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347章 我想想怎么搜刮民脂民膏
第347章 我想想怎么搜刮民脂民膏
徐达还是继续趴在床上养伤,这位大明柱石养伤,肯定让不少人牵肠掛肚,
朱元璋有些抱怨的说道,“天德,你这事情做的不地道。我试探了好几回,
我闺女可不少,你要驴儿当女婿做什么!”
汤和同仇敌气的说道,“好事全都让你徐天德占了!我也有闺女,还是按小弟的法子有的丫头,你抢我女婿做什么!”
马寻无语,此前的汤和子女不算多,但是『厚积薄发”。
这也是將现在的子女开始变多归功到马寻身上,谁让那备孕的法子让不少勛贵有了新发现呢。
只是马寻真的很想吐槽,除了华高有了儿子算是自己的功劳之外,其他的他基本上不认。
徐达顿时得意了,“我和小弟性情相投,他到庆阳的时候就觉得投缘。既然如此,驴儿自然是我女婿。”
马秀英就说道,“我家驴儿可不好糊弄,眼界高。”
徐达更为得意了,“我家丫头长相肯定不会差,要不然燕王也不会总是往我家跑。”
儿子一副不爭气的样子,当爹娘的都底气不足。
这朱棣一开始还各种看不上女诸生的样子,现在就差流著哈喇子了,意图太明显了!
朱元璋看著马寻,“你说话啊,那可是你儿子!”
“我现在说了算吗?”马寻直接吐槽,“我还是那话,孩子看对眼才行。”
徐达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他的女儿长的好、自家家风好,肯定是良配。
汤和眼珠子一转,说道,“那你抓紧再生几个,女婿当不了不要紧,当我儿媳也好。”
马寻懒得理汤和,你想的倒是挺美!
看到马寻不搭话,汤和就对朱元璋说道,“重八,这一回我去打乌斯藏不要紧,就是军餉有些为难。”
朱元璋也忍不住头疼了,“这元梁王还没灭,段氏也没解决,再有北边也不安寧,这仗也不知道得打到什么时候。”
徐达跟著发愁说道,“地盘越来越大,开销也越来越多,咱们一年打仗得多少钱啊!”
马秀英就开口了,“我大明有兵马约一百五十万,骑兵每月二石,步兵的上司总旗一石五斗,小旗一石二斗,步兵一石。这么粗略一算,大约就是我大明夏税、秋税的总额了。”
一百五十万兵马,理论上来说直接吃光了大明一年的粮税。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因为大明是屯由制,所以屯由出来的粮食大多支付给军队。
毕竟这些粮税,主要针对的是民田。
再者就是大明现在的特点,军餉就是发实物,也就是说直接发粮食。所以单纯只靠屯田,肯定是不够。
好在大明的財政,也不只是粮税,
可是也不得不说这样庞大规模的军队,军费確实开支很大。
徐达看向神游天外的马寻,问道,“右都督,这些事情你就从未过问?”
朱元璋和马秀英都懒得理马寻,军队大约有多少人大概知道,但是每年消耗多少等等,有个人就从不操心了。
汤和立刻笑了起来,“他自己手底下几个卫所都搞不清楚,还指望他能知道其他事情?”
被小看的马寻不高兴了,“我怎么不知道?直接管著的是两个卫所,陈清和郭德成为指挥使。还有两个卫所能说的上话,就是指挥使换人了。”
在场眾人一时间沉默下来,不求上进到这个地步,实在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片刻后徐达才说道,“你真要是有心为朝廷效力,不能说只知道卫指挥使是谁。不说小旗官都知道,起码总旗以上你都得知道,能力如何也该清楚!”
汤和直接吐槽说道,“就是我这般的將军,基本上也都知道所领诸多卫所的镇抚以上的军官,他们的履歷、风格,也都清楚。”
虽然喜欢一大堆辅助跟看,可是汤和敢保证,他绝对不愿意带看马寻。
也就是徐达、常遇春这样的,才能带著马寻这个彻彻底底的猪队友出征,这是真的一点都不管事啊!
马寻连忙岔开话题,那些他不擅长,“我现在不是在改火器吗?汤大哥,火药司在加紧制火药,到时候我分你点。”
马秀英忍不住了,“火药归你分配?”
