了,我看他过不了几天该揽著我肩膀说话了。”
    李贞听不下去了,“越说越没个数,標儿什么时候不敬重你了?是你自己喜欢瞎琢磨人,偏偏怪其他人。”
    马寻嘿嘿一笑,隨即继续晒太阳、睡懒觉。
    春困秋乏,过些天我又要下地干活了,不得现在好好的休息休息啊!
    太子大婚持续三天,总算是结束了。
    乾清宫里还是非常热闹,还是像以前一样开了两桌,朱楼等人还是小孩那一桌。
    马秀英笑著將鹅腿都夹给常婉,“你舅母现在吃不了油腻,都给你吃了。”
    马寻指了指碗,“翅膀,她和標儿一人一个,比翼双飞。”
    朱標立刻起身夹起鹅头,“姑父不吃鹅头,那就给我爹了,这是一家之主。”
    “他是皇帝,那就是祖宗之位。”马寻阴阳怪气说道,“標儿以后当了皇帝,我和你姑父肯定先跪的规矩。”
    马秀英白了一眼马寻,“標儿大婚的时候,我看你行礼不也是顺畅著吗?”
    马寻默默的吃鹅,偷鸡不著蚀把米。打趣朱元璋没得逞,反倒是被调侃了。
    常婉对於这气氛觉得有些熟悉,也觉得陌生。她家里头有些时候就是如此,
    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虽然先前也听朱標说起过,可是现在再看看情形,帝后的感情、皇帝的宗族,还真是不一般。
    现在有些淮西人家都觉得是富贵起来了该有规矩,只是在乾清宫里根本没有那些规矩。
    马寻看著马秀英说道,“姐,这两年你可別催著標儿和婉儿。”
    朱元璋就先急了,“成家了,怎么就不该急著给我添个孙子?”
    “岁数不合適。”马寻就说道,“婉儿倒还好说,標儿这才十七,过个两年也不碍事。”
    朱元璋更加不乐意了,“怎么就不碍事了?我看你是小心眼,指望你姐带侄儿是吧?你成亲一年就有了动静,標儿怎么就要多等几年?”
    要不说朱元璋这人有些时候没法说理呢,他和汤和能成为发小是有原因的。
    有些时候不见得就是有其他心思,但是就能出口伤人。
    李贞和马秀英也没说话,虽然他们不太认可朱元璋的一些话。不过也都觉得朱標既然成亲了,肯定是要早点有子嗣才好,这也是如今的普世价值。
    “標儿要调养,婉儿要锻链,二十左右最好。”马寻就说道,“有些时候就是如此,岁数太大不好,岁数太小也不好。”
    朱元璋忽然笑了起来,“当郎中的就是不一样,你说的那些有理。那六十多的老头有了子嗣,我爹娘五十多有了我,你如何说?”
    马寻瞬间偃旗息鼓,朱元璋这都现身说法了,拿这些例子来说事,还有什么可说的!
    马秀英这时候才开口说道,“標儿和婉儿还是要调养,这事情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驴儿出生了我先带著,带个一两年正好能带孙子。”
    朱元璋就在旁边点头,隨即板著脸说道,“婉儿,不是我拿著皇帝身份说事。你问问你姑父、你舅舅,我们家都是嫡长孙跟著祖父祖母。標儿先前也答应了,他有了儿子先放在他娘跟前养。”
    得,又提起这事。
    反正朱元璋和马秀英在这件事情十分一致,即使是再宠朱標,嫡长孙也得放在他们跟前养著。
    朱標只能给常婉使了个眼色,当初一不小心就著了道、落了口实,反悔的余地都没有。
    常婉立刻开口说道,“父皇,儿媳岁数还小,也不知如何养育子嗣。真要是有幸为太子添了子嗣,肯定是要劳烦母后教养。”
    朱元璋和马秀英眉开眼笑,儿子表態了,儿媳也表態了,大胖孙子指日可待,以后就养在跟前。
    朱元璋得意洋洋的说道,“標儿大婚那天我做了个梦,梦到了我爹。他说我孙儿肯定是大英雄、大豪杰,以后孩子就叫雄英!”
    其他人齐齐无语,这梦是不是早了点?
    再说了,字辈不是擬好了么,朱標这一支是『允文遵古训”,怎么就直接搞了个特例。
    不讲字辈也就算了,还不讲五行相生了?
    马寻更加无语,你们朱家是真的祖传的託梦。
    马秀英和李贞也无语,因为朱元璋可没少梦到他的爹娘。
    当年梦到了爹娘、二姐,大哭一场后醒来,立刻写信去让人送去杭州,生怕李贞在外头过的不好。跟著亲儿子在一起不好,非得是跟著小舅子在一起才是真的好!
    只能说朱元璋这人控制欲太强,身边的所有人,所有事,他都想管著!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