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44章 爭功都爭不明白
第244章 爭功都爭不明白
丟人丟大了的马寻不只是出了洋相,再次给马秀英抓到了机会。
军功还没有立下,险些就先丟了儿子的抚养权,这上哪说理去!
趁著其他人在忙,马寻在生闷气的坐到角落,还是外甥们良心好,一个劲的奏到他跟前。
朱就说道,“舅舅,您练的那些兵本来就是精兵强將,装备精良又久经战阵。父皇早就为您准备好了,上阵就能杀敌。”
朱也跟著说道,“就是,中路军才威风。到时候必然遇到韃子主力,苦战肯定不会少。舅舅的本部兵马都是精兵强將,正面阻敌的本事军中首屈一指。”
朱棣也连忙开口,“舅舅,跟著徐大將军才好,他用兵也沉稳,和您一个路数。”
马寻看了看朱棣,“是我跟他一个路数,还是我在他跟前就是个笑话?”
“舅舅,医官您最会用啊。”朱橘的观察点就不一样,“中路军恶战不少,
到时候会有不少將土受伤。您跟著救助伤兵,那可不就能保证中路军战力更持久、更强吗?”
孩子们都明白的道理,我居然此前都没有想到!
越发觉得丟人的马寻觉得自己还是小心点才好,朱元璋等人好听一点的说法是半年多前就在安排这些事情了。
难听一点的是至少提前一年多就在准备这些,或许是马寻想要跟著北伐的时候,朱元璋就在提前量身定製一下事情了。
汤和是仗没有打明白,但是道理还是知道的。
我这边是仗怎么打不明白,有些道理、皇帝的良苦用心也没有弄清楚。
那再回想一下,我这过去一年多时不时的想要请战,这得是多大的笑话啊!
越想越气,马寻就差救朱的耳朵了,“你早就知道这些,为何不跟我说?”
朱大呼冤枉,“舅舅,我也不知道是三路大军啊,那时候又没有制定。我只猜测舅舅肯定是跟著徐大將军,您肯定是跟著主力!”
本来是已经丟人了,现在是更加丟人了。
这么一想是冤枉外甥们了,他们也是无辜的,不该迁怒他们。
马寻就『不耻下问”,“老二,你帮我琢磨一下啊。我要是跟著魏国公,我是不是只能在中军?”
朱楼立刻说道,“肯定啊,您到时候肯定是跟著徐大將军坐镇中军帐。”
朱不甘示弱的补充,“就是再战事紧急,徐大將军也不会让您临阵御敌。
再说了,父皇调遣广德侯去了您帐下,那不就是为了临敌时指挥郭德成、陈清吗?”
马寻就连连点头,隨即又开始忧心了。
徐达军事生涯的成就不用多说,这是大明最出色的帅才。
可是在他辉煌的军事生涯当中,岭北之战就是最为惨痛的,甚至可以说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失利。
到底能不能为中路军带来一些改变,马寻现在也心里没底。不过肯定要小心一点,要儘可能的去提供一些帮助。
看著角落里的那群人,朱元璋说道,“平时聪明、也算是有远见,能看的明白朝堂的局势。偏偏就不会打仗,琢磨不明白就算了,他越想越糊涂,还非得跟自己较劲。”
马秀英没办法护短了,说道,“他肯定不能独自领兵,更不能让他和大嘴在一块。”
这一下轮到朱元璋差点心梗了,一个是功劳餵到嘴边都不知道怎么吃的髮小,一边是必须要给安排到无比仔细周到的小舅子。
这两人要是凑一块,就算是再稳贏的局面都有可能败。
马寻就算了,从小也没学过兵法。
大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早年还是有些能力,唯独就是不能带领大军。这辈子怕是也就这样了,当个偏將是没问题,主帅就算了。
马秀英压低声音说道,“打完这一仗,最多让他去练兵、检阅。”
朱元璋摇头说道,“小弟先前说的有理,军中有些轻敌的风气了。他以后也能监军,这一趟保儿和老常识大体,天德也不错。只是其他人就难说了,整顿风气的事情还得是小弟出面。”
马秀英也不再反驳,这些事情可能也確实就属马寻合適。
朱元璋继续说道,“我准备是让傅友德跟著保儿,保儿压得住傅友德。”
傅友德是平定川蜀的第一功臣,但是在李文忠面前还是不够瞧。有著这么个能力出眾的大將辅佐李文忠,那自然也可以放心。
马秀英心里也明白了,“让冯胜跟著老常?”
