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22章 被欺负的软柿子
第222章 被欺负的软柿子
马寻小心眼,朱元璋也好不到哪去,所以互相戳肺管子就时常出现了。
说句不客气的,有些时候看到对方太得意,心里反倒是有股子邪火。看到对方哑口无言的样子,心里就暗爽了。
马寻只能暗爽,朱元璋则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幸灾乐祸、得意洋洋。
朱元璋一边走,一边问道,“你现在身上多少官职?”
“大都督府的右都督,中书省的平章政事。”马寻就说道,“算上东宫的太保,领著国子学,也就是这些了。”
朱元璋微微点头,又问道,“你管了多少事?”
这一下马寻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千了不少事情。
可是他所做的那些事情,很多都是和他的“本职工作”不沾边,乍一看就是不务正业了。
看到马寻无话可说,朱元璋继续说道,“那在朝堂之上,你觉得有多少人和你一样尸位素餐?”
马寻也不好多说,因为朝堂上的事情確实了解不多。
可是『尸位素餐”,不应该这么评价我啊!
“你姐前些天和我说过,宋朝官员,官多但是不管事。”朱元璋就说道“这可不行,既然在任上就得办事。”
马寻点头,他也有认可这些事情。宋朝的官员实在太多,一个职位配了好几个官员,那可不就是在资源浪费么。
朱元璋继续说道,“宋准土地兼併,百姓没了地就成了流民,就被朝廷塞进军中。这么一来,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
这一点马寻自然也不反对,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足,不只是重文轻武的原因,兵源方面也出了问题。
朱元璋有些自得的说道,“我以卫所制打天下,百姓负担不重,军户只需履职就好。”
朱元璋对於『户口』的限制十分严格,某些方面来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生来会打洞”。
马寻自然知道卫所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也不能拋开时代的特殊性。
现阶段来说卫所制就是最適合大明的,单纯的就是因为对於朝廷的负担小,
军队的战斗力高。
马寻则小心翼翼的问道,“姐夫,现在和我说这些做什么?”
朱元璋反问,“你不是非要问吗?现在和你说这些政事,一会儿帮我敲边鼓。”
马寻立刻纠正、强调说道,“姐夫,这是两码事。”
不怪马寻著急,他只是想要知道朱元璋接下来想要做些什么,是针对於具体的事情。
可是朱元璋偏偏混淆概念,他说的是大的方向,是一个施政的策略,这是想要给马寻谁上车呢。
这里头的区別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也別怪马寻警惕,也要是再不聪明点,那就不是给皇帝当枪使了,而是要被当牲口用了。
看到马寻这机灵劲,朱元璋是无奈了,“涉及官穴员,涉及居官尽职,这都不是小事。”
所以说现在的大明是草台班子呢,开国四年了,年初才完成第一次会试。
到了现在,六部的职权划分的不是特別清晰,也就意味著有些时候可以踢皮球。
自然也意味著职权不明,强势的官员可以抢到更多的权力。
朱元璋现在打算这么做,自然就是进一步规范六部的职权,该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谁的权力就是谁的权力。
看到马寻点头,朱元璋继续说道,“大都督府的事情你以为如何?”
马寻看著朱元璋,真诚的说道,“我说了也不算,不过真要我说,大都督府的职权是不是太大了些?”
朱元璋就拍了拍马寻的肩膀,“別人都是生怕权力不够,偏偏是你觉得权力太大。”
马寻则认真说道,“天下兵马大权都在大都督府,现在又和中书省拆开了。
现在是保儿还好,以后就难说了。”
朱元璋打趣说道,“保儿、保儿,你叫的倒是顺口。保儿比你还要年长十岁,你倒是长辈架子不小。”
“那我改口,以后见了他就称曹国公。”马寻立刻认错,“陛下说的是,是我有些得意忘形了。”
朱元璋一口气险些没上来,马寻要是对李文忠客客气气,大家不知情也就算了。
要是知情的,第一个找他麻烦的就是那个好姐夫了。
朱元璋就赶紧说道,“保儿用不著操心,他有本事不假,用不著多想。你更用不著操心,给你兵马你都不会用。”
被轻视的马寻小声嘀咕,“我不一定要会打仗,我有识人之明、我知人善用,不就行了吗?”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要造反,是在说著怎么样夺天下之类的事情呢。
朱元璋毫不掩饰的取笑起来,“道理是懂,说的容易、做起来就难。就军中那些人发起狠,你压得住谁?”
