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308章 祖宗之法不可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8章 祖宗之法不可变
    鸿门宴,马寻越发觉得这就是鸿门宴了。
    在工部尚书李敏来了之后,礼部尚书牛谅也来了。
    至於去年的那位礼部尚书杨训文,那是去年的礼部尚书了。
    这个牛谅是以秀才举官,曾经出使安南。这人虽然是山东人,不过早年一直住在湖州虽然现在的朱元璋有意想要提拔一些北方人进中书省,可惜这件事情有些难度。
    没別的原因,单纯的就是北方人太少了。这不只是反应在科举上,现在的官场上也是一样。
    马寻觉得差不多了,没必要打哑谜,“胡相,这么些人来国子学倒是罕见。现在该来的估计也来了,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就是。”
    胡惟庸假模假样的说道,“徐国公误会了,我与诸位同僚来此也是有些政事需要处置。”
    其他人也都是在附和,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么个局是为马寻准备的,但是话不能直接说出来啊。
    真要是说出来了,徐国公的心情不好,传出去了还以为大家是在欺负他呢。到那时候肯定有人心情不好,那胡惟庸这些人就难受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巧合,只是碰巧遇到了马寻,大家一起商討一些事情。
    宋濂率先开口了,“徐国公,此前听闻学校那边多以工匠、医官为官。”
    詹同也立刻跟进说道,“確有此事,虽说诸多事情归於大都督府,我等不敢多言。只是有些官职,到底是在工部。”
    李敏就有些担心的说道,“此前尚未有此例,军中有医官不好多言,本就有此事,尚且医官有奖惩罚过。现在一些工匠得以授官,好些都是在工部。”
    詹同更是无奈了,忧心的说道,“那些人虽说都是在学校,只是按照常理,吏部本该对官员考评、擢贬等,只是我等现在无力去干涉此事。”
    大都督府的事情大家都明白,那就是军方的事情。
    现在大都督府强势,所以大家不好说什么。也確实是因为医官本来就有这职务,所以更部、兵部就认了。
    无非就是经过徐国公培训的那些医土,从士兵变成了军官。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军中不少將士就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最多现在就是医官多了一些,不算什么。
    可是將工匠改为官员,这些事情就是很多人看不下去的了。
    所谓四民,也就是士商工农,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被认同的『贱民”。
    马寻对此不置可否,直接问道,“有什么不妥吗?”
    宋濂就说道,“《淮南子》云:士农工商,乡別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马寻看著宋濂说道,“宋师,你是不是还想说商贾多狡诈、不事生產?”
    重农抑商,这也是封建王朝普遍的特点。就算是看似商业比较繁荣的宋代,也不是完全不去限制商业发展。
    而一些传统的『士大夫』,一边看不起商人,可是私下里也会羡慕一些商贾巨富的钱財。
    安排一些心腹或者族人去做生意,这也是一些官员的常规操作了,里子和面子选择全都要。
    宋濂就开口说道,“徐国公,下官並无此意。只是提及商贾,下官倒是觉得有些事情是不是与民夺利了?”
    与民夺利?
    马寻听到这话就打起精神了,这话以后可是有大市场啊,凡是不利於我的,那就是与民夺利。
    至於这所谓的“民”,那就是有些人自己去定义了。
    马寻直接而果断的说道,“我倒是不这么认为,有些事情就该是朝廷所掌控。自汉实行盐、铁官营,歷朝也都是如此。我也是这观点,涉及民生的还是不好过多交由商贾。”
    胡惟庸看似认可的说道,“商人逐利本是天性,齐人重商,以至於失国。”
    马寻笑著说道,“胡相这么说就以偏概全了,齐人重商重工、贸易天下不假,只是失国岂能全是如此原因?”
