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84章 ,重民社找错基本盘
第284章 ,重民社找错基本盘
曾经的周延儒高门大院此刻正冒著滚滚黑烟,钱谦益和文震孟两人站在不远处,眼睁睁地看著这一切。
大明首辅的府邸被一群读书人攻破,接著便是一番打砸抢烧,隨后被付之一炬。火势越来越大,浓烟越升越高,可即便是这样,五城兵马司、锦衣卫、顺天府的衙役却没有一个出现。
文震孟望著那冲天的火光,嘆息道:“火势这么大,普通的木材是烧不出这种效果的,这必然是使用了延安府的汽油。”
他现在脑海当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几个大字,一时间內心无比后悔。当规则突破了,以后朝堂爭斗就更不讲规则的人取得胜利,但这里还哪里能算得上是朝堂爭斗?
钱谦益满脸惶恐,难以置信地说道:“这可是大明首辅,他们怎么敢如此放肆?”府邸里面火光冲天,但周延儒却始终没有出来,显然他的下场十分不妙。
文震孟苦笑著说:“乱世其实早已经开启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察觉而已。既然连天子的命都差点保不住,更不要说区区的首辅了。周延儒昨日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下场不妙。受之兄要適应这种变化,以后再想打倒政敌,可不是动用奏章那么简单,而是像现在这样毫不留情的肉体毁灭。”
钱谦益听后,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说道:“这京城是待不住了,老夫也要走了。”
他彻底害怕了,以前的文斗他都不是周延儒这些人的对手,但即便失败了,他还能告老还乡,
安全回到自己的故乡。可现在,一旦失败就是生死难料,如此残酷的政治斗爭,他实在不敢再参与了。
文震孟想要说什么,但终究没有出声,底线已经被打破,逃到江南又有什么?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李標从他们前方走过来,他身后还有冯銓这些当初投靠魏忠贤的阉党的人,他看了两人一眼,面无表情的走过去。
“这是阉党!”钱谦益惶恐道。
文震孟苦笑道:“现在哪里还有阉党,在大同社看来,我等又何尝不是阉党?却没有想到在大同社的压力下,朝廷终於不用分阉党和东林党了,大家都是士绅,都要面对大同社这个敌人。”
紫禁城,坤寧宫。
崇禎听曹化纯说周延儒被京城的读书人打死了,府邸都烧成了灰,震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他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差点被烧死的事情,冷著脸说道:“果然是我大明的好臣子啊,现在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对朝廷的首辅下手了。”
周延儒再不堪,他也是大明的首辅,就这样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害死,这无疑是在打大明朝的脸,也是在打崇禎的脸。这说明一个帝王已经彻底失去了对朝政的掌控。歷朝歷代出现这种事情,
王朝基本上就要覆灭了。
而后崇禎又冷哼一声道:“死性不改,都到了这种程度了,还要內斗,朕真是昏了头居然会认为东林党是贤臣。”
崇禎现在真恨不得打5年前的自己一顿,他居然会把东林党看成是贤臣。
没多久,王承恩就带来了许多奏章。以次辅成基命为首,先是说了一下周延儒府邸失火,首辅惨遭不幸,对这件事情表示惋惜,称这是朝廷的损失。
而后他马上提议,让前首辅李標为內阁首辅。紧接著,朝廷当中六部的尚书、北方派系的官员也纷纷上奏支持这一提议。
看到这些奏摺,崇禎立刻明白了谁是幕后黑手,他没想到居然是一直有君子之称的李標。
他冷笑道:“果然皆是一群偽君子。”
他实在想不明白,朝廷都已经到了这种境地,他们为什么还要內斗?
