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苏勒坦汗 - 第1250章 都是食盐惹的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50章 都是食盐惹的祸
    地处吴头楚尾的湖广黄州府黄梅县是座历史悠久的小城,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交融,产生了后世闻名全国的黄梅戏。这里的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原本生活安逸得很。可随着大卫国征东大将军、秦王绰思吉领军十五万由武昌抵达此处,原本平静的小城变得喧哗热闹起来。有善于做生意的小贩打起了军爷的主意,围着外出采买的军需官们百般寒喧,一旦做成一笔,胜过往常百倍。
    秦王统领的东路卫军虽有十五万之众,可主要由降军组成,真正的蒙古军不过两万,战力不如中路和东路。可年轻的殿下却显得信心十足,只用七日便由武昌行至黄梅。然后便没有然后了,率大军驻扎于黄梅,一待就是一个月,不肯前进半步。这一来可急坏了大卫国的将军们,纷纷劝主帅抓紧行军,免得错过了立战功的良机,可这位殿下却似入了定般不理不顾,只说自己已有计较,时机一到自然便会发动。没人知道主帅说的时机指什么,反正时间便这么一天天地过去,将士们闲着无聊,便在营内操演兵马,喊杀声震天,引来许多看热闹的百姓遥观。
    这一日,绰思吉正在营中处理公务,亲卫来报:“殿下,副帅求见”。副帅指的是征东副将军西日莫,此人乃是三朝元老、大卫“三杰”中的“卫拉特之狼”,战功卓著。听说他求见,年轻的秦王不敢怠慢,命人请入。
    “殿下屯兵于黄梅,不进不退,想是已有破敌之计,还请指教!”一入大帐,西日莫便急切地问。
    “临出征前父汗曾对二哥、四哥和孤面授机宜:对吴三桂的嫡系军队要穷追猛打、坚决歼灭,不给其喘息之机;对亲吴势力要以武力为主、诱降为辅;对中立势力,则以诱降为主、武力为辅。咱们东路军面临的敌人多是些首鼠两端的中立势力,孤已经派人去各地诱降,之所以驻扎于湖广边境的黄梅正是为了向那些地方督抚们施加压力”,对这位老臣,绰思吉不再隐瞒心思,和盘托出心中想法。
    “哦,不知殿下的诱降可有成效?”卫拉特之狼来了兴致。他是打老了仗的,自然知道不战屈人之兵乃是上策。
    “呵呵,那些督抚都是官场上的老油子,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江南提督梁化凤、江宁巡抚韩世锜、安徽巡抚张朝珍等对孤派出的使者倒是客气,回的信也客气,什么‘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客套话写了一箩筐,可就是不提归顺大卫之事”,绰思吉微笑着命人给老帅敬上香茗。
    西日莫绰号“卫拉特之狼”自然有些狼性,听闻南方各省的大员们如此不抬抬举,勃然大怒道:“既然伪周的那些官儿们不肯臣服,老臣愿率军由兴国州出发直捣江南!这位老帅打了一辈子仗,一眼便看出己方具有的有利的条件:卫军已经占领襄阳进入江汉平原,并且渡过大江(长江)控制了整个武昌府,等于是在大江南岸取得了一块坚实的立足点,完全可以由武昌南下,这样万里大江便不再是敌人的屏障。他甚至派人悄悄考察了武昌府兴国州的地形,认为是一块极好的南下跳板。
    “您所言固然是妙策,但吴军在江西的德化、瑞昌、武宁、宁州等地布有重兵,又有幕阜山、九宫山、太平山等山峦可以依托,由武昌南下并不容易。此外,劝降也并非毫无所获,孤还是捕到了一条大鱼。伪周的漕运总督屈尽美因吴三桂之故被明升暗调,心中不悦,已经派人送了降表来”,说完,绰思吉得意地命亲卫取来一封表章来呈给西日莫瞧。
    漕运总督这官职在明朝和清初时权力极大,全称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堂堂一品大员,驻节于南直隶淮安府城,不仅管理长达三千多里的运河沿线,而且还兼着庐凤巡抚,有权管理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四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三州政务。虽然到了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不再兼任巡抚,权力小了些,但仍辖文官武将二百七十多员,拥有仓储、造船、卫漕兵丁二万余人,还管着规模极大的清江浦造船场。不过,自从卫军攻破北京后,漕运便成了空话,漕运总督除了亲辖的三千四百人的“漕标”外,已经丧失了所谓节制鲁、豫、苏、徽、赣、浙、鄂、湘八省漕粮卫、所之权。
