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35章 我亦有成为世间良將的潜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5章 我亦有成为世间良將的潜质
    在家里带娃、照顾產妇,和侧室打情骂俏。
    还要忙著改进煤球的生產,优化军医制度,马寻现在忙得厉害,以至於都没有时间上朝。
    虽然被封为国公快一年的时间了,虽然自从被接到京城后就是『国舅”,好像是位高权重了。
    但是马寻上朝的次数屈指可数,他对此是习以为常了,其他人也没什么意见煤炉、煤球的推广现在算是轰轰烈烈,不过很多百姓现在还没有听说,或者是持有怀疑的態度。
    这也不需要马寻操心太多,现在宫中接管了这些事情。
    喝了杯热茶,马寻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閒下来了。”
    观音奴就说道,“你也就是去了趟学院,也没见著这些天有多累。”
    “一会儿有你累的。”马寻开黄腔说道,“等我阵前喊话的时候,大舅哥一准投降,惦记著来看外甥!”
    观音奴有些气恼的说道,“真要是有了外甥也好,到时候添上金刚奴,说不定两个能换你一个。”
    自视甚高的马寻否定说道,“那肯定不行,就算你兄长愿意,但是元主不愿意。你弟不值钱,加起来也没我这个大明的国公重要。”
    观音奴语塞,话糙理不糙。
    马寻这样的身份一旦被蒙古人俘虏了,那必然是极其重要的谈判筹码了。
    现在这日子才是马寻喜欢的,十分的舒適、自在,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一切看似十分的自在,直到邓愈拎著酒壶上门。
    这位粗壮魁梧的卫国公见到马寻就说道,“家里的事情我也知道,恩情我记下了。”
    “邓大哥,说这些做什么。”马寻嗔怪说道,“我再说一趟啊,你家那丫头我还算满意,主要还是为了老二。”
    邓愈不管那么多,直接说道,“就算你是为了秦王殿下,那也是我家闺女的事情。我在外许久,不能早点登门道谢,实在难看。”
    说著这些,邓愈掏出来长命锁,“知道驴儿肯定不缺,这是心意得拿著。”
    马寻也不客气,长命锁虽然看起来俗套,可是这也是长辈对马祖佑的祝福。
    “蛾姐,一会儿让夫人把驴儿抱出来。”马寻就笑著对徐蛾说道,“我家这小子其他还行,就是贪睡。”
    邓愈大大咧咧的坐下,“我家那口子一直没多少见识,我不在京城的时候就是担心她。”
    邓愈和曹氏也算是“青梅竹马”,这是真正的糟糠之妻。虽然现在邓愈也有侍妾,不过曹氏主母的地位也从未动摇。
    马寻就说道,“我倒是乐意和嫂子们来往,说话做事都敞亮。我和文官尿不到一个壶,邓大哥要是再客套我们也尿不到一个壶了。”
    对於马寻的玩笑,邓愈直白说道,“你心眼多,你嫂子们斗不过你。倒是和我们这些人斗心眼,能斗个旗鼓相当。”
    说著这些,邓愈催促说道,“不提那些娘们,咱哥俩好好喝一顿。喝不倒我,算你没本事。”
    马寻果断认怂,这不丟人,“邓大哥是说笑呢,我本来就不善饮酒!我就是没本事了,你自个儿喝个痛快就行。”
    邓愈也不在意,“和你喝酒確实没意思,还是军中的那些人会痛饮。你啊,
    没点气概!”
    “邓大哥,提到饮酒我还是觉得得看地方。”马寻就说道,“淮西那边的很多能喝,江南的相对差点。”
    虽说这有些地图炮,不过饮酒也確实有各自的一些特点。
    “老常过些天也要回来了,得商量北伐的事情。”邓愈就有些发愁的说道,“汤大哥这一次打的太臭,北伐他也得去。”
    歷史上的大明活著封公的,汤和算是一个特例。
    他有军功不假,可是不足以封公。
    那就凑,凑到后来直接让他去福建、寧波筑城,这才在第二次大封功臣的时候得以封为信国公。
    “他现在是该急了,这一次北伐跟著徐大哥、常大哥,应该有机会。”马寻就说道,“邓大哥,到时候你去吗?”
