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66章 全力发动(日万第二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 全力发动(日万第二更!)
    陈秉文顿了顿,更加认真道:“至于阿美.她聪明,肯学,在铺子里帮我爸妈,做得很好。
    你的心思,我明白。
    凌小姐那边,我会跟她提。
    厂子越做越大,需要人手的地方很多。
    让阿美多接触接触不同的事情,跟着凌小姐学学管理,学学流程,甚至品控、调度,都可以让她试试。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文哥.谢谢你.”高振海感激道。
    “谢什么,阿美难道不是我妹妹?”
    陈秉文打断他。
    黑暗中,高振海喉头滚动了一下,那句“谢什么,阿美难道不是我妹妹?”
    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忐忑和局促。
    是啊,在陈秉文心里,阿美从来不是外人。
    “嗯!”高振海用力应了一声,“阿美知道能跟着佩仪姐学,肯定高兴坏了!
    她从小就机灵,就是缺人带。”
    “明天一早,我就跟凌小姐说。
    让她先安排阿美熟悉承包中心的整体流程,从原料入库登记、小组任务分配、到成品验收交接、结算单核对。
    这些基础环节摸透了,再接触品控标准和调度协调。”
    他顿了顿,补充道:“凌小姐做事严谨,要求高,阿美可能会吃点苦头。
    你让她有心理准备,不懂就问,别怕挨说。学到真本事才是关键。”
    “明白!文哥!”高振海连忙应道,“阿美不是娇气的人,能吃苦!佩仪姐肯教,她求之不得!”
    “睡吧。”陈秉文最后说道,“明天事多。”
    “好!”
    行军床上,高振海翻了个身,压在心头多日的大石终于落地。
    之前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跟陈秉文说阿美的事,毕竟阿美在陈记水铺老店,与陈秉文父母在一起,工作也非常轻松。
    但阿美毕竟年轻,多学点东西总归是好的。
    陈秉文躺在另一张床上,望着模糊的天板轮廓。
    高振海的话提醒了他,陈记这艘船越开越大,未来需要更多像凌佩仪这样能独当一面、懂管理、懂流程、能扛事的人才。
    钟强技术过硬,是厂里的顶梁柱,但管理思维需要提升,视野要更开阔些。
    高振海执行力强,冲锋陷阵是把好手,但全局观、战略思维,还得再磨砺磨砺。
    还有几个表现突出的年轻伙计,脑子活络,手脚麻利,都是好苗子。
    这些都是未来陈记发展壮大的基石。
    接下来的两天,观塘厂西侧的小厂房成了整个陈记最忙碌的地方。
    高振海带着工人日夜赶工,平整地面、粉刷墙壁、拉电线、装水管、安装大功率排气扇。
    凌佩仪则带着市场部和财务的人,反复打磨操作手册和承包合约。
    手册图文并茂,用简单易懂的图画和文字说明标准;
    合约条款清晰,工价、结算方式、质检标准一目了然。
    高美玲主动请缨,帮忙登记报名的小组信息,她细心地将每个小组的成员、联系方式、擅长工序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还帮着凌佩仪整理物料清单,动作麻利,条理清晰。
    凌佩仪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第三天一早,陈记食品前端原料处理承包中心正式挂牌开张!
    原本破旧的小厂房焕然一新。
    雪白的墙壁,平整的水泥地,明亮的灯光,巨大的排气扇嗡嗡作响。
    厂房被清晰地划分为几个区域:原料暂存区、芒果处理区、西柚处理区、红豆处理区、成品暂存区、质检结算区。
    芒果处理区面积最大,二十几张长条操作台整齐排列。
    每个操作台旁都配备了统一的工具架,放着锋利的削皮刀、挖肉勺、食品级不锈钢盆桶。
    新鲜的芒果一筐筐从原料暂存区推过来,散发着浓郁的果香。
    阿珍带着她的五人小组早早占据了靠前的位置。
    她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五人配合默契,动作麻利,削皮刀翻飞,果肉迅速落入盆中。
    “领料!阿珍组,芒果十筐!”品控拿着登记本喊道。
    “好嘞!”阿珍应声,带着组员推着小车过去。
    “动作快点!今天争取每个人干五百瓶的量!”
