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356章 我去得罪人
第356章 我去得罪人
儿子有悟性,马寻自然感觉到开心不过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早早的起床就准备去上朝。
刚进午门,马寻就看到李文忠,“保儿。”
李文忠笑意盈盈,“舅舅。”
一路上也和比较相熟的勛贵打个招呼、稍微的聊聊天,十分热闹。就算平时不上朝,该认识的人也都认识。
汤和拍了一下马寻的肩膀,“我准备去打仗,你就没点嘱咐?”
马寻立刻好奇问道,“这一趟是谁隨你出征?”
提起这个汤和就来气,“宋国公率偏师策应我,也不知道他这一趟能不能听从军令,可別误了我的大事!”
不远处的冯胜气的七窍生烟,我堂堂宋国公,居然要成为你的偏师,这上哪说理去?
不过冯胜也只能夹著尾巴做人,他的爵位是比汤和高,但是这也是国公之末资歷没有汤和深不说,而且不是皇帝的真正心腹,主要是前几年擅自班师,
一下子让他的处境就尷尬了。
独自领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几年要么是镇守,要么就是给人当副將。
算起来这一次去打乌斯藏能领偏师,这就算是进步了。
汤和更加来气的来了,“延安侯他们归我节制也就算了,老周他们也跟著我。上位让潁川侯听我差遣,这像话吗?”
汤和確实鬱闷,可是也有些尷尬。
本来他是想要让冯胜在他帐下,毕竟冯胜这人可以看不上,但是带兵的本事没得说。
但是朱元璋觉得不好,冯胜到底是国公,所以率偏师策应好了。
打明夏的时候傅友德第一功,眼看著就摸到了国公的门槛了。不过现在还是侯爵,所以被调到汤和的帐下也可以接受。
也就是说这一次汤和出征,傅友德、唐胜宗、周德兴等人,那都是汤和的部將了。
马寻幸灾乐祸的说道,“汤大哥,可別辜负了陛下的良苦用心。你这也是给我趟道啊,我以后出征的时候,说不定得带著保儿、带著宋国公。”
汤和的副將是一大堆同级別的侯爵,那马寻要是率领大军,得配同级別的国公才行。
周德兴立刻劝著汤和,“大嘴哥,听小弟的!你就別瞎主张了,打仗的事情我们来。你看小弟出去打仗的时候多好,別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本书首发1?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马寻出征,稍微了解一点的人就是捨得放权,大小事情都是交给副將军处置,他不指手画脚。
汤和就不高兴的说道,“我和他可不一样,我知兵,我能打仗!”
周德兴也不给这发小面子,“大场面你打不来,给你一卫的人马还差不多!
3
汤和七窍生烟,可是也没办法。
其实给他千余人,汤和还真的可以打的有声有色。可是人多了就不太行,哪怕是优势兵力去打仗,也容易搞砸。
马寻也连忙劝道,“汤大哥,就让手底下的人去打唄。反正打贏了,功劳还属你最大。”
汤和更加不高兴了,“你以为都跟你一样啊?”
这话有道理,马寻出征之后,基本上军功先落在他头上,然后才是其他大將去分。
但是汤和还真不是如此,虽说大军归他节制。可是如果某个將领特別出眾,
说不定就是那个將领先拿头功了。
就在几个人劝著汤和的时候,朱標来了,“舅舅,诸位叔伯。”
马寻等人纷纷行礼,“太子殿下千秋。”
朱標笑著开口说道,“远远的就听著你们在劝汤伯,要我说这事情还得汤伯自个儿拿主意。”
汤和立刻诉苦说道,“太子,你说他们就这么看不起我?我能领兵,不像国舅什么都不懂!”
对於汤和的出口伤人,马寻一点都不介意。
朱標则劝道,“汤伯,大將出征在外,有些时候也得虚心纳諫。就是徐叔、
我岳父,也会听从手下大將献计。这不影响他们的威名,別人只会夸讚他们知人善用。”
汤和脑袋一转,这又是一个劝他听从手下大將计策的人。
闹了半天,我什么时候和徐国公坐一桌了?
我戎马半生,早年战功无数,怎么就沦落到和马国舅一样的吉祥物级別了?
