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78章 ,米粥攻势与最后的忠义之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8章 ,米粥攻势与最后的忠义之士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11月8日,大同镇外的北方草原,寒风凛冽,一片萧瑟。大同镇,
    这座曾被大明视为九边第一重地的军事要塞,此时已尽显衰败之象。
    它位於山西盆地西北缘,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扼守著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是中原与草原的交界地带。东依太行,西抵吕梁,北控沙漠,南屏雁门,控扼著桑乾河谷,是蒙古骑兵南下的主要通道。一旦失守,游牧势力便可长驱直入华北平原,直接威胁京城的安全,故而素有“北方锁钥,京师藩屏”之称。
    然而,到了崇禎末年,这个曾经固若金汤的重镇却已彻底衰败。大量的堡垒被废弃,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大同镇帐面上虽有5万余的兵力,但实际上的兵源却只有不到3万余人。由於缺乏军餉,加之天灾人祸不断,大同镇的粮食全面减產,本地经济陷入衰落。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兵也就万余人,一个原本满额的千人城堡,真正能上战场、有战斗力的青壮也不过百余人而已。
    尤其是崇禎4年的天灾,给大同镇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山西、陕西、中原等地都乾旱严重,
    更北方的大同镇情况则更为糟糕。当地的粮食几乎绝收,许多远离河道的地区连草都不长,大地乾裂,一片荒芜。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大同镇根本无法养活自己的士兵。大量的军户为了生存,不得不逃散。
    面对这一困境,大同总兵满贵只能无奈地大量放弃长城外的堡垒,將大同镇的防线全线收缩。
    但即便如此,依旧无法改变大同镇经济崩溃的局面,它迫切需要外来的钱粮输血。然而,偏偏此时朝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当周延儒上台执政之后,本来就没有钱財,像满贵这等天启,
    崇禎的爱將,也受到了区別对待,朝廷对大同镇採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让其自生自灭。
    大同镇,息烽墩。
    大漠的寒风夹杂著无数细碎的沙粒,像钢刀吹在人身上,一个穿著一件破烂羊皮袄子的明军士兵拿著一把钢刀,在如同沙漠的田地当中不断的挖掘,忽然他好像挖到什么东西,整个人都兴奋起来,然后他加快了挖掘的速度,没多久,三只肥硕的田鼠被挖了出来,他用杂草把这三只田鼠绑起来,回到息烽墩当中。
    “都出来,看看俺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了。”抓到田鼠的老杨头像打了胜仗的將军一般,得意的炫耀他手中的三只田鼠。
    4个挤在草堆当中如同乞弓般的明军士兵,这才缓缓的睁开眼,然后两眼放光的看著老杨头手中的三只田鼠。
    “小田你去点火,剩下的人给我把这个东西刮乾净。”
    吴老三看著这肥硕的田鼠骂道:“这小东西吃的这么肥瘦,人却快要饿死了,这是什么该死的世道。”
    大同镇的旱灾规模极其大,粮食几乎绝收,又没有外来的粮食作为补充,满贵只能减少全军的口粮,像他们这种守烽火台的士兵,也只能分到往日三成的口粮,这点粮食只能保证他们饿不死,
    但也活不好,他们只能挤在草堆当中,减少能量消耗。
    没过多久,息烽墩升起一个小的篝火,田鼠也被剥皮去內臟,然后串起来在篝火上缓慢的烧烤,油光不断闪现,一股肉香味不断在墩內瀰漫。
    没多久肉烤熟之后,几人开始分食这三只田鼠,吃了几口之后,那个叫小田的士兵忽然开始流眼泪道:“俺想爹娘了,俺家里要有粮食他们就不会饿死。”
    其他士兵沉默下来了,这场旱灾让大同镇饿孵遍地,他们的亲人也饿死了。
    老杨头嘆口气道:“这该死的世道,能活著就不容易了。真不知道大同军什么时候能打过来他们来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
    大同镇其实和大同社的地盘联,大同镇最巔峰时期地盘直接护著整个河套地区,即便是现在榆林府最北边的府县相联,所以大同镇的士兵也知道大同社的事情,靠近大同社的堡垒,更有大量的军户逃离到关中去,所以他们知道大同社在大量的賑济灾民,只是他们没有能力跑到大同社的地盘上去。
    忽然老杨头感觉到地面有一点震动,他马上趴在地面上用自己的耳朵倾听,果然感觉到一股万马奔腾的震动。
    “不好,蒙古人的杀过来。”老杨头当即衝到堡垒之外,果然看到北方有一股滚滚的烟尘向他们不过来,因为烟尘太大,他们甚至看不清楚,敌人到底有多少骑兵?