    邓愈摇头说道,“我怕是不能跟著,四川那边刚平定,我回头还得去坐镇乌斯藏的事情也该筹备。”
    马寻对此也能理解,邓愈要做的事情不只是考虑青藏高原那边,还要准备北伐之后灭掉云贵的元梁王、大理段氏。
    天下承平还早著呢,现在只能说核心疆域比较稳定,暂时不会有大的战爭。
    但是在周边还有不少残敌,大明持续用兵也是必然的事情。
    马寻也不觉得遗憾,不过还是说道,“邓大哥,你是使用火器的行家,我有些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適。”
    邓愈立刻说道,“你若是不嫌我本事低微,儘管问就是。”
    马寻可没资格去嫌弃邓愈,他十六七岁就率领方余人和元军作战了。
    邓愈也继续鼓励著马寻说道,“其实依我之见,你有名將的潜质。”
    马寻有些不好意思了,“邓大哥就不用这么夸我了,我有几分本事,我心里清楚。”
    “小弟也不用自谦,在军中更不能妄自菲薄。”邓愈严肃起来,说道,“主將不够坚定,將士们都要跟著士气不振。”
    马寻连忙点头,他是谦虚惯了,有些时候也谨小慎微。可是这样的性格在有些场合,显然就不太合適了。
    邓愈继续分析说道,“我听闻你练兵极重军阵、军纪,且有几分成效。单单就是如此,就称得上名將!”
    这也是邓愈的心里话,能够率领千军万马本身就是极难的事情。
    而能够在大军摆开阵型、军纪严明,那就是有著名將的潜质了,这绝非是和马寻关係好就故意吹捧。
    这一下马寻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只有这么点本事,不懂战机。只知道结阵型、打呆仗,有了变数就容易乱。”
    “多打几次就行。”邓愈笑著说道,“我自幼习武,也看过些兵书,我父亲、兄长先后战死,我率领余部四处辗转,还不是被韃子一次次打败才歷练出来的!”
    这自然也是邓愈在自谦,虽然很多人是在战爭中不断成长,可是很多人打了很多仗,依然只是会衝杀。
    有些人能够封候拜將,真的不只是机遇而已,更主要的还是能力、天分。
    “你重军阵、军纪,这是好事。”邓愈有些缅怀、感慨的说道,“我最初带兵的时候,好多都是老弱妇孺。號称万余人,真正能打仗的不过千余人罢了。”
    马寻就说道,“带著万余人四处辗转,子那么凶狠追杀,还不是让你败了司元末那会儿,邓愈在没有投奔朱元璋之前是活跃在泗州、灵璧、盱眙等地。
    而这里也是各大红幣军反覆爭夺之地,元军四处剿杀,曾经屠了徐州的元军就是追杀邓愈的主力。
    邓愈笑盈盈的看看马寻,鼓励说道,“我大明军中悍將无数,只是到现在还有些人难成大將。你不一样,你聪颖、重规矩,稳住就不会大败。”
    马寻好像反应过来了,“邓大哥,你的意思是我跟著大將军、带著精兵强將,还是可以打顺风仗,打不了硬仗?”
    邓愈笑而不语,悟出来了就悟出来了,真要是话直接说白了就不好了。
    好在马寻是脸皮厚的人,也有些自知之明,所以没有因此饱受打击。
    马寻说出自己的想法,“邓大哥,我在凤阳的时候让人习练火器。全军都是用火器,你觉得怎么样?”
    邓愈愣了一下,“火?”
    “火、霹雳炮、盏口將军,我全都用上了。”马寻就解释说道,“我在军中就让他们练这些,摸索著各种火器搭配。”
    明朝现在的军中装备配比是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也就是说火只占十分之一。
    当年的洪都保卫战时火器展现出来了非凡的杀伤力,而鄱阳湖水战的时候更是开创了以火器轰战舰的先河。
    邓愈仔细想了想,有些担心说道,“小弟,这么一来,你手下的兵马只能和其他卫所协同了。真要是独当一面,怕是有些难。”
    马寻现在在尝试的就是创造出来大明第一支专门以火器为武器的军队,而歷史上朱棣创建的神机营是世界上第一支以火器为主的军队。
    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这就是朱棣时期的三大营,当时大明的战略部队。
    “我本来也就没想著独当一面,肯定是要配合大军作战。”马寻解释说道,“多练火器还是好的,只要协作的好,说不定杀敌能更多。”
    邓愈仔细想了想,才说道,“只是这么一来,得有军队和你们有默契才行,
    必须要时常操练才知道如何把握战机。再者就是领兵的大將得有威信,这样才能调动诸多军队。”
    一支全部都是火器的军队,也就是这位国舅敢想,还真的是天马行空啊。
    徐达、常遇春、邓愈这样战功彪炳的大將,也都没有想过组建一支全都是火器的军队,更別说还要协调其他军队来配合作战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件事情也未必就是做不成。
    只是现在还需要仔细的想一想,如何才能够在確保自身火器部队安全的情况下展现出更大的杀伤力。
    这么件事情,也不能一下子就决定,得集思广益才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