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60章 决死一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0章 决死一战
    断头山上的王保保显得无比落寞,他觉得自己大势已去了。
    贺宗哲找到王保保,担心问道,“丞相,添件衣裳。”
    王保保將一封信递给贺宗哲。
    六月初李文忠所部攻到口温,元军闻讯而逃留下无数辐重。隨即他继续进军打到哈刺莽来、臚胸河追击元军。
    此前半月更是在在土刺河、阿鲁浑河一带与太尉蛮子哈刺章激战多日,最终元军被击败逃走,被俘北元人马以方计。
    虽说李文忠所部可能也死伤不小,但是贺宗哲心惊的是李文忠据说率领精骑只带二十天乾粮,一路追杀至称海,眼看著逼近和林!
    另一边则是常遇春所部近乎將甘肃全境掌下,北元太尉尉锁纳儿加、平章管著等人被俘,上都驴、伯顏帖木儿也举城投降,北元岐王朵儿只班在別篤山口大败,被常遇春生擒。
    看著这些匯总而来的军报,贺宗哲也慌了手脚。
    虽然想到了形势恶劣,只是没有想到恶劣到如此地步。
    这也就意味著和林现在近乎门户大开的样子,李文忠隨时有可能复製奇袭应昌的壮举了。
    “你率军回援,务必挡住李文忠。”王保保心平气和的说道,“我被他们迟滯在此,已经败了。”
    贺宗哲不甘心的问道,“不能决死一战?我们现在兵力不少,必能击败他们!”
    王保保有些心灰意冷了,“还是留得有用之躯吧,朝廷现在经不起损耗。”
    其实王保保也明白,现在主要是军心动摇、士气受挫。
    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早就是过眼云烟了,在面对朱元璋的兵马,元朝的军队输的厉害。
    连续丟掉上都、开平、应昌等地,元朝君臣早就犹如惊弓之鸟了,就算是退到了蒙古前四汗起家的和林,大家也没多少信心。
    从元顺帝开始,其实元朝已经丟了三个“都城”,和林很有可能是第四个。
    这一路不断的逃跑,就连当初跟著元帝逃往漠北的一些北地汉人等也都起了心思。
    良禽择木而棲,以前大家觉得元朝是正统,可以光復。
    可是现在再看看,別说南下光復了,能不能保住最后的命脉都难说。
    这个时候还要不要继续尽忠,那就值得考虑了。
    贺宗哲问道,“我率军去阻截李文忠,你呢?”
    王保保惨笑说道,“我自以为聪明,哪知他们君臣如此相得。如今我作茧自缚,离间根本无用,这一招倒是令我只能以死自证。”
    看到贺宗哲不说话,王保保安排说道,“我率部决死一战,必能给他们造成极大死伤。你率军驰援,务必阻截李文忠。”
    也只有这样,才能將明朝的北伐给阻止。
    只要中路军伤亡惨重,那必然回军。而东路军一旦无力继续突袭,和林就安全了。
    至於西路军,现在离的还有点远,一旦东路军和中路军无力呼应,他们也只能退回去。
    贺宗哲仔细想了想说道,“还是我率军吧。
    王保保平静的开口说道,“陛下已经对我起疑了,想我扩廓帖木儿无力匡扶社稷,这些年劳而无功。既然不能死在老家,那就为陛下死在祖地吧。”
    王保保心生死志,这也是他无奈的选择,他或许真的只有以死证明清白这条路了。
    戎马半生,一直在南征北战,可惜败多胜少。
    也一直以自己认为正確的方式在匡扶社稷、辅佐君主,可惜引得两代帝王的猜忌。
    本来还想著匡扶新主,想要帮助皇帝完成中兴,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形,也不知道怨谁。
    听著王保保不断交代的一些事情,贺宗哲心里五味杂陈。
    他一直都是王保保的部將,转战於山西、陕西、甘肃,与王保保呼应。而现在呢,也该考虑接手王保保留下来的一些势力了。
    拼死一战,这样才能保住大元的最后命脉!
    王保保近乎是在交代身后事,而明军还是按部就班的在徐徐推进。
    “蒙古这边应该是铁矿多、铜矿多,这是大事。”马寻嚼著草根,仔细的在琢磨著,“可惜啊,我也不知道具体的矿在哪。”
    铜矿,这对於大明来说是极度稀缺的资源,要是找到了大型的铜矿、金矿,
    那就不用多想了。
    不要说朱元璋了,就算是满朝文武都不会允许朝廷退兵,哪怕环境艰苦也要守住。
    “还是要带些工匠,得找矿才行。”马寻继续琢磨著,“打下来了和林,守住不说,还要得朝廷控制著。”
    就在马寻还在嚼著草根的时候,沐英匆匆而来,“舅舅,王保保又给您书信了。”
    马寻先乐了起来,“不会是邀我决斗吧?那可不行,我打不过他。”
    沐英也笑了起来,自家这位舅舅有些时候真的不在意所谓顏面,这就是真正的量力而行。
    自从王保保一个多月前写信劝降之后,在偷鸡不著蚀把米之后就没有再书信往来了。
    马寻拆开信,立刻担心起来了,“文英,他这是在交代后事,还是在挑?