    但老杨头等人当即点燃已经准备好的狼烟,
    没多久,一支上百人的骑兵队把他们这个烽火台团团包围。
    不过让他们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穿著烂皮袄的蒙古骑兵,都是穿著他们从未看过样式的衣,
    包裹的完完全全,肩上背著一支火枪,腰上掛著一把战刀,看上去就是一只精锐之师。
    “上面的明军士兵,我们是大同军,赶快投降,大同军优待俘虏。”
    老杨头惊讶道:“你们真是大同军?”
    他一想也对,蒙古人穷的和叫子一样,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装备,在大漠上能有这么好的装备的也只有富裕的大同社了。
    他激动道:“大家赶快出来,大同军终於打到我们这里了。”
    然后他带著吴老三等四人出来激动道:“你们终於来了。”
    老杨头5人的举动弄得连长都莫名其妙,难道这也是他们大同社的社员?
    刚刚那个哭泣的小田道:“听说你们会賑济灾民,俺们村的人都快饿死了,你们管不管?”
    连长莫名道:“当然会管。”
    士兵马上跪下道:“求这位大人救救俺们村子,俺们村的人都断粮,所有人都快要饿死了。”
    连长道:“带我们去。”
    这个连长向自己营长匯报这个情况,同时跟著老杨头他们到一个衰败的村落当中。
    只是他们的来到惊嚇住了所有的村民,大家都死死的堵著门口不敢出门。
    连长当即命令炊事班长,把他们的口粮全部拿出来,煮了十大锅粥,米粥的香气顿时把所有村民都吸引出来。
    连长看著这些饿的如同骷髏一般的老弱病残嘆口气道:“所有人排好队,粮食足够大家能吃饱老杨头看到这一幕道:“前面的平远堡,俺熟,俺带你们打下来。”
    大同军救助自己家人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大同镇所有的堡垒,
    堡垒当中的士兵杀了自己的千户,百户,打开堡垒的城门,放大同军进入,只求他们能快一点,救助自己的家人。
    於是这一路上,大同镇的防线几乎不堪一击,大同军来到哪里哪里哪座堡垒会沦陷。孙可望的军队轻易地杀穿了防线,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杀到了大同城下。
    “大同镇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孙可望来到大同城下,惊讶地瞪大了眼晴。即便现在是冬季,
    但眼前的景象也太过悽惨,地面乾枯得如同戈壁一般,看不到一丝生机。
    站在一旁的科尔沁部落少主吴克善气愤地说道:“这还不是大明朝廷烧光政策烧的。好好的草场就被他们这样一把火烧了,再刮上一阵大风,土都被刮没了,好好的草原就这样沙化了。”
    孙可望带著3万多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到大同镇,这阵仗把附近的科尔沁部落嚇坏了。他们生怕孙可望是来进攻他们的。毕竟,大同军在草原上名声赫赫,纵横草原几十年的林丹汗一战就被大同军击败,而孙可望更是成为了草原上最有名的汉人將军。
    科尔沁部落首领博尔济吉特·斋桑,在得知大同军进攻的目標是大同镇之后,便派遣自己的儿子吴克善带领5000骑兵前来帮助大同军战斗。
    科尔沁部落在草原上並不算很大的部落,但他们的首领斋桑却是个长袖善舞之人。他身为蒙古人,一直对林丹汗极其恭顺,他是左翼蒙古部落首领,並且受明朝册封为一等贤义侯,以此保持与大明的通商关係。
    对於崛起的女真人,他也通过將自己的女儿联姻的方式进行交好。斋桑就像在三个鸡蛋之间跳舞,居然一个都没踩破,外交天赋可谓是点满。
    在大同社取代林丹汗在草原上的地位之后,斋桑又果断地向大同社臣服。今年,他更是亲自前往长安城,以蒙古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公民议会,现在科尔沁部落也算是大同军的盟友之一了。
    孙可望望著眼前衰败的大同镇,嘆息道:“没想到大同镇现在的情况连河套都不如,难怪这些军户看到我军会纷纷投降。”
    这次的战事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只要在城堡外架起铁锅,点燃篝火,煮上几锅粥,就能把城堡中的明军吸引出来,向他们投降。
    而后隨著他们深入大同镇,越来越多的军户也纷纷向他们投降。一路上,他们没杀几个大明土兵,却賑济了超过3万的军户。
    李应驥看著眼前的景象,对孙可望说道:“派人入城,劝降满贵吧,这样能少死一些人,整个大同镇都需要救济,不能因为战事耽搁太多的时间。”
