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99章 基础建设
第299章 基础建设
寒门出贵子,这从来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虽说门阀制度几乎没了,早期的知识垄断等等看似也不存在,科举制度確实让很多平民百姓可以改天换命。
可是现实情况就是想要培养出来一个读书人负担依然不小,束修暂且不说,想要提升学问还是要去学院读书,这又是一笔销。
在家闭门造车是不现实的,官办的学院也好、私塾等等也罢,对於普通的农民都是巨大的负担。
更何况一个青壮年不事生產,再加上寒窗苦读十来年未必能够成为秀才等等,这对於很多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
现在是这样,以后也差不多,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等等永远都不可能绝对的公平。
舅甥两个一边聊一边走,马寻忽然意识到不对。
朱標看了一眼宫门笑著说道,“舅舅,您这个时候回去,肯定要挨骂。”
马寻有些急,“你坑我呢?你回去不说,她能知道我到了宫门口?我出宫才两三天,
又过来做什么?”
“您都到宫门口了,也不进宫,我娘知道了肯定不高兴。”朱標笑盈盈的说道,“出宫两三天又怎么了,您现在就是天天进宫才好。”
看了一眼这腹黑外甥,马寻说道,“我家离的近,溜溜腿就到家了。”
朱標借题发挥说道,“离的近,您也没溜溜腿到宫里来啊。我娘可是说了好多回,就说您和她不亲近,要不然怎么就不爱主动进宫呢。”
这大外甥是真的不能要,这都开始上纲上线了。
无奈的马寻感慨说道,“我还是想著最初的时候好,那会刚找到我。不说你了,你爹娘对我也是处处回护、生怕我胆小。现在可倒好,你爹骂我还少,你娘有事没事就说我。”
朱標就劝道,“舅舅,那您上进一点,这样我娘肯定不说什么。”
给我下套呢,想要让我再努力一点?
看到马寻不开口,朱標就继续说道,“我娘还是喜欢舅舅,这几天驴儿可开心了,昨天可是吃了十多个饺子。我娘也说了,等雄英出生,就得驴儿帮著带。”
“等等、等等。”马寻这一下是真的急了,“我在控制驴儿体重,谁给他吃了十多个饺子?”
朱標不太乐意的说道,“胖嘟嘟的多好玩,看著就欢喜。再说了,驴儿就是一个饺子吃一口,馅都没咬到。』
闹了半天,十个饺子就是吃了点饺子皮,这叫吃了十多个?
果然还是人最初认识的时候才好,不过想想看也是。马祖佑虽然越来越调皮了,不过大致还处於拉屎都被人夸的年龄。
“爹。”在宫里小住的马祖佑看到了亲爹就开心,“爹。”
抱住小秤碗,马寻问道,“想家不?”
马祖佑果断摇头,似乎这还不够,小胖手也连连摆起来。
娘也在宫里,还有五哥陪著玩,也喜欢姑母,想什么家!
这一下马秀英就开心了,“驴儿自小和我亲近,不像有些人心硬,怎么捂都捂不热。”
马寻当做没听见,看向朱静嫻,“我刚还和你大哥说前些年你们见了我都恭敬,现在看到舅舅来了也不倒茶。”
遭了无妄之灾的朱静嫻抱怨说道,“舅舅,我可没惹您。我还帮驴儿把屎把尿,给他擦屁股。”
朱静茹也说道,“早上驴儿坐在那玩,哪知道抱起来的时候拉了一裤襠,大早上的就给他洗屁股,也不知道说一声。”
马寻仔细的看著朱静嫻,“倒茶的时候说这些,你不是在噁心我?”
朱静嫻无语,放下茶杯就走了。
自家这位舅舅確实是越来越亲近,最初见面的时候是客气无比,但是那也是处处都体现出来生疏。
如今有些时候是一点都不客气,这才是真正的亲近。
其实这些皇子皇女都一样,也都觉得有了新的靠山。舅舅就算是再懒散,遇到了一些事情就是护著外甥、外甥女。
甚至在朱静茹、朱静嫻的眼里,也就是舅舅最不重男轻女,有事没事和她们说著外头的大好河山,让她们千万別只想著三从四德等等。
和亲爹没有腻歪两分钟,马祖佑就挣扎著不许抱,走来走去的他谁的腿上都趴一会儿,一点都不偏心。
马秀英看向马寻问道,“国子学那边现在你觉得不妥当?”
