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317章 军政两开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7章 军政两开
    和常遇春『急流勇退”什么的,那不是现在要考虑的事情,暂时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更何况人都是会变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因为一些事情就改变主意了。
    但是现在有这个计划,这也算挺好。
    马寻也提起正事,“常茂那小子的婚事,我现在心里头有些想法。”
    常遇春立刻严肃起来了,常家的未来自然是指望常婉。可是能不能守住家业,那就要看常茂了。
    歷史上的常茂肯定是没有守住,被贬去了广西、客死他乡。常升承袭了爵位,大概率是在靖难时被杀,或者是死於蓝玉案。
    以至於到了嘉靖年间,常家才续封怀远侯。
    常遇春立刻问道,“先前常茂是说了一下,说你有意让他娶宋濂的孙女,这是怎么想的?”
    “还不是常茂性子有些跋扈了吗?”马寻就解释说道,“我和宋师是有些不太对付,
    只是他家家风还算不错。常茂是指望不上了,家里有个贤惠的妻子,以后他也安稳些。”
    常遇春自然觉得有道理,儿子是什么德行,当老子的肯定心里有数。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常遇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你嫂子其实看上了汤大哥家的丫头。”
    马寻微微皱眉,“常大哥,你觉得呢?”
    “我也觉得不妥当,你嫂子就是觉得那丫头没脾气,不会欺负茂儿。”常遇春笑著说道,“要是宋濂家的孙女,不得说咱们没见识啊!”
    虽然常家的地位非常特殊,可是对於一些文化人的尊重等,也是刻入骨子里的。
    马寻有话就说,“汤大哥家的丫头没脾气,决不能去你家。她是不欺负茂儿,只是也不会管束。你家以后得有个知礼、守规矩的,我还是觉得宋师家里的合適。”
    汤和的大女儿是歷史上嫁给了德庆侯廖永忠的儿子廖权,生了为方孝孺收尸的廖鏞、
    廖铭。
    结果就是廖鏞、廖铭被处以极刑,堂堂东甌王的长女带著女儿被发配浣衣局为奴,只能打著赤脚任人欺凌。
    马寻继续说道,“我也知道你和嫂子的担忧,无非就是她出自书香门第。这大儒的孙女还是有些好处,大致是守礼的。进门的时候立好规矩,再者说了不是还有我和姝寧吗?”
    常遇春一想有道理啊,让常茂娶宋濂的孙女,其实就是给那小子多点规矩。
    至於担心书香门第的丫头造次,也不想想常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更何况马寻和刘姝寧可是將常茂当做亲外甥,大儒家的丫头敢在这两位面前自称饱读诗书、博学多才?
    立规矩很正常,不要说勛贵人家了,就是一些所谓的大户人家,乃至是一些普通家庭,新妇嫁过去都是要立规矩的。
    刘姝寧这样嫁过来就直接当家做主的反倒是极少数,不过她显然也非常的守规矩,也知道徐王府的家一大半是当朝皇后在当。
    常茂兴冲冲的跑来了,拎著把长柄的掉刀不说,腰里还悬著一柄麻札刀。
    麻札刀,这就是斩马刀的一种,这是宋代时期常见的步兵武器之一。
    可是常茂这小子的武器搭配就是这么玄乎,他的短刀比一般人的长刀还要长。
    “舅舅。”常茂跃跃欲试的说道,“今天斗將吗?这些人家里头的,没一个比我能打!”
    常遇春更加惋惜了,“云要是在就好,肯定能教茂儿。煒也可惜了,没学会他父亲的武艺。”
    云就是用长柄大剑的,是朱元璋早期最猛的猛將,甚至不需要加修饰词『之一』。
    常茂大大咧咧的说道,“爹,叔是不在了,军中能打的可不少。舅舅摩下的几个人就能打,我看瞿家的就厉害。王叔也厉害啊,我就想学他的双刀。”
    定远侯王弼,那也是军中有名的双刀將,只不过现阶段不算特別拔尖。
    常遇春看著马寻说道,“还是得按你说的去办,婉儿以后怕是没时间去管茂儿。”
    教育好『朱雄英”是摆在第一位的,更何况太子妃需要管的不只是太子的妃嬪等,还需要管好一眾未成年的勛贵子弟。
    一头雾水的常茂不明所以,催促说道,“舅舅,咱们该去军营了。”
    常遇春觉得閒著也是閒著,说道,“走,我也去军营转转。”
    这一下常茂更加趾高气昂了,他的父亲可是从未有败绩的常十万!
    虽然现在是大將军,不过早些年可都是身先士卒的猛將,號称大明第一猛將!