周延儒提出的借师助剿对这些直隶士绅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这里面肯定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才导致双方內斗起来。
现在崇禎文开始后悔,锦衣卫因为歷代天子动不动就赏人家一个锦衣卫百户、千户,里面全是官二代、军二代,这个特务机构已经彻底成为了废物。
东厂原本是替代锦衣卫的,只可惜被他废除了。后来他意识到东厂不可取代,但又没有时间重新建立东厂,以至於他现在对紫禁城外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但现在崇禎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他要么跟著文震孟等人乘坐海船到天津卫,再从天津卫逃到江南去,这样大明还能保住半壁江山;要么不想放弃大明的北方,那就只有接受李標作为新的內阁首辅。
因为这些人是不可能放弃直隶的,他们是最强硬的主战派,不认命李標为內阁首辅,弄一个江南的內阁首辅,要不此人会和周延儒一个下场,要不就直接把他拉到江南去,偏偏他也不想去江南。
崇禎无可奈何地下了一道圣旨,任命前首辅李標为新的大明首辅。
李標成为內阁首辅之后动作非常大。一是確定了死守直隶的战略,下令有敢商议放弃北方领土者斩;二是大范围地放权给地方的地方士绅豪族,允许他们组建乡勇,有百人则给他们百户的军职,有千人则给千户军职;三是命令江淮、湖广、蜀中三地的士兵进攻大同军,想尽办法拖延大同军进攻的进度。
当然,北方想要抵挡住大同军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练兵,还需要更多的盟友。李標请天子下旨与女真人议和,以便调动边军南下抵挡大同军。
崇禎看到李標的奏摺后,又怒又气。换了一个首辅,还是想让他背黑锅。虽然他也想保住大明北方的疆土,也觉得借师助剿是改变朝廷局势唯一的方法,但他可不想给东林党背黑锅。
他想要的是让东林党去背黑锅,哪怕他们击退了大同军,他也能借著这个机会让东林党的名声彻底臭掉,重新掌握大明的权力。所以,议和的旨意他是不会下的。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好几天,李標等人轮番上奏说明此事的急迫性,但崇禎不为所动。他反而每天请文震孟这些江南的东林党人入宫,也不说什么政务,就是閒聊,说一说江南的风景。他还联络陈国公朱纯臣等大明勛贵,总之不著急。他觉得仗都已经打成这样了,还能有什么更坏的消息呢?
李標的人可忍不住了,再这样拖延下去,等大同军收拾完中原,他们的大军就要向京师杀过来了。你女真人哪怕答应了和他们议和也来不及调军队了。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11月28日,
坤寧宫內气氛凝重,甚至有几分肃杀之气,四周的宫女太监都胆战心惊,神机营士兵更是布满了整个坤寧宫四周。
李標身著朝服,神情严肃地来到这里面见崇禎。他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借师助剿这实乃权宜之策。当年唐太宗也有渭水之盟,只要陛下能扫平贼寇,平定天下,史家自然会为陛下说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希望崇禎能够改变心意,在他记忆当中,天子还是那个莽撞的青年,只要说几句为国为民,他应该会答应下来。
但崇禎冷笑一声,目光冷峻地看著李標,说道:“如果你等无用,朕这就成了大明的宋钦宗、
宋徽宗了。现在你才是內阁首辅,大明的权力掌握在你们手中。要谈判,你们去谈;要盖印,用你们的首辅印盖。
太祖驱除虏,恢復中华才有现在大明的万里江山,朕胸膛里流的是太祖的血脉,不能让太祖丟脸,这个旨意朕是不会下的。”崇禎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决绝,他不愿意背负那千古骂名。
李標眉头紧锁,焦急地说道:“陛下,臣这一切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难道陛下真要眼睁睁看著大明北方全部沦陷在敌手吗?”
