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50章 北伐的属性
第250章 北伐的属性
没有登台拜將,不过朱元璋举办了隆重的祭祀仪式,隨即就是最后一批精锐兵马和將校们出征了。
何大举著『马』字將旗,威风凛凛的跟在马寻身后。
趁著兵马上船的时候,朱標来到马寻跟前。
太子亲自送马寻出征,待遇比徐达等人都要强。
徐达、常遇春和李文忠此前先后都出发了,马寻又是最后一个出征的,基本上就是別人都准备好了,他就可以上桌吃饭。
“舅舅,刀枪无眼。”朱標满是担心,认真说道,“打仗的事情有徐叔,您就不要多想。”
马寻早就麻木了,“標儿,我知道这些。我肯定不会逞能,也不至於亲自去杀敌。我心软,我不敢杀人。”
朱標信了,隨即看著何大等人,“有些事情用不著本宫叮嘱,该做些什么你们心里有数。一旦有事,別管如何,务必带著我舅舅回京,明白吗?”
何大等人立刻行军礼,“標下等谨遵殿下令諭!”
刀枪无眼、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即使是大家对此战是非常乐观,可是也会想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所以这也不是什么丧气话,更不存在动摇军心,毕竟何大等人的定位就在那里,他们这些亲兵护卫的职责和普通的將士有极大区別。
保护马寻,甚至称得上是他们唯一的任务。
看著旁边的刘姝寧和观音奴,马寻快步上前,“我十岁就一个人在外头流浪,想要杀了我吃肉的,想要拐我去做黑工的,看我俊俏惦记著我沟子的比比皆是,他们哪是我的对手!”
刘姝寧本来是满脸担忧,此刻也忍不住抱怨起来了,“夫君,哪能如此粗俗!”
“实情就是如此嘛!”马寻自信的说道,“虽说战场和当时的情形不同,只是我现如今有千军万马在魔下,又有徐大哥等人帮衬,没人能奈何得了我!”
观音奴吐槽说道,“魏国公天下名將,你在他面前可不够瞧!”
马寻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说道,“现在人多,我给你留点面子。你要是把我逼急了,我非捏你几下!”
这一下不要说观音奴了,旁边的刘姝寧都吃不消。
这两人现在相处很好,不只是因为都清楚自己的身份,也是因为都算是大家闺秀,有些话题是可以聊到一块去。
不过这两人更加清楚马寻这个大明第一才子、大明第一国舅私下里是什么模样,哪怕心里会觉得甜蜜,只是有些时候也会想想都脸红,她们都算是被马寻教坏了。
就算是所谓的市並无赖、登徒浪子,都比他守规矩。
马寻也没有拉著她们的手,或者是拥抱,那样就太过於惊世骇俗了。
关起门来没问题,在外头要是这么做的话,对她们的影响也不好。
其实这都是特殊待遇了,寻常的將士出征,女子是不可能在这时候出现。
但是没人觉得马寻的妻妾来了有什么不对,要不是江边风大,说不定就將胖儿子给抱过来了。
马寻细心叮嘱说道,“我不在京城的这些时间,你们也不用担心太多。没必要整天就窝在家里,有事没事和手帕交说说话。该踏青的时候就踏青,该去赴宴就赴宴,用不著处处拘束。”
刘姝寧温柔说道,“夫君不用担心家里的事情,我有分寸。”
“你就是太有分寸我才不放心,你说不定到时候只是想著关起府门不和人来往才好。”马寻批评说道,“没那规矩,你为我好就该走动的就走动。踏青、游湖的时候不想带孩子,將驴儿送去宫里住个几天也没人说你。”
不只是不会说刘姝寧贪玩等,估计有人还要欢天喜地的带侄儿。想著將短期的抚养权变成半永久,这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刘姝寧连忙说道,“夫君说的什么话,我现在既然生子了,当然要照顾好驴儿。”
“那也不能天天照顾著,要不然多累,也该散散心。”马寻隨即看向观音奴,“你到时候和姝寧一起,今年务必要以你俩名义组织宗室、勛贵女眷踏青一次。”
刘姝寧和观音奴不理解,马寻下达任务一般的说道,“隔壁的常家嫂子,或者是婉儿她们邀请,也別拒了。姝寧半月带驴儿进宫一趟,最好住一两天。”
在刘姝寧点头的时候,马寻对观音奴说道,“担心你兄弟就去看看,没有那么多忌讳。到时候带著敏儿就行,出门的时候大气一些,家里的仪仗、护卫都带著。”
摆出气派,马寻底气十足的说道,“谁招惹你就告诉姝寧,她不好管就去找常家嫂子,再不好管你俩带著驴儿去宫里哭,我倒是要看看谁敢惹你们!”