    其实也不用號称,这是公认的第一猛將。就算是傅友德等人,也只能爭第二,第一的宝座是没人敢抢。
    看看校场上的勛贵子弟们在骑马纵横、张弓搭箭,常遇春和马寻都忍不住笑看点头。
    明朝的勛贵二代普遍还算不错,虽说比不上他们的父辈,但是基本上都有不俗的军事造谐。
    打出来的不少,战死沙场的很多。
    到底是开国初年,一些看家的本事还没有丟下。
    常遇春指了指远处,“那个张玉还算不错,值得为太子殿下悉心培养。”
    马寻隨即问道,“瞿能呢?这也是个少时隨父从军、明韜略的人物。”
    “独当一面不难,只是在我看来还是缺少些天分。”常遇春语重心长的说道,“有些人打了一辈子仗都打不明白,脑子里就是缺根弦。你汤大哥就是如此,场面越大越容易犯糊涂。”
    汤和这人是没得说了,起点在明初这些勛贵当中算是最拔尖的。
    可是成长速度跟不上啊,所以就在不断的掉队,別人是在战爭中成长。汤和也確实成长了一些,但是有限。
    马寻就说道,“我最多也就是为太子建议一二,军事上的事情我就是建议了,太子也不敢听。”
    听到马寻这么说,常遇春也认真点头。
    这不是马寻在自谦,而是事实。
    要说汤和的军事天赋一般,那好互也是能打成大將级別,独当一面没问题,只是不如徐常等人出色。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等人没少给马寻开小灶,带兵的经验毫不藏私。
    可是马寻吸收不了多少啊!
    朱元璋指点將领的本事更是卓绝,培养出来了一大票能战善战的將领。
    但是在马寻这里遭遇到了挫折,怎么指点都开不了窍。
    现在这就是“古之名將”,马寻带兵的本事被人提及就是“极重军纪”、“持军严整”。
    也就是除了军纪和队列之外,基本上没有可取之处了。
    两大国公在考评著勛贵子弟的武艺,哪个不是拿出浑身解数在卖力的展示著呢。
    就算是一些中高级將领,也希望能够表现一下自己,可以被郑国公或者徐国公赏识。
    常遇春面色比较凝重,“这些小子看著还行,只是难有大才。到底是生於富贵,没了那股子血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勛贵群体算是比较腐化快的,说到底就是这些人“有保障”。
    大多数王朝都是开国初期勛贵集团强势,但是很快被文官压制。说到底就是选材范围,文官是天下英才,而勛贵则是小范围的內部选择。
    马寻倒没有过於担心,“现在算不错了,好歹也是乱世走过来的。”
    暂时够用,这也就行了。
    马寻忽然问道,“听说现在是在备倭?”
    常遇春奇怪的看了一眼马寻,“嗯,德庆侯总督备倭的事情,靖海侯现在在准备出海。汤大哥要去福建了,要不要帮你寻仇?还是说你擅长水战?”
    擅长打水战的德庆侯廖永忠全面负责打倭寇,吴禎则是负责率领水师出马。
    汤和也捞著了,他將要去福建筑城,筑好了就是军功,是为他封公的履歷再添一笔。
    马寻汗顏了,“我陆战都搞不清楚,怎么会水战呢!”
    常遇春理直气壮的说道,“要说我水战就那么回事!那年过江的时候,我从船头一下子蹦到滩涂,然后杀人就是。打陈友谅也是如此,驾著小舟冲陈友谅的座舰,这多简单!”
    常遇春的战斗风格就是如此,可是他这样的风格一般人学不来。
    “我回头得去找德庆侯和靖海侯了。”马寻有些发愁的说道,“德庆侯还好,靖海侯现在在登州,我去不了啊。”
    马寻短期內是不可能离京的,吴禎也不可能回京。
    常遇春说道,“去找他家小子唄,让人传信就是。这一趟跟著老邓去平广西叛乱的就有江阴侯,他们也该回来了。”
    吴良、吴禎兄弟俩个封侯,也都是军事上厉害的人物。
    其他事情不积极不要紧,打倭寇得积极啊。
    有些事情也得先去调查一下,没有证据的事情最难说清。
    更何况有些事情马寻心里都打鼓呢,那不得提前调查清楚啊!
    继续看著这些勛贵子弟在演武,在周围还有大大小小的一系列残敌的情况下,这些勛贵子弟总体来说还是上进的。
    趁著常遇春在京中,马寻得抓紧时间將人哄过来帮忙练兵。
    他手下的几个卫所得早点练出来,这可都是为朱標准备的,精兵强將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太子掌兵,就得从这几个卫所开始,谁让朱標眼看著就要开始观政了,军政都得抓紧才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