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86章 人不能无耻成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6章 人不能无耻成这样
    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只是马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吴伯宗这几个有朱標提前授意的官员也有些慌。
    这时候就要隨机应变了,既然节奏乱了,那就要尝试著找回来。
    官员要是不会应变,那仕途肯定会走的比较艰难,更难以在朝堂上走的更高、更远。
    除非是马寻那样的,就算是应变稍微差了点,可是有十足的准备,再加上皇帝的偏,所以也不用担心太多。
    礼部尚书杨训文急了,礼部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
    而曲阜孔庙可不只是单纯的孔氏家庙,这也是国庙。是帝王、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的专用庙宇,国家出资维修的专为祭祀孔子的国家级礼制性庙宇。
    要说孔庙是国家的一种精神象徵,这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儒学早就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太多人。
    而孔庙,早就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文化的象徵,
    放在现在,孔庙就是朝廷的治国理论、是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是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文庙学宫。
    杨训文出班了,忧心的说道,“陛下,《礼记》曰:凡学,春官释奠於其先师,
    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於先圣先师。”
    朱元璋皱眉,他觉得有些大臣实在是有些过了,开口闭口就是各种咬文嚼字,书读少了真听不懂:
    杨训文没有这个觉悟,继续说道,“若是至圣府尚且因庙舍毁於战火,天下士子如何能行释奠之礼?”
    朱標也忍不住担心,虽说现在一些官办学府也有小型孔庙,但是那和曲阜孔庙有著本质的区別。
    释奠之礼,这就是祭祀孔子的典礼。正常来说是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
    曲阜孔庙都毁了没办法很好的祭祀,这確实有些说不过去。
    朱標开口询问道,“衍圣公,至圣庙现如今如何?”
    孔希学立刻回答说道,“回太子殿下,当年金兵南侵,庙宇与书籍俱为灰烬。”
    其他人听的一片皱眉,经典和庙宇都毁了,这如何是好!
    马寻则皱著眉头,这孔希学对於混淆概念这一招也是用的炉火纯青吧。
    金兵南侵的时候,孔庙確实近乎毁於一旦。但是在女真人很快就开始戎马未息即建太学,修国子监。进入曲阜的时候,更是早早的就开始祭拜。
    重新孔庙,女真人可没有耽误,甚至是四次大修孔庙,让孔庙基本保持了宋代格局,
    某些方面更是建筑规模扩大。
    这还是女真时期,到了元朝直接將孔庙修建与王宫之制相同,修好的时候当时的皇帝还是元顺帝。
    朱標忧心的问道,“若是重修至圣府,衍圣公觉得朝廷该多少银钱?”
    孔希学立刻来劲了,连忙说道,“回殿下,臣以为若是重新至圣庙,至少得十万两白银。”
    听到这个数字,朱元璋脸色难看,而朱標也显得不高兴了。
    孔希学赶紧补充,“好在至圣庙並未全毁,只是若是修,也需五万两白银。”
    五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太子大婚的两倍开销。
    现在普通农民一家四口一年下来大概也就是五两白银的收入,这还是自耕农,不吃不喝一年也就是五两白银。
    不少人开始深思了,孔希学虽然开价不低,可是如果情况真的如同他说的那般,那么这笔钱肯定是要。
    收拢民心,朱元璋可不只是要收拢北方的民心,士子、地主,那也是他需要招揽的对象,包括很多的蒙古人等等,那也都是需要招揽的。
    在任何朝代,这种精神凝聚力、文化认同感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
    所以这笔钱必须要,现在不少人是在苦恼这笔钱从哪里抽出来,大明百废待兴,缺钱也是真的缺钱。
    朱元璋忍不住在头疼,朝廷需要钱的地方可不算少。
    虽然是以卫所制打天下,军队方面看似负担不算太重,可是朝廷到底是要给与军等恢復民生、休养生息,这是不假。
    但是这也不是单纯的说採用一些所谓的『黄老”,该有的基础建设、兴修水利等还是朝廷的任务,这也是需要钱、物资的。
    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也开始头疼起来了,朝廷的钱始终都不够,现在孔希学一口气要至少五万两白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但是没有人敢拒绝,祭祀孔子是大事,这个事情谁要是拒绝了,那名声在士林当中就算是彻底臭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马寻仔细看了看板上的小纸条,还好我提前做了功课。
    马寻忽然上前,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些许不懂之事,还请陛下允准臣向衍圣公討教。”
    朱元璋立刻说道,“准。”
    看到马寻看向自己,孔希学连忙说道,“徐国公但有所问,下官定会详答。”
    马寻开口问道,“衍圣公,现在孔庙屋舍、房殿有多少?占地多大?”