    阿英低声给组员打气。
    质检员小李和品控穿着白大褂,拿着记录本,在操作台间巡视。
    小李拿起阿珍组刚装好的一盆果肉,仔细检查:果肉大小均匀,无残留果皮果核,无损伤变色。
    他点点头,在记录本上记下重量:“阿珍组,合格果肉,十五公斤,记一百五十瓶量!”
    “谢谢!”阿珍脸上笑开了。
    一百五十瓶,就是十五块!
    这才刚开工不到半小时!
    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
    手脚快的,埋头苦干;
    配合生疏的,互相提醒学习。
    整个芒果区只听见削皮声、挖肉声和偶尔的低声交流。
    “不合格!”小陈严厉的声音在另一组响起,“这盆果肉,挖得太碎,还有果核碎屑!
    返工!下次再这样,扣钱!”
    被点名的女工脸一红,赶紧低头重新处理。
    结算区设在出口处。
    今天是原料处理承包中心运行的第一天,凌佩仪亲自坐镇,旁边放着装满零钱的铁皮箱。
    每个小组完成一批,质检合格后,拿着记录单过来结算。
    “阿珍组,一百五十瓶量,十五块!”凌佩仪点出钞票。
    “谢谢凌总监!”阿珍乐呵呵的接过钱。
    “阿英组,一百八十瓶量,十八块!”
    “哇!阿英姐厉害!”
    “明天我也要加油!”
    现金结算的刺激是巨大的。
    拿到钱的女工们喜笑颜开,没拿到的憋足了劲。
    第一天下来,虽然有些小混乱,但成果惊人!
    承包中心处理的合格芒果肉总量,达到了惊人的三万两千瓶水所需!
    远超之前芒果组在厂内处理的速度!
    而且品质稳定,返工率极低!
    这还是原料处理中心第一天运行,女工们相互间配合的还不算默契。
    等她们配合默契后,产量毕竟大幅上升。
    “文哥,成功了!”高振海拿着汇总数据来陈秉文办公室,高兴的向他汇报,“芒果处理量翻了一倍还多!
    西柚、红豆那边效率也提升明显!承包中心,太神了!”
    陈秉文看着报表,嘴角扬起:“意料之中。
    人,还是那些人,但机制变了,潜力就爆发了。
    告诉凌总监,工价稳定,结算及时,质检严格!
    这个模式,要固化下来!”
    芒果处理的瓶颈被彻底打破,瓶装线的原料供应源源不断。
    日产迅速突破四万瓶大关,并稳定攀升!
    接下来几天,随着玻璃瓶洗消设备陆续到位,加上原料处理中心工人们干的越来越顺手。
    源源不断、品质稳定的芒果肉、西柚粒、红豆沙被高效地送入瓶装水生产线。
    巨资引进的意大利萨克米热灌装生产线,终于摆脱了吃不饱的窘境,开始全力运转,展现出它真正的威力。
    流水线末端,工人们动作麻利地将成品装箱、码垛。
    叉车穿梭,将一箱箱满载的水运往成品仓库,或者直接装上等候在厂门口的冷藏货车。
    “四万五千瓶!日产突破四万五了!”钟强拿着当天的生产报表向陈秉文报喜,“老板,瓶装线终于能全速运转了,承包中心供料太及时了!”
    “好!保持住!”陈秉文放下报表,“新加坡那边的订单,首批五万瓶,务必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林老板那边催得紧。”
    “放心!老板!”钟强拍着胸脯保证,“原料充足,设备稳定,兄弟们干劲十足!
    保证完成任务!”
    几天后,五万瓶发往新加坡的货,按时、按质、按量,装上了驶往狮城的货轮。
    新加坡,南华贸易公司仓库。
    林文雄看着码放整齐、印着醒目“陈记”logo的瓶装水,心中既激动又忐忑。
    首批五万瓶,比他预想的十五万少了一大截,但陈秉文的分批策略和程龙代言的承诺,让他选择了相信。
    “阿雄,广告牌、宣传单、试饮点都安排好了吗?”林文雄问身边的助理。
    “林生,都安排好了!
    百美、冷藏公司超市的核心门店,全部上架!
    门口都摆了试饮台和宣传海报,电台广告明天开播!”
