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69章 元宵夜出大案
第269章 元宵夜出大案
晋王和燕王要和他们的王妃见面了,可以聊聊天、赏赏灯,估计都很期待,
还是马寻这个国舅厉害,考虑到魏国公徐达尚未回京,谢成也征战在外,这就帮忙带孩子了。
要说在这件事情上出现了一个冤大头,那就是『婚事没著落”的常茂。
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带著侍卫、五城兵马司的人维持秩序,可不能让人衝撞了朱等人。
不是亲外甥,但是马寻使唤常家三兄弟一点都不含糊,也毫无心理障碍。
朱元璋是一个节俭的皇帝,不过对於有些事情也不会省。
元宵这个节日非常重要,更何况现在乱世也算结束了,所以自然也会有灯会等。
冤大头常茂仔细的检查著醉仙楼周边的情况,这是皇帝亲自筹建的酒楼之一,只不过现在算是被包场了。
马寻咳嗽一声,说道,“说说话、赏赏灯,看看外头的百姓是如何过日子。过年是喜事,只是好些百姓也说年关难过。”
朱连忙时说道,“舅舅,我肯定不会失礼。”
至於朱棣则是在傻笑,以前听闻徐家的丫头是女诸生,以为就是个书呆子呢。哪知道现在一瞧是长的好看,说话做事也十分爽利,他算是沦陷了。
马寻坐下,对徐允恭说道,“你不常去我家,是和我见外,还是嫌你爹骂你少了?”
徐允恭连忙说道,“舅舅,我去的不少了,就是常茂他们去的更多而已。”
前几年是谢氏不太许徐允恭去接近马寻,这还是有著那么些『高门大户』、『大明第一功臣』家眷的自豪。
不过此前也是被徐达训了,所以这两年徐允恭也是有事没事往马寻家里跑。但是相比起常茂、
邓镇等人,那確实差了不少。
就比如说邓镇,这就是不请自来,他要是非得过来討杯茶喝,还能不准他过来?
再者就是汤和的小子汤鼎,跟著他的姐姐妹妹也跑了过来,汤和虽然口无遮拦的,但是他和他婆娘都精著呢。
徐妙云大概是受不了朱棣炙热的眼神,忽然说道,“舅舅是大明第一诗词,今日元宵不知道可否有佳作?”
马寻都不需要找理由了,“辛弃疾一首青玉案,现在谁敢提笔写元宵。没有,我作不出来。”
朱棣连忙说道,“舅舅说的对,现在再怎么写也比不上青玉案了。妹子,你也喜欢写词?”
看著自家外甥这不要钱的舔狗德行,马寻无言以对了。
也不知道前些天是谁在挑三拣四的,按说徐家也不陌生,也该知道徐妙云这丫头的情况啊。
可是现实就是徐达的家风好,相比起其他淮西勛贵的就要家教严格多了。
徐妙云隨口敷衍了朱棣几句,她也算是强装镇定。
现在还是去和舅母聊天说话,去照顾一下『堂弟”。
朱棣这个厚脸皮的跟上去了,那是我表弟,我教你怎么带胖小子。
马寻也觉得好笑,虽然是皇子,可是有些事情也就是懵懂少年罢了。
马寻放下茶杯说道,“过年这些时间,各处人家走动的怎么样了?”
徐允恭老老实实的回答说道,“该去拜访的长辈人家都去问安了,过完正月我得回趟老家。”
邓镇也回答说道,“冬至的时候我们先回去祭拜了祖父、大伯,过年这段时间我们也是拜访了长辈。”
汤鼎乾脆的说道,“我和充恭一道,过些天回凤阳祭祖。”
父亲不在家,现在也確实需要这些个家中长子出面做事。
气氛一片热闹、和谐,到底是元宵佳节,很多百姓也都是在享受著佳节的气氛。
忽然间窗外传来一些嘈杂声,马寻眉来到窗边只见一个穿著破烂的老头拉著一个瘦小的孩童,跪在醉仙楼门口。
马寻问道,“常茂,怎么回事?”
守门的常茂立刻说道,“舅舅,这人说是要告状。”
“告状?”马寻眉问道,“去衙门告状,来酒楼告什么状?”
常茂仰著头说道,“舅舅,这老头说这里指定有贵人就来告状了。他说他要告衙门,无人敢审。”
马寻燮眉了,说道,“带他们上来。“
不到片刻的工夫,老人带著小孩来了。
更让马寻皱眉的是老头一身破破烂烂的衣裳,而那孩子的衣裳虽然也是破破烂烂,不过还是看出来是一身重孝。
老头拉著孩子跪下,“老朽甄五斗江西南安人士,拜见贵人。”
马寻开口说道,“老丈无需多礼。”
隨即马寻对邓镇说道,“去取件衣裳,没见著孩子冻著了?拿些吃的过来,少点油腻免得滑了肚子。”
甄五斗连连磕头,“还请贵人做主,为草民满门伸冤。”
马寻皱眉问道,“你是江西人,远行千里来京城告状?”