马寻瞬间偃旗息鼓,所谓知人善用、所谓威望高,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的很难。
更何况马寻的那点威信,还是来自於朱元璋和马秀英。要不然的话,他可就是傀儡了,甚至是傀儡都不如。
朱元璋隨即严肃起来,“大都督府的职权太重,迟早是要削弱。只是现在还是用兵之时,拆了大都督府如何打仗?”
拍了拍马寻的肩膀,朱元璋说道,“你啊,好听一点的是高屋建领,有些远见。难听一点的就是读书人的臭毛病,只想著以后没看到眼前。事情要一桩桩的做,这道理你该明白。”
“標儿都知道现在征战远未结束,就不该削大都督府职权。”朱元璋就有些恨铁不成钢了,“你呢,到现在都看不明白。”
马寻辩解说道,“我没说现在就拆大都督府,我说以后。”
朱元璋摆手说道,“就当你明白好了,大都督府迟早是要拆,只是现在不能提。让你去处罚朱亮祖,知道原因吗?”
马寻试探著问道,“我是国舅?还是说我有贤名?要不然就是我和魏国公、
郑国公他们关係好,罚了朱亮祖也没事!”
听到马寻给出这么多理由,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以后我和你姐不在了,就听你外甥的话,朝廷的事情你怕是真弄不明白。”
看著马寻一脸无语的样子,朱元璋直接说道,“你弹劾朱亮祖,那是敲打他。你本就是不在军中行走,以后就替標儿监军,只管弹劾不法勛贵,明白了吗?”
让马寻去打仗没问题,必须要给他配备一大批精兵强將,还必须命令不能以他的军令为主。
虽然朱元璋没有立刻削弱大都督府的意思,可是显然也是想要震镊一下骄兵悍將了。
马寻则有些担心了,“姐夫,我在军中没威望。”
“你姐是皇后,你外甥是太子,这还不够?”朱元璋直接说道,“你不喜欢上朝、不爱参与朝政,这事情由著你。只是为了你外甥,你就该去做些事情。”
马寻自然无法反驳,他自然不可能一直都是好好先生。
不过马寻还是开口说道,“只是弹劾勛贵?那些文官就不管了?”
朱元璋喜笑顏开,说道,“该弹劾的都要弹劾,我太霸道、心又硬,有些事我一开口就没转圜的余地。你出面,有些事情就好办。”
这一点马寻心里有数,朱元璋绝对是歷史上数得上號的霸道、强势皇帝之一了。
朱元璋继续说道,“你外甥心善,人又太敦厚了,有些事情你这个当舅舅的就出点头,別让你外甥担骂名。”
这就是亲爹滤镜了,估计也就是朱元璋觉得朱標是敦厚仁善的人。
隨即朱元璋说道,“今天你过生,自然是你最大。这也来了不少人,收了不少礼,你也心里有数。”
马寻就开口说道,“姐夫,我真没收多少礼。我又不靠收礼发家,我不做那么没体面的事。”
看著马寻的样子,朱元璋自然也明白事实就是如此。
在他看来马寻就是穷讲究,有些傲骨,也可以说是清高。
这也是当年混的那么惨的原因之一了,要是脸皮厚一点,当初回宿州的时候就不是那悽惨模样了。
朱元璋隨即说道,“別管收没收,不少人是想要给你送礼。这天下还没有太平,一些歪风邪气倒是越来越猖獗了。”
马寻还是比较认可,有些歪风邪气不是说只是大明建立之后才有。
不过还是一个阶段办一个阶段的事情,现在大明王朝建立了,侧重点自然就不会只是针对於打天下了,现在需要更多的在意治理天下。
所以以前的一些次要矛盾等,那就要变成一些主要矛盾了。
慢慢点头的马寻忽然反应过来,“又是打算拿我做幌子?”
“谁让你是皇后的弟弟,罚其他人没多少效果,罚你那些人才会怕。”朱元璋就理所当然、理直气壮,“你姐也说了,你户位素餐、身居高位也不办事,要是不罚你就说不过去了。”
本来想反驳的马寻认命了,外戚有些时候也就是这么点作用了,就適合被杀鸡做猴。
不过马寻还是想问问,“到底是我姐说的,还是我那好外甥提议的?”
朱元璋瞪眼问道,“就非得问清楚?”
看到马寻点头,朱元璋才小声说道,“我是不乐意罚你,免得我姐夫说我只会欺负你。还不是你姐提议的,你外甥也没反对。”
马寻一副果然不出所料的样子,“我就猜標儿肯定煽风点火了!事情是他做的,名声半点也不受影响!”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