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41章 立志不当吉祥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 立志不当吉祥物
    汤和的那张嘴没有让人失望,只是不到三天的时间,一些小道消息满天飞。
    有时候也不得不感慨这人,他看似大小事情都有些没有分寸,但是不会触碰到朱元璋的底线。
    你说他精明吧,糊涂事情做了一大堆。说他愚笨吧,他对於一些事情的敏感程度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
    对於这样的情况,马寻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不只是他没有觉得意外,其他人好像也都是有这类想法。
    朱標笑盈盈的看著马寻说道,“还是舅舅的手段高,汤伯听风就是雨的,其他人就在掂量了。”
    马寻连忙谦虚说道,“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在李相那些人眼里就是笑话。
    也就是常大哥、汤大哥对陛下忠诚,事情才好办。”
    现在的消息就是马寻这个徐国公对汤和不满,对军中的一些情形不太喜欢。
    所以揪著汤和不放,要严厉的处罚朱亮祖,这就给不少人敲敲警钟了。
    提及的事情就是汤和、蓝玉、朱亮祖等人喜欢在军中收义子,这就不免让人多想了。
    收了义子可不是磕个头就算了,还要给他们在军中安排职位,立功的机会也要给。
    而朱亮祖、梅思祖等带兵投靠的,在军中有著自己的一些基本盘的,多数也都是通过亲戚、义子来掌控兵权。
    朱標就继续吹捧著说道,“舅舅出手了,好多事情也就好办了。永嘉侯想要脱罪,只能放掉兵权。”
    该打仗的时候还是要打仗、该出征的时候必须出征,可是手里的些许兵权必须上交朝廷。
    等於就是將朱亮祖等人为数不多的兵权彻底拿掉,他们以后在军中只有领兵之权,而不会有太多的人事认命等。
    至於说一直带著某支军队,那是更加想都不要想的事情了,这样的事情朝廷绝对不会允许。
    汤和、朱亮祖是戴罪之身,所以削了兵权也別叫冤。
    蓝玉看似是无妄之灾,不过他是太子妃的舅舅,这也算得上是拿亲近的人立威。
    既然都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了,其他人要不要识趣一点,那就是看他们本人的觉悟了。
    朱標继续说道,“其实原本想著等老二几个长大点,让他们去节制诸將。”
    听到朱標这么说,马寻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歷史上的朱元璋就是这么做的。
    虽然现在还没有第二次北伐,大明的一些战略还没有定下来。
    但是在朱元璋的心里,迟早是要將大都督府的权力给削一些。而那些领兵的大將,也需要被宗室节制。
    至於担心藩王坐大,那也是杞人忧天,
    因为大明的藩王和汉初的藩王有本质区別,说到底就是大明的藩王没有实际的兵权,也没有处理地方政事的行政权。
    马寻就说道,“有些事情宜早不宜迟,现在就约束一下勛贵、武將,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朱標自然认可这说法,有些事情確实是迟早都要做。
    “只是这么一来,您以后在军中行走就难了。”朱標有些担忧的说道,“一些勛贵心里会埋怨,底下也有人认为你断了他们前程。”
    好像还真的是这样,因为那些勛贵遣散了义子,自然也就意味著他们的一些实力受到了影响。
    毕竟军中收义子是惠而不费的事情,官职、俸禄是朝廷给的,但是人情是他们得了。
    而对於有些『上进心』的人来说,在战场立功自然重要,可是也需要找一个好靠山,这样升的更快。
    一旦军中眼里遏制拜义父的风气,对於一些人来说就是增加了上升的难度了。
    其实这类人反倒是中高级军官比较多,別看马寻这些人是超品的公侯,似乎没什么武將在他们眼里是『高级將领”。
    但是本质上来说,四品京卫指挥金事,那就是高级將领了,是有资格上早朝的。
    这对应的是地方知府,这基本上就是仕途的门槛了。
    马寻对此倒不是特別在意,“我得罪人就得罪人了,反倒是不算什么。我现在就怕那些人一个劲朝我跟前凑,迟早给我惹祸。”
    朱標就无奈劝道,“舅舅,您用不著如此谨慎。”
    对於马寻始终有著一股子『总有刁民想害本国公』的心態,朱元璋这一家子实在是无可奈何。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性格就是这样。而且很多人也都能明白,他要不是这么谨慎的性子,也活不到现在。
