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 第98章 贾琰训李纨,众人心惊胆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8章 贾琰训李纨,众人心惊胆颤!
    酉时,黄昏将至,天边一片绚烂晚霞。
    宁国府后院,留下来的贾家子弟都已经经历了药浴,换上了黑色短打,显得分外精神。
    “唔!!!”
    贾琰伸了个懒腰,从床榻间起身,小雪已经端着水、毛巾上前。
    “爷。”
    “先前,大太太、蓉大奶奶、琏二奶奶、珠大奶奶、赵姨娘、老太太跟前的鸳鸯都来了。”
    小雪一边将毛巾递给他,一边说道。
    “嗯。”
    贾琰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只是接过毛巾,用水浸湿后,擦拭起了脸颊。
    这么大的动静,两府上下要是没人关注,那才奇怪。
    “爷。”
    “姑娘、林姑娘、三姑娘、四姑娘、珠大奶奶、赵姨娘、平儿都在外面等着。”
    小雪继续禀报道。
    “留下了哪些人?”
    贾琰径直问道。
    “除了西府的环三爷、兰哥儿、琮三爷,留下的还有贾琼、贾珖、贾璎、贾琛、贾芸、贾菖、贾荇、贾菌、贾茵、贾芝、贾芷、贾蔷。”
    “蓉大爷跑了不足一刻钟,就没跑了,与贾瑞、贾芹等人一道离开。”
    “一堆烂番薯。”
    撇了撇嘴,贾琰对贾蓉等人完全看不上眼,连贾兰这些小萝卜头都比不上。
    不过,贾家子弟有十五人坚持下来,他确实有些意外,这里面包括他看好的贾芸、贾蔷,二人本就是红楼原著中最为出彩的贾家族人。
    像贾环、贾兰、贾琮能够坚持下来,恐怕主要是榜样的力量,这三人的身份确实有些特别。
    “爷。”
    “族学那边现下都是沾亲带故的人。”
    “堪用的贾家子弟不多。”
    小雪补充了几句。
    “嗯。”
    贾琰不以为然。
    贾府族学本质上是贾家私塾,由宁、荣二公主持建立,离两府大约一里,由族中为官者捐资,作为学中费用,选聘年高有德之人作为塾掌塾师,凡族中子侄及其亲属,均可入学读书。
    在这里读书非但不收取束脩,还发放笔墨纸砚、提供饭食,这是封建社会大家族普遍培养人才的形式。
    贾家出身并非士族,因而,宁、荣二公希望借助建立族学,让贾家逐渐成为诗礼簪缨之族,得以世代相传,永久延续,谁曾想不过几代人就变成了如今这番模样。
    贾代儒执掌族学,训课子弟,没什么学识不说,更没有什么职业操守,非但私下收取费用,且动不动离开,安排孙子贾瑞管理学堂,贾瑞更是没有德行,时常勒索族学子弟请他吃酒,纵容学生生事。
    原著中,薛蟠在贾家族学中如鱼得水,贾宝玉与秦钟等人过分亲密,这都足以说明贾家族学名存实亡。
    “这些事先不管,来日我腾出手来再去收拾他们。”
    摆了摆手,贾琰吩咐道。
    “是。”
    小雪臻首微点,应声道。
    “琰二叔!”
    “琰二哥!”
    院中等待的贾家子弟看见一道挺拔的身影走出,连忙行礼。
    尤其是贾环、贾兰、贾琮这些半大小子眼神狂热,充满了崇拜。
    “这身衣服瞧着比你们往日那些顺眼多了。”
    “男儿顶天立地,一天天在内帷厮混像什么样子。”
    环视众人,贾琰冷峻道。
    ‘.’
    在场所有人都想到了贾宝玉,一个个忍俊不禁。
    “哥哥!”
    一道精灵般的小小身影直接扑向了贾琰。
    “妹妹!”
    贾琰想也没想,双手下抄,把小惜春捞在了怀里,脸上满是宠溺笑容。
    “哥哥大懒虫。”
    小惜春奶声奶气的说道:“太阳都下山了,你才起。”
    “咳咳。”
    贾琰老脸一臊,露出了尴尬表情。
    周遭其它人不敢取笑他,只是憋着笑,一个个脸色怪异。
    “珠大嫂子、二妹妹、三妹妹、林妹妹、赵姨娘。”
    “你们也来了。”
    “琰弟/琰二哥!”