    助理信心满满。
    “好!成败在此一举!”林文雄深吸一口气。
    翌日,新加坡各超市门店。
    醒目的红底金字“陈记水”海报贴在超市入口和冷藏柜旁。
    海报上,程龙手持一瓶金黄的杨枝甘露,笑容阳光,旁边印着广告语:“真功夫,真滋味!陈记杨枝甘露,打拼之后,瞬间回神!”
    试饮台前,穿着统一制服、笑容甜美的促销员,将一小杯一小杯冰镇的杨枝甘露递给过往顾客。
    “小姐,试试我们陈记新到的港式杨枝甘露?
    真材实料,冰冰凉凉,好解暑的!”
    “先生,免费试饮,正宗港味!”
    浓郁的芒果香和椰香极具诱惑力。不少顾客被吸引,驻足品尝。
    “哇!好香!芒果味好浓!”
    “嗯!好喝!甜甜酸酸,还有果肉!”
    “冰冰的,好舒服!比汽水好喝多了!”
    “这瓶子设计不错,盖子也好开。”
    试饮反响热烈!促销员趁机引导:“喜欢的话,里面冷藏柜有卖哦!开业特惠,买二送一!”
    超市冷藏柜前,人流明显增多。
    金黄色的杨枝甘露、洁白的椰汁西米露、深红的陈皮红豆沙,在灯光下格外诱人。
    不少试饮过的顾客,直接拿了两瓶、三瓶放入购物篮。
    价格虽然比普通饮料稍高,但“港岛直送”、“明星代言”、“真材实料”的标签,加上“买二送一”的促销,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林文雄亲自在几家核心门店蹲点观察,看到冷藏柜里的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补货都来不及,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半。
    一周后,销售数据汇总到林文雄案头。
    “林生!全部卖光了。”没等林文雄翻看数据,助理就激动汇报起来,“五万瓶!一周!全部卖光!补货都来不及!冷藏公司那边打电话来催,说好几个店都断货了!顾客都在问!”
    林文雄看着报表上飙升的销售曲线和触目惊心的“零库存”字样,激动得手都在抖:“好!好!这水,真的对新加坡人的胃口!”
    他立刻抓起电话,拨通了港岛观塘厂:“陈老板!大捷!新加坡首战告捷!五万瓶一周售罄!
    市场反响远超预期!
    后续十万瓶,请立刻安排发货!越快越好!”
    电话那头的陈秉文,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老板,恭喜!
    货早已备好,明日装船!
    另外,程龙的广告拍摄已经完成,母带和宣传物料同步发往新加坡,配合你们下一步推广!”
    “太好了!陈老板!合作愉快!”林文雄声音中充满了干劲。
    新加坡市场的火爆,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
    南华贸易趁热打铁,程龙的广告迅速在新加坡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
    广告片中,程龙一身利落装扮,打完一套漂亮的拳法后,拿起冰镇陈记杨枝甘露畅饮,露出满足笑容:“打拼之后,来瓶陈记,瞬间回神!陈记水,港岛至味!”
    程龙在新加坡因《蛇形刁手》已有一定知名度,这则广告瞬间引爆话题!
    “陈记水”和“程龙”的名字,在新加坡家喻户晓。
    瓶装水销量再次飙升,甚至出现了小范围的抢购潮。
    新加坡的成功,让陈记食品的名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了港岛。
    林文雄的电话几乎被打爆,马来西亚、印尼的经销商嗅到商机,纷纷联系南华贸易,询问代理事宜。
    “陈老板,马来西亚永昌百货、印尼万隆食品都找上门了!
    想谈代理!”林文雄在电话里难掩兴奋,“您看.”
    陈秉文冷静地回应:“林老板,新加坡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产品和模式在东南亚的潜力。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
    我的建议是,南华贸易先集中精力巩固新加坡市场,建立完善的渠道和服务体系。
    马来西亚和印尼,南华可以进行小范围、多批次的试销,收集市场反馈,摸清不同区域的口味偏好和渠道特点。
    等模式成熟,数据扎实,再谈全面铺货。”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程龙的代言范围目前仅限新加坡。
    如果要拓展到马来西亚和印尼,合同需要补充,费用也要重新协商。
    这事,我会让凌总监跟进。”
    林文雄虽然急于扩张,但也明白陈秉文稳扎稳打的道理:“陈老板考虑周全!
    就按您说的办!
    试销的事,我立刻安排!
    代言的事,请凌总监尽快联系我!”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