    沐英仔细看了之后,也担心起来了,“我觉得倒是有些绝命书,也是战书。”
    马寻匆匆的赶到中军帐,將书信递给徐达,“徐大哥,王保保怕是急眼了,
    要和咱们死拼了。”
    徐达面色凝重的看完书信,“这一趟確实是给他逼急了,只能拼死一战保住元廷的命数了。”
    马寻担心说道,“他们要是决一死战,咱们可怎么打?”
    “拖。”徐达就直接说道,“就看保儿和伯仁了,咱们这一战怕是损伤不小了。”
    决战就这么忽然间要来临了,这时候就是比拼双方的战斗意志了,现在就是要看看谁能接受损失了。
    断头山下,明军严阵以待,而王保保的军队已经列阵完毕。
    忽然一匹战马衝下山,“马贼听著,可敢阵前斗將?”
    马寻无语了,我先前想著不靠谱的斗將,现在轮到我大舅子想出来这么一出看起来聪明人都是有著一些共识,说不定元军那边埋伏著神箭手,就等著马寻出阵时一箭射死。
    沐英策马冲了出去,“我大明徐国公,岂能与尔等蛮夷比试!叫元主来,方能与我大明国公比试一二!”
    互相挑畔结束,自然就是各回本阵。
    乌决决的骑兵再次开启了衝锋,明军的火炮、火齐发,只是这一次的蒙古人没有退却,拼著极大的死伤还要继续硬冲。
    马寻脸色凝重的坐在马背上,战场的喊杀声让他心惊肉跳,空气中的血腥味也越来越浓烈。
    洪武五年八月二十一日,断头山前明军中路主力和北元主力展开决战。
    没有什么战术,双方就是这么在正面战场展开斯杀,用最原始的方式展开较量。
    明军死伤五千余人,蒙古死伤万余人,双方的惨烈战事持续了一整个下午。
    伤兵营里医官们在忙著救治伤兵,轻伤、重伤、刀伤、箭伤或者是骨科等,
    也都分门別类,按照轻重缓急来治疗。
    至於元军的伤兵,反正在大明这里不是自生自灭就是补刀。
    徐达表情更为凝重了,“小弟,韃子退了。”
    马寻下意识的问道,“追吗?”
    徐达为难的说道,“这一次王保保怕是拼了他的本部精锐,倒是贺宗哲率部先退了。”
    马寻忍不住担心起来了,“又是诈败想要伏击?”
    徐达沉默后才说道,“怕不是伏击,只是我们若是继续向前推,以后的战事就会更惨烈。我还是將此战想简单了,子拼死一搏反倒是给我们打疼了。”
    虽然明军的斩获更多,可是没有兵源的补充,这就是大问题,而且辐重、后勤越来越难以送上来了。
    马寻不確定的问道,“我们退兵?”
    “现在还不能退,只是也不能追。”徐达就说道,“灭了王保保本部兵马,
    元廷只怕是再难有精兵。”
    那就是等著李文忠和常遇春建功了?
    徐达无奈的说道,“本以为三路大军足够了,只是我们到底劳师远征,现在越是靠近和林就越难打。”
    没有后勤补给、没有兵源补充,再加上越是靠近蒙古人的老巢,他们的抵抗就越强烈。
    这也是朱元璋、徐达第一次打真正意义上的远征,在缺少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深入数千里的敌国境內。
    马寻明白了徐达的意思,“我原本想著一战未必能成功,我即刻就给陛下奏报。趁著天寒前大军徐徐撤出,要不然韃子就要反扑了。”
    及时撤军,这也是为了能够保证大明军队出现更大的损伤。
    至於没能一次就打进和林,马寻也认了,歷史上的朱元璋十三次北伐,方才灭了北元小朝廷。
    而朱棣前后五次亲征,也没能灭掉瓦刺和。
    所以有些事情,还是要徐徐图之,真的急不来。
    大家都小看了北伐的难度,低估了打到和林的困难。
    好消息就是这一战目前来看占了不少便宜,让北元上下战战兢,而且损失不小。
    就在马寻还在惦记著怎么给皇帝奏报请求撤兵的时候,沐英匆匆而来。
    沐英匆匆而来,说道,“舅舅,元廷枢密院知院张玉请降。”
    马寻下意识的点头,“枢密院知院,从一品的官,不小啊!这时候降,有些晚嘍。”
    忽然马寻觉得不对劲,“谁?”
    “张玉!”沐英虽然一头雾水,还是说道,“我看他归降之意甚是诚恳,还请舅舅定夺。”
    靖难第一功臣?
    就是那个荣国公、河间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