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469章 推进进程
第469章 推进进程
在福州仔细的视察了一些造船的工作,稍微整理了一下海图等,马寻等人就继续出发了。
道衍心情很好,说道,“徐国公,总算是知道您为何愿意云游了。”
“我也是第一回如此愜意,以前当能如此。”马寻也不介意自揭其短,“说到底还是沾了皇后殿下的光,要不然我也不知道现在何处。”
道衍好奇问道,“就没想过回东林寺?”
“不回。”马寻哈哈一笑,“他们养不起我,我也能惹事,还是一人自在。”
刘伯温忽然说道,“真想自在,少惹是非。你这么惦记著出海,迟早在朝堂引起风波。”
这事情道衍也有发言权,“只怕是您前脚回京,后脚就要捲入这些是非之中。”
马寻对於海外充满兴趣,这件事情在场的人都心里有数。
刘伯温这些天是在帮著整理各种资料,有些文书、案头的工作,马寻带著两个便宜外甥加班加点,也不如刘伯温梢微动动手。
而当初廖永忠、吴禎等人出海去东瀛的事情,道衍可是参与了一部分,也帮忙整理了不少资料。
马寻对此也並不是很在意,“真要是回去,没人能注意到我这点事情嘍!”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伯温和道衍倒是能察觉到什么,总觉得马寻话里有话。
而对於其他人来说,自然未必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了。
毕竟就算是张三丰,他也不是浸润朝堂的人,不知道一些事情很正常。
常茂就问道,“咱们不是惹了胡惟庸才跑出来的吗?”
徐允恭有些调侃的说道,“我估计胡惟庸现在要么囂张跋扈的更厉害,要么就是夹著尾巴做人了。”
想要构陷徐达全身而退,和马寻起了衝突后让这个器张跋扈的国舅跑路。
现阶段的胡惟庸確实是要么越发囂张跋扈,觉得没人能治的住他。要么就是谨小慎微,毕竟他得罪的人好像有点厉害。
常茂想了想说道,“他估计是更加跋扈了,他不是谨慎的人。”
“这不就行了吗?”马寻笑著开口,“他们在朝堂忙的厉害,咱们先弄出来船队、带著货物去打仗。”
道衍都无语了,因为马寻好像特別擅长『夹带私货”。
打倭寇、抓药人,这是正经事,谁也挑不出来理。
可是谁能想到在这件事情上,他还能炮製出来口供,然后让人去找银山呢。
而现在出海好似还是有什么军事任务一般,但是带著大量的货物,哪有这么去打仗的?
总不能是別人不做生意,大明的將士就打过去吧?
常茂不太认可,“哪有那么多的仗要打,要打也不是在海上。”
徐允恭反驳说道,“舅舅真要派兵出去,说不定陛下能允准。咱们要打,现如今就是去打云贵,暂时用不上水师。”
辽东那边虽然还在不断的运送粮食等,也確实有海运,但是水师现阶段也没其他更多的任务了。
常茂又不认可了,“那总该师出有名吧?咱们去打海外,以什么名义?”
马寻直接说道,“宣扬国威啊,这名义不够?到时候再有万国来朝,这不就行了吗?”
常茂直接反驳说道,“那陛下肯定不乐意,到时候得有很多赏赐。”
朱元璋的一些小气也是人尽皆知,他对於朝贡的体系一直都不太满意,觉得这是亏本生意。
所以莫名其妙来的使者,朱元璋是不接见的,那就更別说隨便送点朝贡的物品就能得到海量的赏赐了。
马寻笑著开口,“有些时候给一些小国些许好处,这也可以,毕竟这些小国有些用处?
常茂不太理解的问道,“似琉球那般?那能有什么好处?”
琉球,现在的琉球算得上是最积极在推进著成为明朝藩属国的“国家”了。
还不是一个,因为琉球现在也是三分天下,三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著和大明建立邦交关係。
“以后去海外做营生,琉球可以成为我们的跳板、集散地。”马寻开口说道,“进可去东瀛、南洋,退可以此为基地缉拿海盗、剿杀倭寇。”
常茂还是不太理解,“那,难不成咱们在他们的地上驻兵了?他们能乐意才怪!”
“琉球饱受倭寇袭扰,我们若是保他们安寧,为我们驻军提供便利又如何?”马寻笑著说道,“再者说了,既然成了我们商贸的集散地,琉球也可以得些好处。”
一时间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马寻说的这些似乎有些道理。
常茂忽然又有新的担心点,“那假如领兵的大將心思野了,那还得了!”
