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17章 拳头才是硬道理
第217章 拳头才是硬道理
要说大事,这个世界大事实在是太多了。
单纯就现在的大明来说,目前来说的大事也確实不算少。
明夏被灭,后续的很多事情也是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著。不只是有功將土的升赏,也包括对投降的明夏皇帝明升的安置。
既然现在川蜀拿下来了,是不是该顺势攻取云贵呢,將盘踞在那边的元梁王灭了,將大理段氏给剪除?
或者是现在开始班师,集结精锐兵马准备北上去打和林,还是留下一部分军队镇守川蜀,毕竟那里还要治理。
提到治理,接收明夏的地盘不假,肯定也要派遣官员等等。
这些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朱元璋现在是格外的忙。
遇到了事情多的时候,他每天能批阅官员用於进言议事或陈述政见的奏札两百多份,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四百多件国政。
也就是现在中书省还没有罢点,朱元璋用不著每天都这么忙,
除了这些天下大事、朝堂之事,现在也有其他的事情值得一些人关注。
马寻这个国舅爷回京有几天了,听说只去了学院,不上朝、不坐衙,好像是在忙著准备过生了。
这就是一些人眼里的大事了,不管是和马寻有交情,或者是想要討好帝后,
一些达官显贵就非常重视马寻的生日。
“既然是夫君的生辰,我想著还是要积功德。”刘姝寧提议说道,“城中尚且还有养济院,府中也有些余粮,可以给他们备些吃食、过冬的衣物。”
养济院就是官办的『养老院”,收留孤寡老幼。
马寻对此自然没意见,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人吃饱饭,但是力所能及的照顾一些弱势群体还是可以考虑。
至於这么做是不是收买人心等等?
那实在是想多了,遇到了灾荒、遇到了一些喜事,大户人家的设立粥棚都是常见的事情了。
再者就是马寻贤名在外,这可是皇后的弟弟,仁善就是应该的,天下谁不知道皇后仁慈无比呢。
刘姝寧就笑著说道,“我现在有些不便,还是让妹妹去施粥吧。
马寻看了看观音奴,“你倒是心疼她,不过整天在屋子里也不叫个事情,是该出去做点事。”
观音奴自然是觉得开心,马寻虽然看著轻浮,可是对她还是非常疼爱。
而刘姝寧这个正房也不用说了,到底是大家闺秀,也根本不屑於宅斗,说话做事都非常的大气,对观音奴也比较照顾。
既然是打算让观音奴去施粥,那自然就需要安排一些人去保护。
敏儿就行,马寻也从来都不担心他家里的安全护卫等问题,除了刘姝寧和观音奴之外,都是披了甲、拿了兵器就能上阵搏杀的狠角色。
忙完这些事情,马寻也出门了,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去问问。
马寻难得的到了大都督府,见到李文忠就问道,“永嘉侯是怎么回事?”
李文忠无奈说道,“军中不少人都是如此,性情多少有些暴戾。永嘉侯制不住脾气,对军士时常非打即骂。
这类事情不是现在才有,歷朝歷代都会有。军中確实是以实力为尊,只是有些將领打仗是厉害,可是德行就难说了。
李文忠更加鬱闷的说道,“他这一次算是劳而无功,汤伯大军进展迟缓之时陛下令永嘉侯率军增援。哪知道他还没到蜀地,朝廷大军一鼓作气灭了明夏。”
马寻就明白了,“这么说来他是心气不顺了,本来就是率军驰援,哪知道立不了半点军功。”
“就是如此,他现在也只能去打尚未收復的州县。”李文忠继续说道,“这几年他虽说也有些军功,只是没能隨军北伐。”
朱亮祖这些年也没閒著,隨李文忠平定浙江,打广东、进军广西,他都参与了。
只是在那个时候,徐达、常遇春等人是在北伐,功绩的含金量自然也有区別。
现在本来是想要再立军功,结果只能干瞪眼,以至於情绪开始失控。
马寻仔细想了想问道,“像他这样的大將不少吧?”