    孔希学也不隱瞒,说道,“在损毁前,孔庙有孔庙圣殿、大成殿、两房及齐国公殿、
    鄆国夫人殿。金人时期新建大中门、杨星门,蒙元时期增建角楼等以成王宫之制。”
    大家也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觉得简单了。
    大成殿、寢殿、圣跡殿及两房,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这是必须要有,这是基础。
    启圣王殿、寢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崇圣祠、家庙等,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所以这些建筑是必须要有的,这也符合传统的儒家思想。
    马寻点头听著,现在的孔庙还没有达到九进庭院的宏大规模,不算小但是也不是特別夸张。
    听完之后,马寻忽然问道,“孔庙財產如何?”
    孔希学愣了一下,隨即说道,“回徐国公,族中上下耕读传家,族中子弟勤学上进。
    但凡有所进项,必用以族中子弟读书。”
    不少文官欣慰啊,不愧是圣人后裔,一直恪守著本分,在財力不足的情况下还是在坚持耕读传家。
    马寻就忧心了,“这么说来孔圣后嗣倒是勤勉节俭,庙殿损毁但是族中子弟依然勤奋上进,实在是楷模。”
    孔希学总觉得马寻的话有那么点讽刺,但是也没有实质性证据。
    那也只能强撑著说道,“徐国公谬讚,孔氏族人不敢忘却圣人教诲,定会恪守本分。”
    马寻就义正词严,“这么说来族中肯定是不宽裕了,肯定是有小人作崇。陛下,臣弹劾曲阜县令。”
    隨即马寻表情更加严肃了,“吏部尚书,曲阜县令现在是何人?”
    詹同立刻回答说道,“回徐国公,曲阜为圣人之乡,因此曲阜县设县尹,现如今县尹为孔希文。”
    一般的县都是县令,但是曲阜不一样,县令都是『高配”为县尹。
    现任县尹为孔希文,上一任县尹孔希章。
    不要以为曲阜就是衍圣公,地方官基本上也都是孔氏族人,县尹基本上不会考虑其他人,肯定是衍圣公举荐,从孔氏族人当中选。
    所以要说曲阜是孔氏的地盘,这一点都不为过,
    马寻立刻说道,“臣弹劾孔希文户位素餐、玩忽职守,还请陛下速速將其锁拿下狱。
    ,”
    其他人一头雾水,孔希学有些慌了,不管是前任县尹还是现任县尹,那都是他的族兄,这都是一个辈分的。
    孔希学有些慌,这徐国公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实在令人费解。
    想办法为我筹措修建孔庙的银钱最重要,好端端的弹劾我尽忠职守的族兄做什么?
    孔希学是一头雾水的,也非常的迷茫。
    但是对马寻有所了解的文官们就有些不满了,他们觉得马寻很有可能又要胡搅蛮缠了。
    只是这一次不少人打定主意绝不退让,即使因此触怒皇帝、皇后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维护的是圣人,是衍圣公。
    也只有如此,才不枉饱读圣贤书!
    马寻可不知道有些人想著要斗他了,而是继续严肃无比的说道,“臣弹劾孔希文虽为曲阜县尹,不能恪守本职,以至於祭田產出无几,连累孔圣后嗣拮据困顿,致使孔庙无法修!”
    马寻的话让原本想要跳出来的文官顿时不敢动了,因为国舅爷说的在理啊,那孔希文身为县尹,確实该弹劾了!
    孔希学有些慌,这一下是真的慌了,因为这位徐国公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根本来不及多想,孔希学连忙说道,“陛下明鑑,前些年战乱,多有豪民侵占祭田,
    臣等无力夺回。”
    这一下不少人心惊了,祭田都有人敢抢?
    什么豪民啊,这就是刁民、这就是地方豪强,连用以祭祀孔圣的祭田都敢去动歪主意!
    朱標表情严肃起来,“衍圣公,真有人夺了祭田?”
    孔希学无比內疚的说道,“回太子殿下,早些年战乱,有数十顷祭田被豪民夺去,尚未归还。”
    孔家的土地,那可不是以亩来计量,而是顷。而且这些祭田是不需要纳税的,收成归孔氏所有。
    这一下文官们急了,连孔圣的祭田都敢夺,这还有天理吗?
    “数十顷?”马寻皱眉了,“这是夺得曲阜的祭田,还是其他地方的祭田?衍圣公,
    孔氏的祭田有数万亩吧?”
    孔家,那可是真正的超级大地主,几十顷土地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更何况那些祭田到底是怎么没的,也得说清楚才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