    李纨等女眷连忙回礼,问候了声。
    面对眼前的英武少年,她们可不敢托大,神态举止很是拘谨。
    “二哥哥。”
    一见贾琰,林黛玉脸上立即绽放笑颜,这一称谓让在场的女眷们心中都有些莫名的猜测。
    按理说,林黛玉是荣国府嫡女贾敏唯一的子嗣,她与荣府中人应该更亲近,贾琏、贾宝玉都能被称作:‘二哥哥’,偏偏这么叫了贾琰,这很难不让人多想。
    “君侯。”
    平儿恭敬的上前问道:“大老爷与二爷想登门拜访,特地遣我来问您何时有空。”
    “你去回禀赦叔,就说我知道了。”
    “晚些时候过来。”
    贾琰淡淡道。
    “是。”
    平儿踩着小碎步,赶忙返回荣国府。
    “天不早了,想来大家都没用饭。”
    “小雪,命人备宴。”
    贾琰径直安排下去。
    “是。”
    小雪张罗着让人起锅做菜,宁府二房向来不与大房走公中开支,一应厨子、食材都是自己采买,自然不需要去通知宁国府后厨。
    “这”
    李纨、赵姨娘有些踌躇,她们本来是关心贾兰、贾环,这才留下,怎么就混上吃宴了。
    迎春、探春到底与贾琰熟悉些,何况还有林黛玉、惜春在,更为自在,没有那么拘束。
    “我知道你们心中惦念着他们,有些事,今日一并说了,省得日后有想法。”
    瞥了一眼李纨、赵姨娘,贾琰语气分外严肃。
    “多谢琰兄弟/君侯。”
    李纨、赵姨娘看了看自己的儿子,这才决定留下来。
    片刻后,院中支起了三张桌子,贾琰与女眷们坐一桌,其它人分作两桌。
    “嗒嗒!”
    一行丫鬟端着热气腾腾的膳食出现在他们眼前,然而,三张桌子的饮食截然不同。
    贾琰这一桌多是精美菜肴,配上白玉粳米饭,其它两桌只有一些糙面馒头、小米粥、一碟咸菜、几个认不出的水抄野菜,一片青翠,看得人眼缭乱。
    “琰兄弟!”
    李纨欲言又止。
    “你们在这吃,我与他们一道。”
    贾琰一屁股坐在了贾环他们桌上,自顾自的拿起糙面馒头,就着咸菜大快朵颐。
    “咕噜。”
    贾芸、贾蔷等年岁稍大一些的子弟效仿着进食。
    “这”
    这一幕让李纨、赵姨娘看得目瞪口呆,像这些东西,那都是乡间小民吃的,她们这些出自高门显贵的妇人别说吃了,就连见都是见不到。
    谁能想到堂堂国朝武侯,站在权贵顶点的人物,吃起这些东西来津津有味,让人叹为观止。
    “唔!!”
    贾环、贾兰、贾琮等人拿起糙面馒头,咬了一口,硬邦邦且粗糙的口感让他们想要吐。
    “嚼不动就咽下去。”
    迎接他们的是贾琰那冰冷的眼神:“谁要是吐了,自己从这里滚出去。”
    “嗯。”
    贾琮埋头咀嚼着糙面馒头,最先适应这份膳食。
    往日,邢夫人克扣了他的用度,吃得那些残羹冷炙比起这一桌来,好不了多少。
    贾环、贾兰、贾茵、贾芝等人都是小小少年,一个个又是家里宠着的幼子,哪里吃过这等苦,强忍着把嘴里的糙面馒头咽下去,眼中都有泪光了,实在是太剌嗓子了。
    “琰兄弟。”
    “兰儿哪吃过这般苦,我们”
    李纨心疼贾兰,想要劝说一番,却看见了贾琰那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的面庞,剩下的话都堵在了心口。
    赵姨娘心中一激灵,拽了拽李纨的衣角,小家小户出身的她最是会察言观色,贾琰是何许人?国朝武侯,两府上下哪一个不是畏惧三分。
    回府不过两日,做下了多少事情,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被一剑枭首,血染荣禧堂,就连王夫人都被他的侍女用剑鞘抽了两个大嘴巴,圈禁西府不得出。
    李纨是贾兰母亲,可在西府连王熙凤的地位都不如,凭什么去质疑贾琰的决定,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国朝九千万人,多少人连这些东西都吃不上。”
    “大同一役,正是因为草原遭了白灾,冻死了牛羊,蒙古鞑子这才南下劫掠。”
    “边疆的百姓一年到头就为了这些粮食,不得不以命相搏,死伤不计其数。”
    “咯噔!”