“也不算多,只是在军中这类事情也时有出现。”李文忠就说道,“我有些时候也有些暴虐,好在能製得住脾气。”
杀俘、屠城,这些也是很多大將会做的事情。除了是威敌人等,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嗜杀、暴虐。
李文忠算是不错的了,他在大明境內只是在战场上和敌人较量。倒是跑去草原之后凶狠的厉害,半点都不留情。
马寻只能说道,“军中的骄兵悍將很多都是如此,翻翻史书就知道此类情形不可避免。”
这类情况以前会出现,现在也会出现,以后其实一样还是会出现。
李文忠就忧心的说道,“只是如今好多人还以为是乱世,好多人都是仗著功劳目无法纪。”
乱世的时候人命贱如草,有些大將也都是草根出身,得了权势自然就猖狂起来了,可以说目中无人、囂张跋扈。
在那时候朱元璋对於一些事情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还需要这些大將出力。
可是现在的情形又不一样了,这些大將们要是还不能及时的调整心態,还以为在建国前的那些做派是能被皇帝容忍的,那就是取祸之道了。
马寻就说道,“此前永城候就是擅杀背吏、马军以及千户被陛下责罚,本以为这是能引以为戒,只是看似效果不大啊。”
在大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在世券上直接写明了这些勛贵的功过得失,甚至是將薛显立为典型进行了处罚。
可是这才半年的时间而已,很多人就忘了这事,朱亮祖更是猖狂的杀了中高级的军官。
马寻看著李文忠问道,“陛下有意让我惩处永嘉侯,你说我该如何处置?”
李文忠沉默片刻后才说道,“舅舅,这事得罪人。罚的重了其他勛贵心里不高兴,罚轻了也没成效。”
至於不罚是不可能的事情,帝后都已经定下了基调,所以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本质上来说这件事情的最终决定权是在朱元璋的手里,但是得有人冲在前头啊,得有人去当坏人、得有人提出方案才行。
很明显,马寻就是那个坏人了。
看到马寻头疼,李文忠笑著说道,“永嘉侯不算是我们淮西的人,舅舅倒也用不著太担心。”
朱亮祖是六安人,不过他是降將。算起来的话,和淮西勛贵稍微有点距离。
“话是这么说,不过他到底是侯爵。”马寻无奈说道,“今天处罚了他,其他的勛贵说不定心里要多想了。”
“那也是他罪有应得,怪不了其他人。”李文忠倒是直接,“军中要是没有法纪,那就乱了,谈什么去打和林。”
马寻自然也认可李文忠这个说法,有些时候就是不能想著得罪不得罪人的事情。
律法在那里,真要是一味的在意人情,那就是徇私枉法了,那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更何况大家也都清楚,马寻看似是好好先生,和淮西的人基本相处不错。可是有些时候,也需要保持著一些距离。
就像大家也都明白李文忠的地位,这就是替皇帝掌兵的,这就是皇帝在军中安排监督一些大將的。
要知道大都督府最初设立的时候,大都督就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
现在变成了李文忠掌兵,而马寻则是掌律。
就算是再信任李文忠和马寻,朱元璋也不可能毫无保留,那样只会给后世儿孙添乱。
既然道理大家也都明白,那么该做些什么自然也就心里有数了。
马寻和李文忠仔细的在商量著一些事情,左右都督,现在就是大都督府的最高官职。
这两人都是军政一把抓,李文忠虽然没有在中书省掛职,但是』参与军国大事。
马寻虽然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可是他在中书省是平章政事,也就是比左右丞相官职低。
“文英。”准备回去了,马寻看到了沐英,“过两天让你媳妇带著沐春去我家,我过生,他们两个得去帮忙。”
沐英连忙笑著说道,“舅舅,这用不著您说,我回头就让他们早点过去帮忙。”
李文忠有些抱怨的说道,“舅舅,怎么只想著他,我媳妇可是您的外甥媳妇+”
马寻摇头说道,“不成,你媳妇是曹国公夫人。再说了,到时候你爹也要提前过去,还要带著景隆。到时候我再有事没事欺负景隆,你没意见,你亲舅舅就有意见了。”
李文忠一脸无语,“舅舅,我媳妇就算是曹国公夫人,那也是您晚辈。”
“能一样吗?”马寻就倔傲的说道,“我就是欺软怕硬,你是国公我惹不起。文英是镇国將军,我欺负就欺负了。“
“舅舅小看我了。”沐英一副骄傲的样子,“我升官了,现在是大都督府同知。”
看著大都督府最为显赫、最为被重用的三个人在閒聊,有说有笑的在拉扯家常,不少人也是羡慕。
李文忠现在主持大都督府,这可是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
沐英年纪虽轻,但是聪明敏悟、处事果断,解决问题明快、毫无遗漏,皇帝和皇后有事没事就夸奖。
李文忠和沐英联手,大都督府铁板一块,替皇帝牢牢的掌控著兵权。
再加上有徐达、常遇春、邓愈这些铁哥们,朱元璋还真的不是特別担心处罚一些违法乱纪的大將引发的不满。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