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79章 孩子们都长大了
第279章 孩子们都长大了
谢翠英大概是怕了,连忙开口解释,“舅舅,铁柱一上午都在种田,没有偷懒。”
朱也连忙过来帮忙解释,“舅舅,铁柱是没偷懒。虽说平时有些娇气,不过该干活的时候都是在干活。”
“怎么,怕我罚铁柱?”马寻哭笑不得的说道,“行了,知道上进就好。我看铁柱就不错,这晒的黑的,一看就是在好好干活。”
这一下谢翠英和朱守谦都鬆了口气,他们现在是真的怕马寻。
马寻大大咧咧的坐下,看著眼前的田地说道,“庄稼的长势还算不错,你们几个用心了。”
朱得意的说道,“那可不,我们虽说是在练兵,一点也没耽误地里的活。”
算不上所有的农活都事必躬亲,偶尔也会让人帮帮忙,不过朱等人確实是在用心种田。
也是因为他们是亲王,肯定不会只是种田,所以还就是那么几亩地,这样也不耽误本职工作练兵。
马寻心安理得的坐在树荫下,其他人可不行。
朱看到了朱就开心了,“让你回老家,那就是能干活了。”
朱也连忙说道,“正好地里要拔草,快点下地。教你认下秧苗和杂草,別给我秧苗拔了。”
朱是兴致勃勃的,基本上都是没有干过类似的活,自然就觉得新鲜。
看著朱下地了,邓氏笑著说道,“一会儿老五就要闹了,拔草最是累,一整天弯著腰的。”
马寻欣慰啊,看起来朱等人是真的在认真干活,所以知道一些事情不容易。
马寻看向谢翠英问道,“铁柱现在读书读的怎么样?”
谢翠英规规矩矩的站在一边,回答说道,“回舅舅,铁柱书读的一般,最近倒是对诗词感兴趣这也是个奇,歷史上的朱守谦就是在桂林闹的怨声载道,对回凤阳老家倒是很喜欢,
被贬为庶民还怡然自得,没事作两首还有那么点文采的外诗噁心朱元璋。
马寻倒是感兴趣了,“一会儿我倒是要看看这小子的文采,这是好事。”
听到马寻这么说,谢翠英有些討好的说道,“天下人都知舅舅诗词无双,铁柱那点本事在您面前不够瞧。”
“那不是一回事。”马寻就笑著说道,“孩子还小,有这爱好得鼓励,別总是觉得他的诗不如其他人。这孩子早年心思阴鬱,就得让他跟著老三、老四,这岁数调皮捣蛋一点都不要紧。”
谢翠英还是乖乖的听著,岁数比马寻大又如何,辈分不如啊。
最主要的是眼前这位舅舅的德行好,他说的话就令人信服,
而谢翠英早年没教好朱守谦,以至於皇帝、皇后对她这个侄媳妇越发不满意。
现在连妹妹谢翠莲都不敢和她多来往了,这就是徐达的妻子。
要知道谢翠莲前几年可看不起马寻,这两年听说徐允恭要去徐王府,那是一再叮瞩、万分支持。
马寻吩附说道,“你俩也不用在这,回去准备晚膳,叫上福成公主和庆阳公主。”
邓氏她们自然没意见,这些皇室宗亲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凤阳,所以自然就相处的不错。
也没什么可爭的,荣华富贵少不了,也都有著自己的身份,该拿多少、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心里清楚,那自然相处就比较和谐了。
也就是大明开国初期,也就是因为朱元璋是正经底层出身,所以现在才看到大明的五大藩王在地里干活。
而马寻这个国舅坐在树荫下监工,也没人说什么。
朱橘本来是兴致勃勃的在干农活,可是很快就忍不住叫苦不迭。但是用不著马寻出手,他那三个哥哥都能给收拾了。
父皇母后不在跟前,皇兄也不在这里,老五能指望的靠山也就是舅舅。
可是涉及到干活这样的事情,舅舅可是一视同仁的,老五去抱怨、偷奸耍滑只会被骂的更惨。
“还想种田吗?”马寻背著双手站在田埂上,看著朱说道,“想要当郎中,那要採药,得更累!”
朱才不上当,“我才不採药,反正会有人送来。舅舅,我就学医!”
泥腿子朱眼看地里的活做的差不多了,这就上岸了,“舅舅,火、火炮这些东西我都在测。就是各地的工艺、铁质不同,到底能轰几次也没个准数。”
这一点马寻也不意外,凤阳留守司这边在造火、火炮,山西那边也在造,一些出铁矿、铜矿的行省大部分都有製造军械的,供周边各卫所使用。
虽然工艺等大同小异,可是到底很难形成真正的工业化,所以火器的质量也有所不同。
朱继续邀功一般的说道,“我也按您的吩咐,留意著那些铸造火器的工匠,火药也都是一直在改。”
马寻那叫一个欣慰,所以也不吝嗇夸讚,“有些事情交给你办,我自然放心。”“
朱瞬间得意的看了一眼愚蠢的弟弟们,舅舅偏心皇兄那是没法子,因为皇兄是储君。
可是要说舅舅最为重视、最为疼爱的外甥,那还得是我!