汤和鬱闷归鬱闷,不过他的战绩確实一般,现在说话都很难有足够的底气。
其实打乌斯藏,朱元璋最希望的还是邓愈去打,因为有经验啊。
在洪武三年的时候,邓愈就是征虏左副將军,协同徐达远征甘肃。
一路进克河州、乌斯藏诸部,招降吐蕃,追击北元豫王至西黄河,在黑松林斩杀元大將阿撒禿,大军深入甘肃西北数千里。因此,河州以西皆属明朝版图。
只可惜现在邓愈需要养病,而一些吐蕃残部越来越活跃了,只能让汤和去打仗了。
上朝后,朱元璋直接开口说道,“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此事实在可恨。令中山侯为征西將军,宋国公为副將军,於甘肃、青藏进军,务必征剿吐蕃残敌,招降诸国。”
吐蕃那边一直都不太安分,別说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了。
因为那边早就分崩离析有了好几个王系,处於比较分裂的状態。
而且在唐朝时期,吐蕃也趁著安史之乱占领了陇右、河西大片地区,这就不是安心做藩属的角色。
满朝文武对於此事也都有心理准备,今年的大仗基本上就是在乌斯藏那边。
打完了乌斯藏,就是大理段氏和云贵那边的元朝梁王了。
朱元璋隨即安排说道,“太子与诸王五日后回返帝乡,太子主祭皇陵,诸王陪祀。”
这一下礼部等衙门的人振奋起来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朱標这个皇太子回凤阳祭祀皇陵,意义自然不一样。因为祭祀,在这个年代就是地位的体现。
朱元璋看向马寻说道,“徐国公,你领诸勛贵嫡子一同回去,务必辅佐太子。”
马寻赶紧领旨,而百官就酸溜溜的,这好差事果然还是徐国公的。
现在皇帝的儿子多,有几个算是长大了,所以有些事情不需要大臣去代劳。
不过可以预见的就是秦王几个就藩之后,其他的皇子还没有完全长大、还不能做事的事情。代替皇帝祭祀的,这差事基本上就落在这位徐国公的身上了。
谁让他是外戚,谁让大曹国公岁数大呢。
上朝,这也就是来领差事的。
下朝后的马寻被叫到了武英殿,“这一趟老二到老七都跟著回去,一路上你好好的收拾一下他们。”
马寻好奇起来了,“老二他们这段时间没犯错吧?”
“没犯错是真,只是也该敲打,他们不知民生之艰。”朱元璋就有些担心,“尤其是老六、老七,皇宫之外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显然不知。”
朱几个还好,毕竟这也算是慢慢的成为了种田专业户,他们还是知道民间的一些状况。
马寻就笑著说道,“到时候您別心疼就是。”
朱元璋气的直翻白眼,不过这个时候也是懒得开口了,因为说了其实也没什么作用。
说到底就是马寻疼孩子確实是疼孩子,可是折腾起来的时候也確实是捨得折腾孩子们。
没办法啊,说到底就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有些事情必须要让他们知道。
而现如今能够让这些皇子们老实一点的人也没几个,马寻算是能让这些皇子们老老实实不敢发脾气的人之一。
马寻进一步补充,“算算时间,老五几个也该回老家歷练了。”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你姐捨得?老五搬出去住的都比其他人晚。”
朱橘这小子的待遇確实不一样,他到了十岁都还是住在马秀英跟前。就算是前两年搬出去了,可是他还是时常往回跑。
马寻小声说道,“现在还能顾得来?小儿子是好,哪有大孙子香。”
朱元璋顿时觉得有道理,“这倒也是,那就让老五回去。你先带著,咱们看情况。你姐要是念叻老五,你就给带回来,她不念叻就让他留在老家。”
朱橘迟早是要搬出去的,要回凤阳练兵,就藩等等也是避免不了的。
所以早一天適应也好,毕竟岁数也到了,一直宠著也不行。
朱元璋认真起来了,“这一趟整顿勛贵的事情,你用心一点。別都是让標儿去得罪人,该你的事情你就要做。”
看到马寻点头,朱元璋继续说道,“还有別惦记著你那点名声,这一趟土林、乡绅,你也都要得罪,得罪狠一点!”
马寻不解了,“士林那边不算什么,乡绅是怎么回事?”
“管不住那些地主乡绅唄!”朱元璋冷笑连连,“皇帝的旨意没多大用处,
这些江南的地主就是厉害。朕的旨意他们当儿戏,该回去的还是偷偷跑回去。”
马寻一下子理解了,朱元璋在开国之后没少迁民,其中重点就是將一些江南的富户、地主迁去凤阳。
不知道的以为这只是单纯的想要让老家富裕一点,让老家的人口多一些。
可是知道的人也明白,皇帝这么做就是让那些江南富户的根基动摇,让这些人的势力不再继续盘踞一乡一地,要拿回江南的彻底统治权,而不是皇权不下乡。
这么看来,回凤阳確实有不少事情要做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