    当中原国家都爭相开闢疆土、大力发展农业时,齐国人则依託临海的优势,发展渔业、製盐业、纺织业。
    將海產品、食盐、桑麻贩卖到中原各国,再买回中原的稻米、小麦,解决了自身农业资源不足的难题。
    这些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自身的土地条件有限,不可能满足於自產自用。
    当然过於逐利,那显然也不是一个好事情。
    牛谅咳嗽一声,说道,“商贾之事,我想还是不该谈起,以后我等再探討便是。”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今天的主要议题可不是商贾。
    宋濂这个老学究有些时候就是靠不住,大事差点给耽误了。提起商贾做什么呢,更何况宋濂想要说的一些事情大家心里清楚。
    徐国公现在在做的一些生意,其实都是皇后安排的。更何况宋濂所谓的『与民夺利”,有些官员也不太认可。
    过於放任民间商业的发展可不太好,如今的主流观点也確实就是盐铁专卖,涉及到一些事情就应该严厉打击。
    比如说走私,大明的一些铁器、茶叶等,是严禁私自贩卖的。
    这个不是指在大明境內贩卖,而是卖到草原去,是禁止装上海船运出去。真要是不限制,不知道多少人要组织起商队朝著草原送货呢。
    牛谅就先继续开口了,“宗社不修,郊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马寻下意识的看向李敏,礼部尚书又在发表一些传统观点了,你个工部尚书不说些什么?
    这可是《尚书》、《管子》,就算是在歷史上颇受讚誉的管仲,那也是看不起工匠的。
    就算那时候有鲁班等,工匠的地位还是非常低。也就是到了魏普时期,工匠的地位才缓慢上升,唐宋时又上升了一点,勉强是出现了工匠当官的。
    牛谅继续说道,“《南齐书》载:芮芮虏,塞外杂胡也,编发左社。晋世什翼圭入塞內后,芮芮逐水草,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
    马寻不高兴了,对牛谅说道,“你这说的就难听了,工匠为北边游民民族效力,那是为何?还不是朝廷保护不好他们,这才为异族掳虐。照你这意思,被异族掳虐的百姓就该死,是他们自己愿意?”
    牛谅愣了一下,有些时候他也觉得和马寻说话费劲。
    大家在引经据典,在说著一些传统的观点。在如今的传统观点,工匠为异族政权效力、帮助异族政权发展,那就是工匠的错。
    可是你徐国公倒好居然为那些工匠开脱,还將工匠为异族政权效力的事情上升到是朝廷没能保护好子民。
    马寻板看脸,非常不高兴的说道,“既然提到南齐,魏普之时各异族入中原,哪个不是重视工匠?就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他们不重视工匠?”
    马寻指了指牛谅,说道,“回头我让军中之人和你说说蒙古人如今兵刃,他们退居草原之后没了工匠、冶炼,连口锅都造不出来。朝廷现在禁止铁器入草原,这道理你不明白?”
    所以歷史有些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契丹人、女真人当初打进中原,看似非常厉害。
    腐化墮落什么的暂且不提,而是这些人一旦被赶出去了,很快就会表现出文明进程直接断了一般。
    文字说不定没了,比如说契丹等等,现在想要找到一些契丹文字就比较难。
    女真也好不到哪去,现在辽东那边的女真分为三部,谁能想到当初將宋徽宗、宋钦宗掳走的女真人现在就是在白山黑水之间呢。
    被嘻住的牛谅不知道该说什么,道理大家都懂,可是马寻说的太直白了。
    詹同接住话题说道,“徐国公,我等並非觉得工匠不能为官。只是长此以往,朝中诸臣怕是不知文章、圣贤。”
    宋濂立刻补充说道,“是这个道理,您今日在大都督府安排医官,我等无话可说。只是將工匠尽数安排在工部,尚且有医官入太医院,是不是不太好?”
    马寻反倒是奇怪了,“工匠为官,那是他们本来就知道工匠的事情,能管得住。医官医术好入太医院,这难道不应该?让外行人管內行人,这是什么道理?”
    马寻直接掀老底了,“你们无非是想说现在我安排这些入任的並非是正经读书人罢了,朝廷现在很多官员虽不是科举入仕,不过好列也是读书人,就这么些人不是对吧?”
    懒得再打哑谜的马寻直接质问,“文官,那就该是读书人。我现在做的这些,怕是让你们觉得『不合祖制”。那我倒是要问问,唐之前出將入相,你们哪个可以?所谓君子六艺,你们现在又通几艺?”
    恼火无比的马寻脱口而出,“罢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有各学派。我看你们不也知道与时俱进吗?宋之前有理学吗?理学,在宋之前可是偽学!”
    这一下除了胡惟庸等人之外,其他尚书等人都要跳脚了。
    你马寻怎么回事!
    儒家学说的发展確实是有著一个延续性,是在不断的增加一系列內容、学派等等。
    但是理学、程朱,可是现在的主流,是官学。老底虽然是那么回事,可是不能这么说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