又是这句话,大明就是太多,你们这种为朕江山的臣子,才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所以这句话在崇禎听来异常刺耳。
他再次冷笑,语气中带著一丝感慨:“徐晨这个贼首,虽然万般可恶,但有一点是朕都钦佩的,那就是他能抓住主要的敌人,知道把天下弄得大乱的不是我朱氏一家。歷朝的亡国之君若能成为普通百姓,也算是一件幸事了。只要爱卿能接受这个下场,朕再做布衣又何妨。”
听到崇禎的这番话,李標无奈地嘆了口气。其实从崇禎一直留在北方,他就知道天子还是捨不得大明北方的疆土沦陷。只是如今的崇禎已不是5年前刚刚登基的青年,他已经变得成熟且难以糊弄。
天子知道自己有退路,但他们这些直隶士绅却没有退路。再逼下去,说不定天子真的会跑到江南去。
李標只能无奈地说道:“臣可以用內阁的名义和女真人议和,只求天子召回贺涵,他乃朝廷第一名將,是朝廷抵抗大同贼寇唯一的希望了。”
崇禎神情淡然,平静地说道:“爱卿做好自己的事情,朕自然会让贺卿归来。”
双方算是达成了默契。最后,和谈的政策还是以內阁的名义发了下来。李標心里清楚,此事不管成不成功,以后他少不了要进入奸臣传了。但为了抵挡大同贼寇,他也只能硬著头皮去做,他李家奋斗了几百年,才成为大明显贵,他不允李家几代人的奋斗在自己手中烟消云散,更不允许自己的后代落入天下的最底层。
李標走后,崇禎的情绪变得有些激动。他快步走到案台前,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纸上写下了一封满满的书信。写完后,他大声喊道:“曹化淳!”
“奴才在!”曹化淳急忙从门外跑进来,跪在地上。
“你派人把这封书信亲自交到贺总兵手中。”崇禎將书信递给曹化淳。
“遵旨!”曹化淳接过书信,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
崇禎看著曹化淳离开的身影,又望向北方,心中思绪万千。他不知道借师助剿能不能成功,但他明白这是大明最后的希望。他是希望贺涵能够力挽狂澜,守住大明的江山。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12月2日,辽东锦州城。
经过贺涵半年的改造,新增加了火炮作坊,枪械製造作坊等各种军事作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兵营,城外的土地被他全部分给辽民,而且他还做了一定的审核,只有那些对女真人有血海深仇的农户,才能分50亩土地成为锦州城的军户。
“杀杀杀!”校场上士兵拿著长枪,对著一个木桩操练的刺刀术。
现在他手中的新军再次突破3万了,如果真有5年时间,贺涵有信心,以锦州为起点,一步一步吞併女真人的地盘,最终彻底消灭他们。
但他看向中原的方向却嘆了一口气,不要说5年时间,只怕要不了一年时间,大同军就会打到锦州来。
从东林党上台之后,重民社几年的努力终究白费,他们和大同社共同找解决天下问题的道路。
大同社的道路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他走的这条道路却是堵的死死的。
他现在回想一下重民社这几年走过的路程。连他都忍不住嘆息他们的確是找错了基本盘,农户能团结在徐晨和大同社身边,他们万眾一心,几百万人在关中抗旱救灾,现在更是打的朝廷的大军不堪一击。
而他们重民社城內的宗旨就是保住士绅的天下,让天下再次恢復到大明原本的秩序当中来,但不管是在关中,京城对他们阻碍最大的居然不是大同社这个敌人,而且他们要拯救的士绅阶级,他们锚铁必较,贪婪无耻,昏无能,这些人一步一步挡在自己救国的道路上,他拼尽全力瓣开一块,却发现前方还有更大的一块。
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士绅的確是要打倒,要不然他们不会允许天下出现任何不利於他们的改变,哪怕这个改变会让天下变得更加稳定,但他们不会看到这些,他们只会看到自已利益受损,和这种人是讲不通道理的。
而就在贺涵瞭望南方的时候,他发现有一小队骑兵衝进了锦州城,没多久,崇禎的书信就来到他手中。
贺涵小心翼翼地打开书信,仔细阅读其中的內容。虽然崇禎说得隱晦,但他立刻明白了天子的意思,这是在询问他,朝廷和女真人联盟,能不能打得过大同军。