朱元璋不高兴的说道,“前年他冯胜擅自回军,以至於甘肃没能一鼓作气的拿下。现在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甘肃的蒙元残敌得清理了。”
其实马秀英也搞不明白那个冯宗异到底是怎么想的,她的弟弟就算是再迷糊、再胆大,也不敢无詔带著十多万大军回师,更何况还是在残敌未灭的前提下。
別看冯胜是宋国公,可是在常遇春的帐下不敢胡来。
“小弟跟著天德,冯胜跟著老常。”马秀英笑著说道,“还说你最疼外甥,
你亲外甥那一路就他一个国公,这像话吗?”
中路军的魏国公是开国第一功臣,再加上马寻算得上是正经的第一外戚。
西路军的常遇春是军方第二人,更何况还是太子妃的父亲,谁都觉得一切顺利的话,他以后要成为国丈的。
朱元璋立刻得意起来了,“要不然说他老常识大体呢,他和天德都是在想著標儿。以后为標儿领兵的也只能是保儿了,最出风头的也就是保儿了。”
奇袭和林自然是有一定的风险,可是也確实就是最有机会立大功。
徐达也好、常遇春也罢,他们自然也有机会攻入汗廷,只是相对来说李文忠的机会更大。
至於凶险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这就是武將该做的事情,想要立军功自然需要廝杀。
想要立功,那就拿命去搏!
朱元璋和马秀英在聊著天,马寻在和外甥们討论著兵法等等,大家也都算是有些收穫。
总算是心里有底、搞明白一些原委的马寻安心了,用不著回去瞎琢磨、闭门造车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明了,还是得沟通啊。
临近吃饭,马寻开始恶人先告状了,“姐夫,您这事情做的就不对了。提前和我说一声,我也好敲边鼓。现在让保儿势单力孤的,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帮他。”
朱元璋愣了一下,你人笨想不明白这些事情,现在还赖我头上了?
有些恼怒的朱元璋非常不给面子,“你不帮著说话才好,保儿和老常是聪明人,看著吵的厉害。你一副云里雾里的样子,其他勛贵见著了还以为他们真的爭起来了!”
这一下就要变成马寻恼羞成怒了,这说的也太直白了吧?
合著闹了半天是故意瞒著我,就是早就猜到了我看不穿这些,让我在那边瞎操心,让其他的一些观眾也跟著『入戏”?
吐槽归吐槽,马寻也別无他法。
主要还是自己不够机灵,对於这些事情有些后知后觉,这才显得被动。
吃饱喝足的朱元璋带著老婆孩子回去了,李文忠这一次倒是留在宫里陪陪老父亲说说话,带一带儿子。
马寻则是和刘姝寧回到了他们的小院。
刘姝寧有些担心的说道,“夫君,父亲后天能到京城。”
马寻立刻明白了,“明天咱们就收拾收拾出宫,我现在越是在宫里住越是心里没底。再这么下去,驴儿都不知道咱们家是徐王府了。”
对於马寻这夸张的说法,刘姝寧自然是不信的。
不过她也有所担心,“夫君,出征的事情定下来了吗?”
“定下来了。”马寻笑著说道,“觉得我不该领兵?”
刘姝寧就点头,外戚领兵到底是有些敏感。
马寻解释说道,“天下初定,现在勛贵兵权太重,迟早是要削一点。姐夫能指望的是老二他们长大镇守各地,再者就是靠保儿和我平衡一下。”
马寻压低声音说道,“保儿领兵不要紧,以后景隆长大了呢?他们只能有领兵之权,我则是只管军纪、功过,这么做对標儿好,以后驴儿也跟著受益。”
马寻將话说的这么明白,刘姝寧自然也明白了。
虽然还是会担心马寻出征的事情,可是有些事情无法避免。
因为马寻不只是外戚,也是勛贵、武將,他怎么说也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呢这一战要是灭了元朝的朝廷,功劳不能全给徐达、常遇春和李文忠,多一个人分一杯囊是好事情。
更何况马寻未必是摆设呢,说不定他也能起一些作用呢。
这也是未知之数。
年关將至,不少事情也都要忙。
对於马寻来说,大朝仪不算什么,正旦举行大朝仪是朝廷的制度,他按时参加也就足够了。
现在该做的事情就是认真的备战了,因为朝廷北伐的正式公布肯定是在正月这也是大明的传统了,好几次大战都是在正月的时候公布。
正面对阵『天下奇男子”,有机会封狼居胥、俘获前朝皇帝、找回传国玉璽等。
这些事情都不能想,想一想都觉得激动。
虽然马寻大概率是『重在参与”,可是能够参与到这波澜壮阔的歷程,本身就算得上『不虚此行”。
不过也不能只顾著激动,也应该准备的更充分,要不然就有可能是损兵折將、功败垂成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