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444章 得罪他做什么?
第444章 得罪他做什么?
年关將至,马寻依然是安稳的住在家里,平时也不大出门。
好消息是女儿看他的眼神不再是像看人贩子了,虽说还是保持著一定的距离,也不会主动叫人,不过好互能稍微靠近点,也不会见了了就哭。
再努努力,女儿马上就能认识亲爹了。
马祖佑现在就属於不亦乐乎的,早上被张三丰带走一个多时辰,吃饱喝足之后又跑去隔壁玩。
还好记得有个妹妹,哪怕时常嫌弃妹妹小跑不快,但是基本上还会带著。
就在马寻还在安稳度日的时候,一头驴出现在了门口。
何大欢天喜地的上前,“怎么不提前来封信啊,咱们也好去接。”
刘伯温就温和说道,“我一路走走停停的也不看脚程,谁知道哪天能到,提前来信反倒是麻烦。”
何大將韁绳递给护卫,拔腿就跑。“小公爷去找郑国公世子玩了,我去叫他。”
看到何大风风火火的跑进郑国公府,刘伯温忽然开始担心起来了。
这何大虽然是武人出身,如果马寻规矩严一点的话,那肯定是有长进。
可是现在再瞧,和当初没什么区別啊。
再仔细想一想,自家那宝贝外孙估计也是不太懂规矩的,肯定和他亲爹一个德行。
欢天喜地的马寻迎了出来,“泰山,许久未见吶!”
刘伯温笑著打量马寻,感慨著说道,“姝寧倒是有福气,有你这么个如意郎君。”
以前虽然不太满意女儿的婚事,可是越是隨著时间的发展,刘伯温就越是感慨女儿的命好。
马寻的身份是一回事,主要是这人性格好、仁善,有才情学问不说,一身医术堪称震古烁今,
天这类令人闻之色变的瘟疫在他手里都不再是难题。
什么皇后教的,或者是马家家学,稍微听一听就好,普通的百姓信这些,但是刘伯温可不信。
“侄儿没跟著过来?”马寻看了看刘伯温的身后,“带过来啊,姝寧也想侄儿了。”
刘伯温笑著问道,“怎么,准备给刘鹰治天?”
“这就是以讹传讹了,天是预防。”马寻笑著解释,“一会儿我给您仔细解释解释,不过刘確实得接种牛痘,咱们小心一点总不是坏事。”
刘伯温立刻当真了,“那我立刻写封信,让刘鹰几个赶紧过来。”
不怪刘伯温这么在意,这可是天啊,既然刘的姑父能让孩子们不再得天,当然得抓紧。
“那也行,我让人去接。”马寻就笑著说道,“正好过完年,咱们再一道回浙江。”
刘姝寧欢天喜地的出来了,“爹。”
看著气色很好的女儿,刘伯温笑著点头,“你啊,抓紧给国舅再添个子嗣。”
何大抱著马祖佑就回来了,“小公爷,这是你外公。”
马祖佑稍微有些认生,抱著刘姝寧的大腿在打量著刘伯温,这个外公不认识。
一家人简单的见完礼,换了身衣裳的刘伯温刚到前厅就看到了张三丰,“想必这就是张真人吧?”
虽说刘伯温告老了,对於朝堂的很多事情不太知晓,或者是后知后觉、只知道的比较片面。
可是有些事情哪怕消息稍微滯后一点,但是好岁也知道。
“诚意伯。”张三丰稽首,“令婿堪称人杰,贫道和他也是一见如故,驴儿也认我做了干爷。”
刘伯温喜笑顏开,只要驴儿不是跟著学道就行。
张三丰的名气太大了,再看看这仙风道骨的样子就更加有说服力了。
以至於现在京城已经出现了一些流言语,別看太极是国舅所创,但是张真人是稍微学了一下就青出於蓝而胜於蓝。
马寻对此很想吐槽,张三丰心里也不太得劲。
这些流言语对这两位『太极宗师”都是伤害。
马寻左右看了看,说道,“真人,我岳父也是极有才学的。单纯就儒学来说,我等远不如他。
他也精通道家,咱们可以探討道法自然。”
这不是马寻在吹牛,刘伯温是大儒不假,不过也擅长融合儒家伦理与道家思辨,探討道法自然、民本思想。
他早年创作的《郁离子》,取名就是来自《周易》。
张三丰笑著点头,“听闻皇城就是诚意伯勘址,要说堪舆之术,诚意伯堪称天下翘楚。”
刘伯温看向马寻嘆了口气,他其实將《天文书》传给马寻了,总结了大半辈子对於天文等学识的理解。
可惜这书传给马寻之后就没了动静,反倒是刘姝寧这个原本就比较喜欢天文、堪舆的丫头现在又学了更多。
马寻跟没事人一样,看我的眼神失望透顶,这类神情见多了,我都免疫了。
张三丰忽然间就有些理解刘伯温了,因为马寻就是不折不扣的怪人。
自己能理解不少大道理,可是就是学不精通,这人就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
以至於现在的小孙孙都有些这类趋势了,现在只能安慰自己孩子还小,长大可以好一点。
马祖佑踩著凳子伸出手够到了果盘,抓了一把冬枣之后开始行动起来。
给张三丰塞了一颗,虽然不认识外公但是也要分一颗,然后外靠在马寻的腿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孩子资质一般就资质一般吧,这仁厚、孝义的品行才是最重要的,不愧是大明第一孝子的孩子。
刘伯温笑著看向马寻,“你先前说过完年去浙江,怎么回事?”