这就尷尬了,刚吹牛直接被揭穿,实在是有些丟脸。
徐达则笑著说道,“先前德庆侯准备去打倭寇,是该给他准备那些新式火药。大嘴去乌斯藏,也该备些。”
好东西谁都不嫌多,现在的颗粒化火药还在小批量生產,处在一个生產爬坡的阶段,所以还真的没办法散开供应。
汤和忽然问道,“上回没事去军中转了转,你弄的火炸了不少。”
马寻急忙纠正说道,“那些本来就是试製的,不炸才是怪事。”
“又缺铜了?”朱元璋提醒说道,“你要铁、要钢,我都能给你。真要给你铜也可以,只是量不多,朝廷也拿不出来更多的铜。”
马寻要铜製作火器,这些事情一些身边人也知道。
別人现在都是在制铁炮、铁,偏偏马寻想要用铜去制大炮。
这可给朱元璋气的不轻,按照如今这情形,也不担心有人偷偷將铜炮给溶了马寻立刻说道,“铁这些东西太容易炸膛,还是铜好一些。”
“好一些,你说的轻巧,朝廷有铜吗?”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真要是铜管够,用得著煞费苦心的制宝钞吗?”
大明宝钞,这是无数人的槽点。
可是放在眼前这局面,这也是朱元璋最无可奈何的选择之一了。
一百五十万的军队,军费等基本上占了大明一年的粮税。
而在大明开国的前七年,发生灾荒次数多达四十次,发生灾荒的地方大多在北方和直隶等地区。
这可就是要了老命,因为元朝的前车之鑑近在眼前。
每一次严重的灾荒过后若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失去民心还会步上蒙元统治失败的后尘。
因此朝廷只能採取的免租、免税、賑米、賑钱等措施,一方面能够起到安抚民心,化解矛盾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国家財政收入的消耗与减少。一遇灾荒之年,国家不仅粮食收入减少,还要从国库中向外大量输出。
就比如说去年松江府受灾,朱元璋赐灾民八千二百九十九户,每户铜钱五千,这就超过了四千万文。
而去年一整年,朝廷铸造铜钱两亿文,单是松江府的賑灾就占了去年铸造铜钱的百分之二十三。
朝廷的压力极大,因为賑灾都是直接赐铜钱的。
其实在宋代开始,就出现了铜荒。明朝更是如此,朱元璋甚至採取了实行对铜的垄断,禁止民间藏铜,可是依然无济於事。
铜依然不够用,在经过了元朝纸钞暴跌、失去民心之后,百姓其实只认铜钱而想要解决眼前的困局其实只有两个法子。
一个自然是发行宝钞增加財政收入,一个就是除非朝廷忽然间涌入海量的资源,比如说粮食、布匹等等。
所以在去年,朝廷就设立了宝钞提举司,朝廷准备发行纸幣也是刻不容缓了毕竟开国七年了,还没有法定的纸幣,这也说明了大明开国后的事情多的有些可怕,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耽误了。
看到马寻在笑,朱元璋问道,“你笑什么?”
马寻笑著开口,“我在想著帮姐夫搜刮民脂民膏。”
朱元璋沉著脸问道,“怎么就是搜刮民脂民膏了?”
“得想手段啊!”马寻说道,“我就觉得宝钞这东西好,可是一不小心就是成了朝廷敛財的手段,那可不就是搜刮民脂民膏了吗!”
朱元璋气恼无比,“瞎胡说什么呢!
一马寻认真说道,“姐夫,现在的钞法还规定了宝钞与铜钱、白银的比价。钞一贯可相当於一千文钱或是一两白银,是这么个数吧?”
看到朱元璋点头,马寻又问道,“宝钞与白银、黄金之间並不可以相互兑换,只能是民眾用金银通过行用库向政府单向兑换宝钞。”
朱元璋还是点头,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其实以国家信用为货幣背书,这是比起此前的朝代有进步性。
可是中国並不是盛產金、银、铜的国家,大明在宝钞在发行之初便是无任何准备金的不可兑换货幣,这依靠的是政府强制力与国家信用。
其实现代国家的纸幣同样是凭藉国家信用发行並使用的不可兑换货幣。
“姐夫,那要是以后隨便印宝钞,朝廷缺钱了就印,最后不还是百姓承担了?”马寻直接说道,“发给百姓的是宝钞,这是钱。百姓拿到了手里想要以宝钞抵税,朝廷不认,这还算钱吗?”
朱元璋脸色阴沉,“谁敢擅发宝钞?”
马寻直接说道,“你不擅发,说不定有人擅发。再说了,遇到了急事就发宝钞,也不计个数、也不准兑换。那民间的宝钞越来越多,这和蒙元时的纸钞有何两样?”
徐达和汤和都忍不住看向马寻,都说马寻谨慎、胆小,可是这小子有些时候胆子大的厉害。
不过他们也不认为这就是在顶撞马寻,而是有些事情必须要说。
好岁也是朝廷的国公,哪能真的尸位素餐,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呢。
尤其是看到了朝廷的一些不足,那就说出来,这才是忠君爱国的体现,这才是忧国忧民、宅心仁厚的徐国公该有的样子。
除了有些懒、不爱过问政事,这位徐国公在其他地方可没得挑!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