他的內心五味杂陈,各种思绪交织在一起,最后都化成了一声沉重的嘆息。
“陛下,您为什么要如此固执,就不能听一下臣的建言。”贺涵喃喃自语道。
在他心中,崇禎是他的半个明君。从他勤王开始,天子就对他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当初他请天子为大军助威,天子也是立马答应。从这方面来说,崇禎是个有锐气、敢担当的天子。
然而,崇禎又极其固执,有时候撞了南墙都不回头。如果当初按照他们的计划,不来辽东打女真人,而是南下清洗扬州盐商,朝廷早就练出十几万新军了。今年中原乾旱的时候,朝廷也不至於没钱没粮,没办法賑济灾民,以至於中原军队士气彻底崩溃。这一切和中原的旱灾有著最直接的关係。
同时,也因为他的离开,东林党才敢发动兵变,甚至要烧死天子。可以说,这一切的后果都是因为崇禎让他去辽东教训女真人,以至於朝廷的战略一招棋差,满盘皆输。
越是在关键时刻,崇禎越是不听他的諫言,所以贺涵才认为崇禎是他的半个明君,他的建言崇禎只愿意听一半,另一半却什么也不愿意听。
以朝廷现在的局面,北方已经不可守了,现在南巡是崇禎最好的选择,但天子却还心存侥倖,
认为大明在北方还有一战之力。
可现在朝廷到哪里去找有一战之力的军队呢?这次大同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哪怕他的新军去前线,也不是大同军的对手。
女真人最多在辽东塞外算得上是一支强军,但面对大同军照样不堪一击。更不要说他们不可能为朝廷下死力,只要稍有伤亡,他们必定会逃回辽东。而且北方的军队都和女真人有死仇,把女真人调到关內,以大同社蛊惑人心的能力,只怕大明北方这点军队都要被他们蛊惑过去了。
贺涵沉思了半天,最后嘆口气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就让臣为您做最后一件事吧。”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12月3日,辽东,瀋阳。
冯銓和范文程两人走在瀋阳的大街上。街道两旁,女真人摆著地摊,售卖著皮革、草药等物品范文程笑著问道:“冯公觉得我辽东如何?”
冯銓看著那些地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倒也是有几分民风淳朴。”虽然这里是女真人的都城,但受旱灾影响,依旧极其落魄。不要说和京城相比,就是大明的普通城池都比此处更加繁华。冯銓心里其实对这里的景色不屑一顾,但因为现在他们有求於女真人,他只能故作討好。
冯銓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考中进土,年仅19岁,就授检討之职,可谓是少年天才。按理来说,他的仕途会比普通人顺畅,但他年纪轻轻就想更进一步。魏忠贤权势高涨的时候,他依附魏忠贤,成为阉党骨干。他极力諂媚魏忠贤,参与迫害东林党人等一系列恶行,也因为巴结上魏忠贤而官运亨通,歷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天启皇帝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崇禎帝即位后清算阉党,冯銓被削籍为民,
他十几年的努力全部化成了泡影。
不过他家依旧是直隶的大族,他在地方上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但隨著大同军进攻中原,整个直隶士绅可谓是人心惶惶。大同社对付士绅的手段,他们已经有所耳闻,这些人迫切需要依附一个新的强者来对抗大同军。
而此时北方的东林党人也因为大同社的进攻,大量被俘虏,家產被充公,北地东林党实力大损。还因为南巡之事,与南方的东林党人之间,虽说不上视同水火,但也是相互猜忌。
在这种情况下,李標只能吸纳原本的阉党之徒,冯銓见风使舵,马上就靠了上来。
范文程笑道:“我大金国正是因为民风淳朴,將士敢战,才打下辽东这纵横几千里的江山。”
冯銓嘆息道:“以前女真人还能说是天下一等一的军队,但自从徐晨建立大同军之后,天下之兵再无敢称强盛者。此贼不除,我等皆要亡於其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