    孙可望点了点头,现在的大同镇不仅经济崩溃,生態也处於崩溃的边缘。比起打仗,賑济灾民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大同城,大同总兵府內。
    满贵正与大同镇的官员们围坐在一起眉头紧锁,商议著如何应对眼前来势汹汹的强敌。面对大同军的凌厉进攻,整个大明朝廷从上到下都陷入了慌乱之中。
    最初,朝廷命令满贵支援中原。满贵接到命令后,立刻著手准备粮草、军械,可还没等他准备妥当,朝廷又改变了主意,下令他去支援太原镇。满贵无奈,刚准备出发,却得知大同军几万骑兵已浩浩荡荡地杀到了大同镇下。这下,他也不用出发了,只能直接在城內组织大同保卫战,
    参將孙祖寿神情凝重地说道:“城下的是大同军的第六师。按照大同军的编制,一个师大概有一万七千人。但此次他们还带了大量的蒙古人,总兵力大概有三万余,並且还配备了48门红衣大炮,其威力不可小看。”
    马林皱著眉头,补充道:“孙可望可是大同军的第一悍將。前年就是他带领一万余骑兵阵斩了林丹汗,而后一路势如破竹,吞併了整个林丹汗的领地。”
    满贵苦著脸,长嘆一声:“大同军就没有好对付的。他们在山西行省攻城略地,如今已经打下了半个山西。现在我等不要说救援山西,就连大同镇自身都需要救援了。”
    这段时间,大同镇可谓是坏消息不断。探马传递消息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大同军进攻的速度。他们常常是刚刚得到某座城池被包围的消息,紧接著下一个消息就告知他们,这座城池早在几天前就已经被大同军攻占了。
    大同军半个月就夺取了半个山西行省,甚至还包围了太原城,这样的进攻速度超出了他们的想像。面对如此强悍的大同军,他们去支援山西。只怕大同镇的士兵刚过去,就会被敌人一口吞併。
    如今,不用去救援山西行省了,反而是大同镇自身需要救援。但满贵他们心里清楚,朝廷已经没有兵力来救援他们了。宣大、辽蓟的兵力要防备女真人,直隶的士兵要么去支援中原,要么用来保卫京城,他们根本找不到援军。
    所以大同镇现在的,只怕他们手下的那些土兵,要献出他们的首级投降大同军,他们也想不到,士兵会因为一些米粥就主动投降大同军,一点对朝廷的忠义之心都没有,坚固的大同防线,面对大同军如同纸糊的一般。
    就在眾人忧心之时,一个士兵匆忙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总兵,贼寇的使者来访。
    满贵和眾人面面相,都不知道大同军此举究竟有何意图。但满贵还是说道:“让他过来。”
    没多久,一个身穿大同军制服的年轻人被带了进来。年轻人神情镇定抱拳说道:“俺是大同军中尉连长孙康,奉我们师长孙可望的命令,前来对你们招降。如果你们愿意投降,根据我大同社的战俘法令,你们的生命和財產都会得到保证。你们想留在大同的地盘也可以,想要回明朝也可以。”
    满贵听后,拍案怒道:“你我双方还未交战,你们未必能打得过我。”
    孙康不慌不忙地说道:“如果將军想要一战,我大同军奉陪到底。不过这场大战最好速战速决,因为大同镇的军户已经扛不了多久了。战爭每多拖一天,就有无数的大同军户被饿死冻死。我们只是想早日结束战事,早日救济他们。”
    孙康的话让满贵等人羞愧不已。大同镇下面的情况他们再清楚不过,可清楚归清楚,他们却无力改变现状。他们变不出粮食,也变不出钱財。
    即便有將领爱兵如子,也最多只能保证自己的士兵不被饿死。要是做得再多,还会被文官怀疑有造反的嫌疑。在大明官场中,武將就该贪婪成性、杀人如麻,若学名將爱兵如子,便会被视为异类,不被官场所容。眾人早已习惯了这一套规矩,却也只能在这无奈的现实中挣扎。
    孙祖寿望著孙康说道:“还请让我们商议一番如何?
    一孙康神色冷峻道:“你们只有一天时间,明日升起之前,你们还不投降,我军就要正式对大同城发动进攻。”说罢,他便跟隨士兵下去等候。
    满贵满脸不满说道:“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固守待援,不然你是想要出卖朝廷不成。”
    孙祖寿苦笑著,无奈地摇摇头:“总兵,我们拿什么守?看看大同军这段时间表现出的战斗力,大同城只怕连三天都扛不住。
    最重要的是,连大同军都知道要救援军户,而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看自己的部下饿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脸面继续带领他们抵抗大同军?难道还要继续看著军户的家人饿死冻死吗?”