    马寻有些时候也会意识到这些,可是想要改变性格,这文谈何容易。更何况谨慎一点,未必就是坏事情。
    “魏国公明天就能回京。”朱標有些期待的说道,“等到魏国公回京了,也该商討北伐的事情了。”
    很多的事情早就商量过,只是那些时候没必要让马寻知道。
    徐达、常遇春这一年要么是在北平,要么是在陕甘,自然都是在筹备著北伐的事情了。
    李文忠坐镇京师,不过很多的工作也都是在为第二次北伐而准备。
    甚至是让汤和去打明夏,这確实是有让他立功封公的心思,但是还有一大批精兵强將在北边集结,这用意不言而喻。
    既然大家都明白这些,所以有些事情也確实就好办了很多。
    几员大將都回来了,朱元璋显然也更加有信心了。哪怕此前马寻提起军中可能有了轻敌的情绪,不过也用不著因此想太多。
    蒙古人如果有实力,就不至於一下子被攻破大都。如果元廷恢復了元气,就不至於丟了上都开平。
    马寻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大都督府,“徐大哥、常大哥。”
    徐达笑著点头,“近一年不见,倒是没少听到你的事。”
    马寻厚著脸皮说道,“都是一些荒唐事,倒是让徐大哥见笑了。”
    “这可是大事,我们这些人在外头打仗,担心的无非是家小。”徐达就笑著说道,“你在京坐镇,我们心里也安心。”
    马寻本来是点头的,觉得这么说还是非常有道理。
    只是他猛然发现了不对,“徐大哥,前年我们从庆阳回来的时候,你一路上可没少邀我跟著一起北伐?怎么现在看不上我了,想要丟下我?”
    我还真的从香饃饃变成了烫手山芋,常遇春此前表態不想带他,现在徐达也是这样的態度了。
    再看向李文忠,这便宜外甥更是举目望天,也可以说是在看著屋顶,根本就不愿意接茬。
    邓愈倒是有心帮忙说话,可惜他还是不能跟看去北伐。
    “此一时彼一时。”徐达就立刻说道,“你现在刚有子嗣,哪能让你跟著出征。”
    马寻反倒是笑了起来,“徐大哥,要知道我此前可是没有子嗣,那会儿你还是一个劲的邀我去打仗。我现在有了儿子,反倒是不能去打仗了?”
    常遇春乾净利落的说道,“带你去打仗风险太大,你和皇帝吵完跟太子吵,
    现在谁敢和你说话?咱们都是国公,到时候你衝著我们,我们该如何?”
    这一下马寻更加无语,我和太子在朝堂吵起来,那是再明显不过的一出大戏了。
    其他人看不明白也就罢了,马寻不相信徐达、常遇春这些人不明白。
    马寻觉得自己掉价的厉害,此前他是大家爭相拉拢的对象,他可以游刃有余的听著对方开出的价码。
    可是现在倒好了,他得陪著小心了,得先表明自己的態度才行。
    李文忠忽然开口了,“舅舅这才准备弹劾汤伯,又要处置永嘉侯,您要是跟著去了军中不少人都觉得不自在。”
    马寻看向李文忠说道,“保儿,你再说下去的话我就跟著你了,我看你甩不甩得掉!”
    这一下李文忠开心了,连忙开口,“那好啊,我想著魏国公和郑国公不愿意领著您出征,我就跟著舅舅。”
    常遇春不高兴了,“李保儿,你怎么反倒是先变卦了?”
    “常叔,这是我舅舅,我一小辈不得不听。再者说了,我要是违逆了舅舅,
    我爹得收拾我。”李文忠赶紧开口,“您也是知道的,我早年受皇后殿下的大恩方才有今日。”
    “他还救过我的命!”常遇春立刻理直气壮了,“我家三小子天天跟在他屁股后头乱跑,你这舅舅不跟著我跟谁?”
    徐达笑著开口,“伯仁、保儿,你俩也別爭了。你俩人再爭也没用,我必然是中路军主帅,小弟也只能跟著我出征和林。”
    常遇春和李文忠瞬间语塞,这一下他们好像也无法反驳了。
    原因非常简单,打和林必然是三路大军,作战的任务也不一样。真要说起来的话,每一路大军的主將都是有著极大的自主权。
    可是归根到底三路大军得有配合,得有一致的军令,到那时候肯定是徐达为主將,常遇春为副將,李文忠大概率还是左副將军。
    这一下马寻开心了,先前就是在逗我玩呢,我依然是炙手可热的香饶。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得提条件了。
    我可不一定就非得是跟著中路主力,因为不一定就是主力才会最出彩!
    马寻好整以暇的开口,“徐大哥、常大哥,你们也別爭了。我此前一直在练兵,也有些许头绪。那我就献丑了,您二位指点指点。”
    能让我发挥出价值和优势,能看到我的闪光点,那我才会跟著去,我可不是吉祥物!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