刘姝寧和观音奴又是感动又是好笑,不说刘姝寧这个徐国公夫人了,就算是观音奴也是没人敢惹的。
没別的原因,单纯的就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马寻一旦护短就是不讲道理了。
惹了马寻没事,他有些时候不计较。但是惹了他的亲人,那肯定不会轻易善了。
刘姝寧想起来了事情,“常升现在还在国子学呢。”
马寻坏笑起来了,“特意给他们安排的,一个个的都不爱读书。我不在京里的这段时间,你没事也让他们到家里匯报情形。用不著当真,记下来交给姐就是。反正那几个小子就让他们去读书,读不出来不要紧,得在国子学。”
听看马寻的话、看看他得意的样子,刘姝寧也为常升等人感觉到无奈。
那些小子是真的被人卖了还不知道,一个个人五人六的每天都吵著要去进学,精神抖擞的干著间谍、臥底的工作。
短期工作变成了长期任务,得等到马寻回京了他们才能结束读书生涯。
勛贵之子不一定都有文采,但是基础的一些道理还是要懂,马寻知道那几个小子不可能成为书呆子。
稍微薰陶一下,懂一些大道理、稍微提升一下道德水平,这对他们自己、对大明都有极大的好处。
俊朗的沐英大步走来,“舅舅,都准备好了,该登船了。”
马寻衝著刘姝寧和观音奴说道,“放心就是,你们安心在家。也別怕麻烦,
真的想我了就写书信,肯定能送到我手里。”
在刘姝寧和观音奴有些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沐英也开口了,“还请舅母放心,有外甥在,没人能伤的了舅舅。”
刘姝寧赶紧准备行礼,马寻拦住了,“你行个方福,我这外甥就要忙著磕头了。他穿了甲冑,就不多礼了。”
沐英也连忙开口,“舅舅出征在外,劳烦舅母照顾好弟弟。”
“你。”马寻就忍不住吐槽了,“沐春多去我家就行,你舅母照顾驴儿是应该的,那可是她儿子。”
沐英这人某些方面和马寻极像,好听一点的是大暖男。难听一点的就是操心命,什么事情都喜欢往自己身上揽。
他对马秀英、朱標的感情极深,所以这一眾外甥里头,也是沐英最为维护马寻。
哪怕是晚辈,可是岁数是大了几岁,沐英在对马寻非常尊敬的同时,也確实是在做著处处回护。
虽然有些许不舍,不过该做的正事还是要做,既然是出征就別只是想著儿女情长。
“舅舅,我们北上去雁门关。”沐英兴致盎然,颇为期待的说道,“史书上常有雁门关的记载,听闻当年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
马寻也颇为期待的说道,“卫青、霍去病也曾从雁门关出塞击匈奴,不过那边也未必全都是英雄豪情。杨业就是死在雁门关附近,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
更可悲的是如今的雁门关早就是一片废墟,这个『中华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在元朝时期被毁,此前是元朝设立的一个千户所。
沐英还是满怀期待,“真要是灭了蒙古,我想雁门关大可不必再修。”
马寻一时间也开始恍惚,要是这一次北伐功成,大明很有可能是继续保持看对外扩张的战略。
后世的长城很大一部分就是明长城,有一部分就是第二次北伐失败后开始修筑长城为依託作为战略防御。另一些就是明朝中后期开始修建,防的是韃靶、瓦刺。
要是我大外甥不出意外,大明下一个都城大概率不会是北平。
煤山还在,因为那是元朝时期就有的。可是那棵歪脖树,肯定就不復存在了。
最主要的是帝王世系都有变化了,谁知道歷史的走向到底是在哪里呢。
五百精骑威风凛凛的到了宿州,马寻带著沐英去徐王陵祭祀,这本来就顺路。更何况马寻出征,於情於理也是需要来祭拜。
祭拜结束,马寻雄起起气昂昂的踏上了北伐之旅。
第一次出征近乎也是北伐,那一次是为了將元朝赶出神州大地,只可惜马寻只参加了最后阶段的战爭,而且近乎是全程掛机,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而这一次还是在北伐,但是意义就不一样了。
这是要真正的参与到战爭之中了,应该是从头到尾参与其中,可能还有最为艰难的阶段。
想想看也没什么可害怕的,人总得有点追求吧。毕竟如今这样的情形,一辈子或许也只能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可就很难甘心。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