天高皇帝远,又是领兵驻扎在外,大权在握之下確实可以滋生野心。
毕竟以如今的科学水平,往来也不是特別便利、及时,有些消息传递需要些时间。
徐允恭看不下去了,“只要朝廷並无大事,肯定是定期换將士,辐重、军械都是朝廷掌控,没了后勤能有什么事?”
常茂抓了抓头说道,“好似是这个道理,只是不能抢吗?海盗、倭寇都可以抢,水师也可以抢啊!”
刘伯温同情的看著马寻,这就是你以后要约束的人之一。
有这么一个活宝在,就別想轻鬆。
更要命的是类似於常茂这样的活宝还不是一个两个,无非是这个和马寻亲近,而且蹦噠的比较多而已。
心累的马寻都懒得解释,常茂这人就是不爱动脑筋,照他这么发展下去,也不知道过几年能不能稍微长进一点。
要求真的不高,只要长进一点点就行了!
骑著马的常茂继续说道,“倭寇,很多不都是东瀛的什么武土之流吗?和方国珍、张士诚的余孽合流罢了,这些人尚且能为祸一方,要是领兵的水师大將去抢东西,一些番邦小国不得灭国啊!”
马寻连连咳嗽,歷史上的郑和好像真的干过这些事情。
当然郑和文明的多,而且是师出有名。
是那些番邦国家攻击大明的船队,是那些蛮夷不愿和大明交流。或者是那些番邦国家內乱、正统继承者来求助,大明才发兵的。
“你少说几句。”刘伯温看不下去了,说道,“回京之后务必不能提起这些事情,要不然打乱你舅舅的安排,他得收拾你。”
常茂觉得確实该闭嘴了,因为舅舅的脸色好像不太好看。
张三丰忽然问道,“师弟,我看你先前在留意波斯、大食等地,那些地方又能带来哪些好东西?”
马寻笑著说道,“唐时就有和波斯等地商贸的例子,无非也是瓷器、丝绸和茶叶等货物,除了真金白银之外,香料、珠宝等也没少来到中原。”
张三丰点头认可,只是还有自己的一些疑惑,“我也明白这些,只是香料、宝石等,
都是权贵所用之物。师弟,你一向志不在此。”
丝绸之路基本上是通往阿拉伯地区,到了波斯湾是十分正常的。
那边也確实盛產香料,是中原王朝急需的物品。不过就像张三丰说的,这都是一些权贵所用之物。
马寻就笑著说道,“东西多了,说不定百姓以后就能用著。我此前也留意过,那边也盛產麦子。”
常茂这个没心机的直接问道,“咱们的麦子也不少啊!”
徐允恭一边解释,一边怀疑,“麦子有高產、低產,难道是那边的麦子好?”
马寻也没有准確答案,只是继续说道,“现在炒菜遍地都是,而宋之前没有炒菜。为何?最初只有芝麻油、动物油,不好炒菜。现如今多用菜籽油,波斯等地好似有高產油菜。”
这要说和民生没有关係,那就有些不对了。
马寻继续说道,“亦是如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积,有些海外的东西比咱们的高產。”
张三丰理解了,不过还是有所担心,“师弟,这不该是节气的原因?”
確实,一些作物生长需要看环境,高產作物不是哪里都能生长。
“大明地域辽阔,各种节气都有。”马寻笑著开口,“咱们去了泉州等地,还能赶上新鲜的荔枝。”
高產的作物找回来,总能找到適应种植的地方,这一点没什么可担心的。
其实马寻也一直希望早点和外界多一点沟通,波斯地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边除了和东亚这边有联繫,和欧洲的联繫也不少。
现在就搞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这可能有点难度。
还是需要有些技术积累才行,冒然出海不只是拿將士、水手的性命去豪赌,也是在消耗朝廷的財富。
毕竟出海需要的费可不少,也需要让朝廷看到其中的好处,然后以国家的意志去不断推进一些事情。
开海,这就是马寻所期待的事情,而他也认为这件事情真的有机会。
歷史上的郑和七次下西游,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其实航海技术方面没什么好在意的,原因就是那时候有的技术,现在应该也都具备了现在缺的,就是有人去推动这个事情。
而马寻现在在做的,就是在不断的推进,哪怕现在看似只是在自娱自乐,还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