“没觉得不妥当,只不过是我大明现在缺人才罢了。”马寻也算是老生常谈,“我看今年这一科,依然难有大才。”
听到马寻这样的论点,马秀英和朱標也都是嘆气不反驳。
歷史上的朱元璋在连开四次会试后一度直接停了会试,原因就是金榜题名的进土比较水。
第一流的人才早就在会试之前以各种渠道入仕了,在朱元璋看来就没必要耗费钱財、
精力去举办会试选拔二三流的人才。
马寻问道,“先前说衍圣公准备派人去各地州府建学堂的事情,现在准备的如何了?”
朱標笑著开口,“已经令礼部、吏部的人去选人了,兴文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远水解不了近渴,大明现在开始大力培养一些人才,这对以后肯定有帮助。
只是现阶段的人才缺口,那就只能先对付著,总得是有办法解决。
不管怎么说,事情在朝著好的方向发展,这就算是好消息。说不定过个十年,基本上能看到初步效果了。
“过两天伯仁要回来了。”马秀英看著马寻,吩咐说道,“你到时候陪著標儿出城接他。”
马寻自然没意见,常遇春的功劳和威望极大,不要说太子出城迎接了,就算是皇帝亲迎都不算隆重。
马寻隨即好奇问道,“保儿回来了,常大哥也回来了,北边就留著徐大哥?”
马秀英和朱標齐齐无语,堂堂大都督府右都督,是真的一点都不关心军事。
“天德下个月也回来。”马秀英只能解释,“北边现在留了些大將,天德和伯仁时常去练兵即可,用不看一直在北边。”
这就好,歷史上的大明在第二次北伐失利后,徐达一直在北平练兵,大约是五六年的时间没有回京。
而北元小朝廷也顺势南下,不说反攻,时常骚扰边境还是有的。
而现在王保保死了,元廷的精锐兵马死了一批,不说伤筋动骨了,也是谨小慎微生怕大明再次深入草原。
常遇春还在,一大批精兵强將驻守在开平等地,这也算是草原深处了。现在的北元只能祈祷大明不要再次大举北伐,哪敢有什么其他心思。
看到马寻一脸的笑意,朱標忽然问道,“舅舅,您可是觉得徐叔和我岳父回来了,您就可以偷懒了?”
马秀英立刻也一脸的怀疑,马寻那笑容太遭人討厌了,他的心思也是昭然若揭。
徐达、常遇春不在京城,马寻是被赶鸭子上架的『淮西勛贵』话事人。等到这两大功臣回京,马寻就自如的切换到外戚的身份,更加不管淮西勛贵的事情。
“我照料婉儿呢,正好没时间去管其他事情。”马寻矢口否认,“正好再盯一盯国子学的事情,兴文教呢。”
马秀英和朱標都微微点头,觉得马寻这一次是真的努力上进了。
朱橘忽然说道,“舅舅,既然魏国公他们回来了,您带我去学校唄。我听说又徵召了一批聪慧的年轻人,我跟看去学医。”
这倒霉孩子这时候开口,坑舅舅呢?
马秀英和朱標也反应过来了,马寻这是在避重就轻了。
这本来就是不大爱过问朝政之事,现在徐达、常遇春回来了,有人就可以一门心思的扑在学校了。
毕竟这是稍微有点空閒就去学校的人,即使是在凤阳监督老二几个上进,也在留守司那边安排了不少工匠製作火药、火器。
马秀英也懒得再说马寻,问道,“国子学那边你盯紧一点,这是大事。”
马寻点头,隨即说道,“我准备趁著这功夫,將亲军都尉府的人派下去,核查一下各地田亩、水利。”
朱標连忙说道,“这是正事,舅舅打算怎么做?”
“我是这么想的,虽说有户部和各级衙门核定田亩,只是我担心数字不太准確。”马寻说著自己的想法,“最主要的还是水利等,想要休养生息肯定少不了这些。”
要不然说大明现在是草台班子呢,开国七年,到底有多少田地没有准確数字。
现在记录稍微明確的,那是每年增垦的田地数,这是几乎免税的。
在奖励垦荒、鼓励农耕的政策下,这些土地的数字相对明確。但是总计有多少田地,
数字浮动较大。
马秀英更是欣慰,“你到底是知道民间疾苦,知晓种地得需要些什么。这事情你看著安排,必要的时候让標儿帮你。”
只要马寻做正事,朱元璋和马秀英一直都是鼎力支持。
清查土地等迟早要做,不过马寻想要在此之前大力的兴建水利等,这更得支持了。
种田可不能只是靠天收,兴修水利等也是重要环节,这也不能指望民间自发行动,一些稍大的工程都得靠朝廷带头。
这才是『大兴土木”的正確方式,基础建设才是发展的大事。
至於朱楼那样的大兴土木,跑偏了一些,但是没法子,谁让那是秦王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