    贾琰放下了手中的碗筷,一双鹰隼般锐利的双眸看向李纨:“你是说贾兰比他们高贵,寻常百姓吃的东西,他吃不得,我这里委屈了他?”
    轰!!!
    一股无形的压迫感猛地笼罩着李纨,那是独属于国朝武侯的威压,是用鲜血铸就的凛冽,深闺妇人如何能扛得住,李纨吓得俏脸煞白,浑身颤抖不已。
    在场所有人无不噤声,没有一个人敢插嘴打断贾琰,除非他们不想活了。
    “前明末年,陕西遭灾,别说这些东西,就是树根、草皮都被吃得一干二净。”
    “先宁、荣二公出征,见到的是遍地饿殍,尸横遍野,易子相食者比比皆是。”
    “本侯知道你们李家是金陵名宦,李守中又是国子监祭酒,没见过人间疾苦。”
    “但贾兰不是李家人,他是贾家人,这些才只是一个开始,你要是看不下去,你可以走,我会亲自跟政叔说,送你回李家,届时,你想要再嫁,贾家绝不阻拦。”
    注视着李纨,贾琰一字一句道。
    什么?
    闻言,在场众人脸色大变。
    宁国府是族长一脉,贾琰手中握着贾家族令,他要是开口,贾政定然不可能拒绝,到那时,李纨可就真的被请出了贾家,不复贾家二房大少夫人的身份。
    李纨被吓得差点跌倒在地,幸亏旁边的赵姨娘扶住了她,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贾兰如今还在,如若她被送回了李家,第一个要她命的便是其父李守中。
    “啪嗒!”
    贾兰不明白这些话是什么用意,但看着李纨的模样,他赶紧跪倒在地,一个劲的磕头哀求。
    “兰儿!”
    李纨见贾兰样子,心中追悔莫及。
    “哥哥。”
    小惜春从矮凳上爬下来,一把抱住贾琰的小腿,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就这么可怜兮兮的看着他。
    荣国府中,李纨、贾兰母子对小惜春多有关心,只是碍于她们的自身处境,做不到更多。
    “兰哥儿,起来吧。”
    贾琰本就没打算对李纨怎么样,不过是提前做些准备。
    这些贾家子弟是第一批,来日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贾家人都被养废了,要不趁着这个机会把他们纠正,以后恐怕更难下手,贾兰这个年纪正好是树立三观的时候,自然要严厉对待。
    倘若因为李纨的教育而产生不一样的偏差,无异于浪费了贾家一门两府唯一一个读书种子。
    并且,贾兰可是荣国府二房钦定继承人,他要是支棱不起来,谁来扛起荣国府二房?
    “琰二叔!”
    贾兰乖巧的站起身来,一副聆听教诲的模样。
    “珠大嫂子。”
    贾琰看向李纨,沉声道:“有些话,我只说一遍。”
    “兰哥儿年纪还小,我知道你想让他学他父亲一样来日金榜题名,这一点,我不反对。”
    “只是你想过一点吗?”
    “先珠大哥年少得志,放纵不拘,掏空了身体,你想让兰哥儿重复这样的悲剧?”
    “呜!呜!”
    听到贾珠的名字,李纨心中的凄苦一下子喷涌而出,泪流满面。
    “我既应了此事,便会为他们前途计量。”
    “兰哥儿、环哥儿、琮哥儿他们与族中子弟并无二致。”
    “年纪尚小,暂不必定下文、武之别,只是学些强身健体的法子,通晓人事、习文断字。”
    “日后,不论是谁,擅自干涉他们,本侯定不会轻易饶过。”
    “是。”
    李纨、赵姨娘连忙点头答应下来,根本不敢有其他想法。
    “从明日起,你们辰时过来,戌时回去。”
    “一日三餐都在这里,衣服、内衬都由专人送往各家。”
    随即,贾琰叮嘱贾芸等族中子弟。
    “是。”
    贾芸等人高兴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拒绝。
    “除了环哥儿,且各自回家去吧。”
    拂了拂手,贾琰下了逐客令。
    “是。”
    一行贾家子弟纷纷躬身行礼,亦步亦趋的离开了宁国府后院。
    李纨领着贾兰回去,迎春则是寻上了贾琮,院中只剩下贾环、赵姨娘、探春、林黛玉、小惜春几人。
    “林妹妹。”
    “你领妹妹去顽。”
    贾琰给了林黛玉一个眼神。
    “好。”
    林黛玉冰雪聪明,立马牵起了小惜春的手,一大一小走出了院子。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