“此前和真人商议一番,我准备回浙江转转,一路去寧德。”马寻就笑著说道,“我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一路转一转看看能不能有所得。”
刘伯温不好劝,刘姝寧也不会劝。
因为马寻说是出去转转,这又不是一去不归的云游。
而且马寻说的路线大家都心里清楚,大概率是他早年间走过的路线。
这倒不是什么『衣锦还乡”,这一路大概率是找人,以及报恩,也可能会“寻仇”。
张三丰有些好奇的问道,“回京也有些天了,大和尚怎么没来过?”
马寻幸灾乐祸起来了,“好好的和尚偏偏对政事感兴趣,他还在岛上处置一些杂事呢,过完年就回来。”
张三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道衍那和尚真不是正经和尚。
虽然很多的事情是马寻安排的,但是道衍对政事感兴趣也是有目共睹。
马寻怂渔著说道,“岳父,要不然您也跟著去转转?我带著人,咱们游山玩水这多好?”
刘伯温有些心动了,说到底就是这一次的旅游搭子看起来很合拍啊。
张三丰这个仙神就不用说了,自家女婿也是云游的高手,还有个据说精通儒道释的和尚。
什么叫志趣相投,这就是了!
马寻继续添油加醋,“您跟著大傢伙才放心啊,我说了是出去转转,姝寧总怕我想出家。”
刘姝寧有些嗔怪的说道,“就你想的多,真要是担心这些,我早就劝阻了。”
“这事再议、再议。”刘伯温笑著开口,“我也六十多了,真要是跟著你们一起,只怕也吃不消。”
刘伯温过完年就六十六了,这个岁数確实不算小。
不过现在他还活蹦乱跳的呢,要是没有马寻的话,年初的时候就让胡惟庸毒死了。
听到刘伯温这么说,在场的人哪里还不明白,刘伯温这是心动了,只是客套一下。
三人行变成了四人组,也有刘伯温这个浙江人作为嚮导,游山玩水更加有意思了。
马寻还在招待老丈人,何大一头雾水也非常不满的来了,“国舅爷,那胡惟庸邀您过府一敘?”
刘伯温下意识的皱眉,胡惟庸虽然是丞相不假,这是正一品了。
可是在马寻面前,正一品不够瞧啊。
马寻可不是那种失去了权力的落魄勛贵,他不是那种只有空头爵位的人,这胡惟庸半点都不知道人情世故了,让马寻主动登门?
有没有搞错,马寻和你胡惟庸没这样的交情吧?
马寻就有些厌恶的说道,“赶走,这人也是自討没趣。”
何大就说道,“是胡惟庸的长子过来送的请帖。”
“不收,就说我没时间。”马寻连人都懒得见,“这也是没规矩了,直接打发走。”
听著马寻的话,刘伯温觉得好笑。
马寻有些时候就是如此,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就说別人没规矩,他自个儿平时可不在意那些规矩。
说他“宽以待己、严以律人”也有些过分,毕竟马寻也对亲近的人家基本上都不讲规矩。
徐王府门口外的胡惟庸长子一脸的愤慨,这个徐王府很多人都不需要传告就直接跑进去,听说郑国公家的几个有事没事扛著刀枪就闯进去,也没人拦著。
想我堂堂丞相之子被拦著不说,还被打发了直接不准进、见都不愿意见!
愤怒是肯定的,我爹可是丞相,现在一些公侯到了我家都伏低做小、满脸諂媚!
无权无势的国舅,无非就是生的好罢了!
得罪了胡惟庸就得罪了,马寻是一点都不在意,他总不敢给我下毒吧?
他总不敢收买我家的守门人来谋害我吧?
反正一直都和胡惟庸没什么来往,有些时候连表面的客套都懒得做。
胡惟庸现在位高权重、看似大权独揽,但是马寻可不放在心上。
没事主动招惹我,我都不需要出手,有人帮我出气!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