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342章 规矩只能標儿改
第342章 规矩只能標儿改
朱元璋有他犯愁的地方,有些事情因为一些变化需要调整马寻仔细斟酌了一下,眼看靠山在,估计有人可以为他说话,所以胆子大了不少。
看著朱元璋,马寻说道,“姐夫,我觉得户籍之策得改改。”
不要说朱元璋了,马秀英和朱標也错,都看向马寻。
朱元璋耐心问道,“哦,朕定的户籍之策不好?”
军户、农户等等,朱元璋规定了这些户籍。现在这些人是如此职业,子孙大概率也是如此。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以后会有很多军户通过科举等等成为官员,只要是正规的『民籍”,其实约束不算大。
所以马寻对有些事情不想说,但是有些是要说的。
马寻认真说道,“就说太医院,这郎中不该定死了。”
马寻隱藏的身份可不少,都知道他是大都督府右都督、中书省平章知事,可是在领著国子学之外,还有其他隱藏身份。
比如说是大宗正院的隱藏左宗正,是仅次於李贞的存在。
太医院这边更別说了,他就是隱藏的院判。
“姐夫,我知道您的意思。”马寻耐心说道,“您是觉得郎中这职业世袭、
家学相传,以后医术肯定更高。”
朱元璋一家三口点头,这確实就是他的意思。
马寻继续说道,“按照您定的规矩,以后入职太医院只能选医户,甚至就是这么些个御医人家里选。”
朱元璋继续点头,他確实下令全国医户必须世代行医,太医院官员只能从医户子弟中选拔。
只不过这样就有缺点了,因为到时候容易出现利益固化,出现很多人的力量盘根错节。
弘治年间的太医院院判刘文泰是个人物,醉心於权术。最要命的是成化、弘治两位皇帝被他治死了,他全身而退。
最后还是因为得罪了文官,被贬为御医,他的儿子继续醉心医术就好。
明朝中后期的太医院就是个大坑,不只是医死了皇帝不用担责,贪污等等也很正常,不就是捞走太医院的药材么,实在是小菜一碟的事情。
“姐夫,医术这东西还真不是家传即可。”马寻厚著脸皮说道,“我家算是家传医术了,只是祖上没几个比我厉害。”
朱元璋点头,他一直都觉得马家耕读传家,也確实有点医术。
但是马家的医术,大概率是普通读书人家的那种,学业受挫之后自纂良方。
不过朱元璋隨即说道,“这不就说明这法子管用吗!你看啊,你比祖上都厉害,还不是因为有家学兜底。”
马寻直接说道,“如果真是这样,就没进步了。只学家传的那些就能入太医院,我还学其他的做什么?”
朱元璋一家三口瞬间愣住了,他们好像明白了马寻的意思。
马寻则继续说道,“有一两个方子可以入太医院,我肯定握在手里只传子孙,他们凭此就可以入太医院,有什么好学的?”
这话虽然难听,可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啊。
有一两个方子在手,那就没必要学习、精益求精了,这就可以继续在太医院享受不错的待遇了。
再难听一点的来说,到时候没有什么被取代的风险,太医不去研究医术,整体医术水平都会下降。
朱元璋反应过来,“不至於吧,真要如此,换一批太医就是。”
朱元璋能做到这些,歷史上的他怀疑有人毒死了李文忠,所以太医院的人基本上都死了。
可是这得是朱元璋来做啊,遇到了权力不在手里的皇帝,被人毒死了就毒死了,皇帝都喜欢溶於水了,还不是太医说什么就是什么!
马寻直接说道,“换一批,那还不是换汤不换药。除非是姐夫一直当皇帝,
要不然就是我或者老五帮忙选太医。”
朱標连忙问道,“舅舅,老五有学医的天分?”
“比我都强。”提起老五,马寻也是心塞,“过两年我就教不了他了,怎么一门心思学医呢!”
马寻在犯愁,朱元璋这一家三口又是骄傲又是犯愁,
老五喜欢医术,还是打了不改、骂了不听,就不打算当王爷了。
所以家里人多少也死心了,让他当个喜欢医术的王爷好了。可是这孩子有天赋,甚至有成为大明第一神医的趋势,这还得了?
马秀英酝酿了半天才说道,“到底是我的儿子,学了我家的家传本事也好。
3
朱元璋跳脚了,“老五是我朱家的孩子,和你家有什么关係!”