    马林、郭俊、萧然三人听了,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他们其实也想借著这个机会投降,倒不是他们心疼那些军户的遭遇。
    而是他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人心已散,底下的军户纷纷投降,他们也不知道大同城当中,有多少人是想投大同社,他们担心自己投降晚了,连这点优待都没有。
    他们对大同军如何对待將门和大户也了解得一清二楚,抄家、审判、服劳役,甚至被大同社抓住罪证的,还会被吊死。
    在所有路都走不通的情况下,大同军给出的优待政策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条出路,最起码他们的財產可以保住。
    满贵愤怒地说道:“本將不管这些,天子让本將守著大同镇,本將就不能让大同镇沦落敌手。”
    孙祖寿嘆了口气,继续劝说道:“將军真要夺走那些军户家眷最后一条生路吗?他们跟著將军征战十几年,將军就这样回报他们吗?”
    满贵气得满脸通红,大声吼道:“本將军忠君爱国难道还有错?你汉人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
    孙祖寿平静地说道:“我们汉人的书还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这时,马林也在一旁劝说道:“將军,不是我们不想忠君爱国,而是现在大同镇真的没办法抵抗敌人。”
    郭俊接著说道:“我等这也是为了保住有用之身,继续为朝廷效力而已。”
    萧然也附和道:“满总兵,现在大同镇肯定是守不住了,我等如果藉此机会,脱离大同军的围困,这不是更能为天子效力吗?”
    满贵惊地看著他们三人,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这三人都是大同镇的將门世家,为大明王朝守住边疆两百多年,比他更有资格做忠臣孝子。可如今,他们却也要出卖朝廷。
    满贵气得浑身发抖,大声说道:“好,好好,要投降,你们投降,本將军会和大同军死战到底,本將哪怕是死也是大明的忠臣。”
    孙祖寿看著满贵悲凉道:“將军小看末將了,您是忠臣,末將也不是怕死之人,末將愿意追隨將军出战。”
    马林看看离升的两人道:“愚蠢。”
    而后他看著郭俊萧然道:“我等该怎么办,即便是保住了一些钱財,但家丁土地全没了,还有我等要不要回大明?”
    郭俊无奈道:“回去干什么,再次被大同军俘虏一次?天下的百姓已经彻底对朝廷失望了,土兵也不愿意为朝廷打仗了,要不然大同军也不会这么快打到城下。现在只有关中才算安稳,我们先去关中,想办法找一找以前的老兄弟,看看他们在大同社混的如何?”
    三人想一想,发现这是最好的办法。
    而满贵和孙祖寿两人出了总兵府,大步流星地来到校场,召集了他们的家丁和愿意出战的士兵,只是让满贵有点失望,愿意出战的人不到800了。
    倒是孙祖寿淡然道:“朝廷落魄至此,还有800人愿意为朝廷死战,总兵应该感到庆幸。”
    就这样满贵带著800骑兵出了大同城,然后用这800人骑兵出弄一个进攻的阵型。
    满贵高举战刀,纵声狂吼,“杀敌——“。
    800骑兵跟在满贵身后,抱著必死的决心冲向大同军阵。
    孙可望不解的看著这幕道:“明军这是想做什么,想要来送死?”
    他虽然疑惑,但却快速的调动大军,火炮团的土兵把火炮对准衝过来的满贵骑兵,第12骑兵律的士兵也拿出了骑枪对著满贵他们,火枪在阳光下闪烁著凛冽的寒光。
    当满贵他们衝杀到火炮的进攻范围之后,孙可望当即挥手。
    炮兵团长怒吼道:“开炮!”
    “噗噗噗!”48颗炮弹发出刺耳的音爆声音,砸向满贵骑兵当中,无数战马被打的四分五裂,
    战马不断嘶鸣哀豪,几十名骑兵被打死。
    但满贵和孙祖寿两人依旧高举战刀继续衝锋!
    当他们距离衝到80步的时候“砰砰砰!”七千多支骑枪同时开火,七千枚子弹像黑色的风暴,
    横扫大军,顿时一大半满贵骑兵倒地不起,只剩下不到百余骑兵继续向著大同军进攻。
    满贵和孙祖寿更是更是被子弹射中,只是因为他们的鎧甲优良,还勉强有口气。
    但满贵他们整顿队形后,依旧高举战刀喊道:“杀敌!”
    骑兵团长邓通把火枪插进皮带当,拔出战刀呼喊道:“杀!”
    上千骑兵排著一个进攻的菱形阵型,冲向满贵等人,大同军骑兵以排山倒海之势,淹没了满贵他们的骑兵,不到半个时辰,满贵的800骑兵全部战死。
    马林他们看到了满贵战死之后,当即掛起了白旗,大同城的城门大开,至此,大同镇被第六师攻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