    屈尽美原是满清的广西巡抚,五年前广西用兵需要大量兵饷,屈巡抚囊中羞涩,便向清廷上疏请求将湖南衡州、永州、宝庆三府由两淮盐区改销广东盐区。这三府原属两淮盐区,离两淮近距广东远,这么一改,盐商们运盐不得不由广西梧州经桂林、过灵渠、抵全州,然后才能入湖南。盐道距离倍增导致盐价大涨,“淮盐每包重八斤四两,时价不过一钱有零”,而粤盐绕道广西进入三府,“每斤纹银七八分不止”,数倍于淮盐。这么一搞,广西财政收入确实增加不少,可却苦了三府百姓,他们有便宜的淮盐不能食,不得不买贵得多的粤盐,怨声载道。两淮巡盐御史胡文学等官员激于民愤,狠狠参了屈巡抚一本。
    清廷其实也知道屈巡抚的难处,若不是广西连遭战乱民生困苦实在筹不到兵饷,又怎会出这讨人骂的主意?本不想理会,孰料此时大忠臣平西王吴三桂上疏了,狠狠地指责屈巡抚提出的奏议害民,说什么三府百姓遭此恶政,倾家荡产、弃业逃窜者,不计其数。请求朝廷止认粤课、仍食淮盐,并将害民巡抚屈尽美革职,改任广西布政使金光祖为巡抚。平西王权势滔天,金光祖已经暗中投靠,此举明为民生,实则是想扩充自己在广西的势力。对这一小算盘,清廷看得明白,无奈今非昔比,大家伙都指望着吴三桂出兵抵御卫军,不能不给其面子。不过若全依了吴三桂,又恐其小觑朝廷,拖了数年后,振武帝济度终于在山穷水尽之际同意衡州、永州、宝庆三府仍食淮盐,并改任金光祖为广西巡抚,不过并没有将屈尽美革职,而是拔擢为漕运总督。
    有些一节,屈总督自然对大周的昭武皇帝陛下心存隔阂,平日里将不满暗藏于胸,收到秦王绰思吉所写的劝降信后便顾不得什么汉胡之分,将心一横归顺了大卫国。
    “妙哉!自古‘守江必守淮’,听说那漕运总督驻节于淮安、手握数万大军,若肯为我内应,荡平两淮不在话下!难怪殿下不急着出征,原来是在下一盘大棋!哈哈哈~”西日莫乐得眉飞色舞。
    “守江必守淮”这说法是有道理的。历史上每逢南北对峙,只要能够守住淮南地区,南方政权便可偏安一隅,甚至北上争雄;而一旦丢失淮南地区,南方政权往往只有招架之功直至灭亡。原因有二:其一、长江中下游的江面虽然宽阔无际,却并非全是水流湍急的天然屏障,很多地方不但水势不急距离也极窄,可作为突破口,如采石矶、瓜洲、田家镇等地。如果南方政权想要沿长江一线处处设防,兵力根本不够;其二、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基本都位于长江边上或是距离长江不远的地区,且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并无天险可供扼守,一旦长江防线被突破,江南政权根本没有缓冲。正因为如此,南方政权才将淮河以南地区视为扼守长江的关键缓冲。也正因为如此,卫拉特之狼听说有周朝的漕运总督作内应,荡平两淮指日可待,方才乐得开怀大笑。
    “您说的都是老黄历了,如今我大卫已拿下大都,漕运早已废止,那位“漕帅”如今只能调动直属的三千多漕标,已无法再节制各省的漕粮卫所。不过,据屈尽美言,淮安的常盈仓内存放着大量历年积攒的漕粮,他愿意尽数献给我军。看样子,孤要发笔横财呢”,绰思吉微笑着开起玩笑。
    听说那个叫屈尽美的漕运总督手中只有三千多人马,西日莫的脸僵硬了起来,嘟囔着说道:“三千多点人,真正是‘做盐不咸,做醋不酸’”。
    “扑嗤~”绰思吉乐了,缓缓言道:“孤打算过几日便兵发安庆,然后夺取合肥。屈尽美虽然部下人马不多也不善战,可却掌管着大量的漕船和船伕,他投奔了咱们,便意味着徐州的吴军无法乘船增援合肥。如此拿下合肥便容易多矣。且屈某贵为总督,连他都降我大卫,势必会动摇敌人军心,引来更多吴周的官员归顺”。
    “殿下说的是,老臣目光短浅,未瞧出此节”,西日莫呵呵一笑,大声请战,“攻淮的关键在于合肥和扬州,我愿为先锋为全军夺取合肥”。
    “您肯为先锋,孤自然放心。只是蓟州总兵宣有才前日已经先您一步提出请求,孤已许之,实在不好意思改口呢”,绰思吉面露难色。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