孩子表现好,那自然是朱家的基因好。孩子表现不好,那就是马家的影响了。
马寻头大,连忙说道,“咱们说的是太医院、医户的事情。”
朱元璋看了看马秀英,才问马寻,“小弟,你说我为何想要迁都?”
马寻想了想说道,“应天府偏安一隅,不具备大一统气象。再者就是离北方太远,得收归民心不说,也要守著疆域。”
朱元璋点头,他想要迁都的意思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这事情也基本上是不会停下。
只不过是时机罢了,时机成熟了自然是要迁都。
朱元璋又问道,“那你说我定下的规矩,怎么改?”
马寻不太明白,“您定下的规矩,肯定是您来改啊。”
不生气、不生气!
朱元璋在平復心情,马秀英也连忙深呼吸,这弟弟对朝堂的事情一向不敏感、没长进,没必要和他生气。
看到朱標要开口,朱元璋拦住,“只有我能改?”
马寻无比肯定的点头,“您是开国皇帝,自然只有您来改。要不然的话,標儿他们去改就是不孝了。”
朱元璋继续深呼吸,袁莫大於心死,“那现在开国几年了,好些政策朕也看出不妥,为何不改?
政策,朱元璋其实也是在不断改、不断调整。
说到底就是有些政策一开始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执行的时候发现有问题。
或者是最初的一些政策管用,但是到了现在就不太合適了,毕竟环境等等是在改变。
马寻立刻说道,“知道不足就改唄,反正不能拖下去。要不然標儿以后再改,阻力更大。”
要不然马秀英在旁边,朱元璋恨不得真要揪马寻的耳朵了。
你小子除了惦记著你大侄子之外,就不能对朝堂之事敏感点?
马秀英不客气了,“將標儿託付给你,我看是没指望了。”
马寻不明所以,也非常委屈,“朝堂之事標儿本来就比我厉害的多,我听他的安排就是。”
朱標赶紧开口了,“舅舅,我爹定的政策,按理来说確实只能他来改。只是如果迁都,必然矛盾不少,到时候我可以一口气改了。”
朱元璋和马秀英连忙点头,这事情他们没和朱標说过,但是好大儿能领悟啊,比某个不开窍的国舅强了太多。
朱標继续说道,“迁都是大事,您也知道到时候阻力不小。也就是那会儿我去改,也算是虚心纳諫,还能得好名声。”
马寻要吐血,有些政策不太妥当,皇帝这一家三口不是不知道。
而是他们觉得有些事情不用太著急,只要不是危机社稷的大事,完全可以等到朱標登基大刀阔斧的去改。
朱元璋的很多政策,理论上来说也確实只有朱標能改。
这是给朱標铺路呢,是让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呢!
“太医院的事情你想的多,標儿自然会考虑。”朱元璋认真说道,“你先医好天德,医好老邓,其他的事情不用多操心。”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马寻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准备离开的马寻忽然想到了个事情,“姐夫、姐,徐大哥想要驴儿当他女婿。我可没应下啊,驴儿倒是不明所以的跑去和他徐伯击掌。
朱元璋愣了一下,“这么快?这徐天德,抢老子女婿倒是下手快!”
马秀英立刻咳嗽一声,可是马寻听出了不对劲,怎么是你的女婿?
朱標也连忙岔开话题,“徐叔这也太急了,这事情不算、不算!到时候看驴儿自己的心意,汤伯先前还说过想要驴儿当女婿。”
马秀英立刻找到了理由说道,“小弟,你和姝寧抓抓紧,再添个儿子。就驴儿一个,满城的勛贵都盯著,这怎么行!”
我家小胖猪可得小心点,这么香喷喷的,要是走进了哪家勛贵人家,可不得给逮著认了女婿。
看到马寻点头,马秀英立刻说道,“天德这么一闹,估计有人要有心思。回头你给驴儿送宫里来,就没人敢抢。”
马寻立刻告退,徐达只是惦记著我儿子长大收为女婿,您这是惦记著將我儿子养大!
看到马寻落荒而逃的样子,朱元璋问道,“妹子、標儿,你们说小弟到底是真知道那些事情还是假知道?”
朱標欲言又止,马秀英则没好气说道,“大事知道些,小事糊涂。他做事死板,看似看的长远,只是事情多一点想不明白。他啊,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办,
事情多了就昏了头!”
朱元璋和朱標对视一眼,两人也不好附和。
真要是附和了,必须要给个说法,到底是哪里昏头了!
回家,还能赶得上宫门落闸!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