就老五仗著岁数小,还惦记著跟著舅舅学医术,那就是个孩子。
老三和老四更別说了,越长大越笨,现在这俩小子除了打仗好多事情都不懂了,堂堂大明亲王哪能只会打仗啊!
当个德高望重的长辈还是挺好的,中都皇城现在就非常热闹,平时都是这些亲王、公主在住。
很多的事情是朱这个秦王未来的宗人令在管,再加上福成公主、庆阳公主这两个宗室公主帮帮忙。
而现在马寻到了,大家一致性的都觉得很多事情都需要这个舅舅来主持。
老三老四甚至都是在告状,说什么二哥给他们安排的活多,舅舅不在的时候二哥就站在田埂上监督著他们干活等等。
马寻选择闭口不言,当哥哥的要是偶尔不欺负一下弟弟们,那才是怪事。
鸡毛蒜皮的事情处理好,马寻就到了校场,
顶盔甲的朱和朱棣神采飞扬,看著他们越发得心应手的在指挥著军队临时变阵,马寻就非常羡慕,他没有这个能力。
朱也是一身甲冑,说道,“舅舅,老三和老四带兵的本事比我都强了,尤其是老三,他最擅长的就是多兵种。”
马寻微微点头,隨即问道,“不觉得老三和老四抢了你的风头?”
“父皇和皇兄都和我说了,我以后得是宗人令。”朱吐槽说道,“有姑父和您管著大宗正院,哪用得著我。”
马寻就纠正说道,“你姑父姓李,我姓马,你们岁数小我们倒是可以暂时帮忙。等你过两年再有了子嗣,哪能是我们这外姓管著大宗正院。”
朱还是不乐意的嘀咕,“姑父在就姑父管,姑父不在了就您管,谁还能挑理了!”
马寻仔细盯著校场,“老四这小子还是只爱骑兵?”
朱吐槽说道,“前些时候北伐,我就担惊受怕的。真要是打进了和林,我自认为没本事镇守住和林。倒是老三和老四想的多,要我说还得是老三合適些。”
马寻对此也没有说什么,真要是攻占了和林,那边肯定是要派宗室坐镇,其实朱楼看似是最合適的。
不过要考虑到军事能力的话,还真的就是老三和老四当中选一人。
歷史上的老三晋王朱可是个厉害人物,所谓的塞王,很多都是朱櫚帮忙划分牧场、建立军塞,每年秋天带领大军进入草原的,也是他晋王朱。
朱棣確实厉害,但是朱活著的时候,朱是负责西北的第一人,这是朱棣远远不及的。
“这事情你別开口。”马寻还是有些不放心,叮嘱说道,“你父皇和皇兄自有安排,不过你到底是秦王,和老三、老四又熟,他们到时候肯定要徵求你的意见。”
朱立刻点头说道,“我自然清楚,这些事情他们决断就是,我听命即可。老三和老四自小就喜欢爭,谁镇和林、谁守河西走廊,这两个都拼命在表现呢,就想著您或者我帮忙说话。”
孩子们是真的长大了,最初见面的时候朱才十二、朱棣才十岁,可是现在一个十六、一个十四,十八的朱楼都已经成亲一年了。
朱忽然回头,有些无语了,“这小子迟早要改封。”
拿著个苹果在啃的吴王朱一点都没压力,哥哥们本事大去北边守著要地,
我本事不够,就承欢父皇母后膝下,皇兄又那么喜欢我,我离得近陪皇兄说话。
马寻也嫌弃的看了一眼朱,“给你弟弟教的不像话,天天著分我家產。有多少家產可以分,不好好学本事,只想学医。”
朱立刻嬉皮笑脸说道,“舅舅,我成亲也一年了,您看看是不是帮我和我媳妇也调理一下?”
“不急。”马寻就说道,“你媳妇岁数小,再过一两年。要我说的话,二十左右最好。”
太晚了肯定不行,但是太早了也不好,虽然现在的朱元璋和马秀英想抱孙子想疯了,整天將马祖佑给当孙子在带。
朱立刻点头,既然舅舅说岁数小,那肯定就是岁数小,而不是皇兄现在没有子嗣的原因。
毕竟现在也算是分家了,朱就算是先有了子嗣,也不会威胁到皇嫡长孙的地位,这一点他心里清楚。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