甄五斗立刻哀声说道,“老朽若是能在南寧、江西告状,岂会带著孙儿来京城!老朽也去了应天府,只是府尹不见。”
马寻这一下就不高兴了,“听你话语,也是读过书、有些见识的。”
甄五斗老老实实的回答,“老朽不敢欺瞒,老朽曾为胥吏,早些年我那儿子也在官府为吏,多是管著粮仓的差事。”
邓镇聪明,早就直接脱了自己的外衣给那个四五岁的小孩穿上。
马寻问道,“看来是有冤情了,不过这是酒楼。”
甄五斗连忙说道,“贵人明鑑,老朽实在没有出路,方才如此。在京城流浪数日,只求能寻的贵人伸冤。”
马寻看了一眼朱,隨后问道,“应天府不接诉状,是何原因?”
甄五斗回答,“说是不在应天府治下,不归他们管辖。只是老朽实在没有办法,不知该去往何处申诉冤情。”
马寻直接指出明路,“去敲登闻鼓,只是你要记好了。那登闻鼓敲了,必是大案。若是你诬告,到时候少不得重罚。”
登闻鼓,那就是一些人所认为的只要鼓响了,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或者审案。
这是夸张了,不过这確实是最为直接的上诉方式。
在明朝的规定是有冤民申诉,衙门必须接状,官员如有从中阻拦,一律重判。
不过也考虑到有些百姓閒著没事去敲鼓,或者是丟了小猪也跑去敲鼓之类的,所以规定必须是大案,要不然也要责罚。
这也是有前车之鑑,宋朝的一些百姓就喜欢敲鼓,结果就是一些连治安案件都算不上的。
甄五斗立刻说道,“贵人明鑑,老朽本是想要去敲鼓,只是被人拦了。”
这一下不要说马寻了,就连朱、朱棣的脸色也变了,这应天府还是他们所认识的那个应天府?
马寻立刻板著脸,“常茂,带长者下去休息。明天你隨长者去敲登闻鼓,但凡沿途有官吏阻拦,即刻拿下!”
马寻又安排著说道,“徐允恭,明日你们几个也一道过去。若是应天府府尹的人拦人,你们给打回去。若是登闻鼓响了御史不来,你们几个就护送长者去宫门处!”
在甄五斗有些震惊、有些激动的时候,马寻继续说道,“老三、老四,回去就和你们大哥说清楚这事。让他明天带人等著,现在这里的事情都给我管住嘴,不许让外头人知道!”
本来还坐著的朱、朱棣等人早就乖乖的站起来了,徐允恭、常茂等人更是一个个的挺著胸脯在听命。
甄五斗老泪纵横,连忙磕头,“老朽实在走投无路方才出此下策扰了贵人们雅兴,只是老朽不知贵人身份,只盼著能衔环以报。”
这是担心马寻的身份不够,別看这人说的好像大气,可是谁知道这是不是在吹牛,毕竟这人太年轻了。
常茂立刻得意的自报家门了,“我舅舅可是朝廷国舅,是皇后亲弟!我舅舅贤良的名声传天下,用不著你报恩!”
邓镇也跟著自豪的说道,“用不著你报恩,照顾好您孙儿即可!”
甄五斗更是激动的无以復加,没想到眼前这年轻人就是国舅爷!
马寻挥手说道,“长者先下去歇息,照顾好您孙儿。若是有冤情肯定审清,若是您诬告,那就没办法善了。”
千恩万谢的甄五斗被常茂带下去了,只是醉仙楼的气氛也诡异起来了。
本来是好好的赏灯,是外甥们和他们没过门的媳妇培养感情,可是出了这么件事情。
马寻想想还是不安心,说道,“老三,回去后就去请旨,明日让亲军都尉府的人也跟著。我倒是奇了怪,登闻鼓原来不是敲不响,而是有人让它不会响!”
朱也脸色难看的说道,“舅舅放心就是,我回去肯定会稟明父皇。明日就查清楚这些事情,
我倒是要看看哪些人这么大的胆子!”
朱棣已经跃跃欲试了,他可是有过见识的人,前年可是和二哥、三哥一起审了凤阳知府,当时还遗憾没能去抄家呢。
现在出了这案子,我岁数也有所增加,应该是可以去抄家了!
就这么个氛围,还怎么赏灯啊。
马寻板著脸一言不发的,其他人也都小心翼翼。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舅舅不恼火才怪。
就算有些人可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朝廷什么时候少了一些案子了。
可是看看刚才那甄五斗带著他的孙儿,其实好些人都小心翼翼的看向马寻。
没別的原因,不知道这会不会让舅舅想起过去,他小时候可能也是那么瘦骨鳞、见著人就战战兢兢样子吧。
明天那个甄五斗但凡真要是说出来了什么冤案,估计大案就少不了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