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453章 丞相们的试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3章 丞相们的试探
    毛驤匆匆而来,直接行礼,“下官锦衣卫指挥使毛骤,参见诸位大人。”
    人太多了,一时间称呼不过来,
    李文忠直接质问,“你是锦衣卫指挥使,执掌天子亲军。我且问你,陛下何时让你与胡相翻看天下兵马簿?”
    这一下毛骤紧张了,因为徐达、邓愈和李文忠都是目光锐利的盯著他。
    也根本不需要怀疑,他要是不给出一个满意的回答,这三员大將就算不会当堂斩了他,也必然会立刻去陛下那里弹劾面对这三人的弹劾,就算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骤也不觉得自己扛得住。
    毛赶紧解释说道,“回曹国公,下官一月前奉命与胡相翻阅天下兵马簿,想来中书省会有公文留档。”
    这话是回答的滴水不漏,程序上也確实没问题。
    那就轮到大家不爽的看向胡惟庸了,你老小子將一个多月前的事情拿来说事,像话吗?
    李善长又开始打圆场了,“想必是胡相对於朝政之事太过留意,他自幼过目不忘,能详尽记下诸多杂事。”
    马寻等人也无话可说,既然胡惟庸和毛骤都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那么这件事情就不用多说。
    场面似乎和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胡惟庸笑盈盈的,可是有些笑里藏刀,“徐国公,既然牛痘已经制完,是不是该让廖永忠他们回来了?”
    李文忠不高兴的道,“胡相,这些事情不该你管吧?我大明就算是有不少死囚,怕是也不够试药。牛痘是造出来了,就不能提前准备药人准备其他药物?”
    旁边的毛骤有些毛骨悚然了,他知道的事情可能比在场的人更多一些。
    眼前这个看似人畜无害、敦厚仁义的徐国公,其实是最狠的那一个。
    早年制酒精的时候用了一些因徒,大蒜素研製的阶段也从死牢里提出去不少人。
    这一次为了预防天就更別说了,岛上可是有不少锦衣卫,这些天子亲军对於马寻的一些做法都觉得疹得慌。
    挫骨扬灰,数百人,也不知道这位国舅爷怎么这么狠!
    邓愈也开口了,“胡相,你有些臂越了。徐国公既然可以预防天,自然也可以治疗其他瘟疫。你若是能给他提供该死之徒,我等也不用跨海博浪去抓倭寇。”
    马寻有苦难言,弄出来牛痘那都是了不少的力气,其他的瘟疫我好像没什么办法。
    不过如果在牛痘的基础上推动了大明的医疗水平发展,有后来者青出於蓝而胜於蓝,那马寻自然会非常的开心。
    李善长帮忙解围说道,“曹国公、卫国公,胡相也有为难之处。数百人的缺口始终对不上,大都督府对於军功记录一向详实,军功確认更为严苛。”
    这一下李文忠和邓愈也不好多说什么,因为李善长说的那些也在理。
    军功的確定自然得详实,兵部、大都督府会一遍遍的核实,就怕出现虚报或者杀良冒功之类的事情。
    今天马寻可以说有数据、有文书,他说是因为瘟疫等原因没能留下更多的证据。
    那明天说不定某位大將也可以这么做,说什么天高地远、天气炎热,你要文书、要人证也没关係,我全都给你製作一份。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算是一系列的佐证,但是那到底只是佐证,是有著不小的可以偽造的空间。
    胡惟庸又开口了,“再者就是廖永忠出航时间,看似有些不对。他出航之时,该是牛痘研製已经成功,那时应该不缺药人了。”
    李文忠拍案而起,质问道,“胡相,你什么意思?”
    胡惟庸虽然有些討好,不过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曹国公明鑑,下官泰为中书省右丞相,自然有诸多事情要办。我也知徐国公一心为公,只是有些事情难以服眾。”
    胡惟庸的意思其实就非常明显,你徐国公就算是做了很多的好事,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的程序不对。
    你这么做,只会让一些人有样学样,只会留下很多的隱患。
    徐达等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为马寻做的事情,確实是有点问题。
    “这事情陛下知晓,只是现在不该对你们说。”马寻直接將事情推的乾净,“酬功的事情不得耽误,你们总该想到其他的法子,对不对?”
    那就没办法了,实在不行就请皇帝下旨赏赐,对有些事情可以稍微的含糊一下。
    这不只是特事特办,同样也是在如今的封建年代,实权的皇帝在很多事情上就是可以一言而决胡惟庸自然不满,他当了三年的丞相了,再加上早年李善长为他打下的基础,他认为自己已经大权独揽了。
    可是现在什么事情都是让皇帝来办,他这个丞相做什么?
    尤其是现在他也察觉到了一些不对,皇帝有些事情是直接绕过中书省了,直接採取『关白”。
    要知道在此之前,凡是各地送给皇帝的奏章都要关白中书省,就是给皇帝一份,同时也要给中书省丞相送一份。
    可是现在呢,朱元璋这个皇帝在很多事情不打算让中书省来办,甚至有些事情让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力。
    皇权和相权的衝突谈不上激烈化,但是確实开始明朗起来了。
    而这一切对於胡惟庸来说肯定无法接受,包括李善长都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好,会让皇帝的权力太大、没有限制,这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朝堂格局。
    斗倒了浙东文官、江南士族也被压制了,淮西这边分裂成数个小团体,李善长和胡惟庸为此还颇为自得。
    因为在这一系列的斗爭之后,相权越来越强势,依附他们的文武官员越来越多,丞相的权力看起来就是真正的百官之首了。再努努力,那些超品的公侯也就要被他们压制了。
    可是马寻这么做,皇帝现在一味的偏,这显然不好。
    胡惟庸想要开口,李善长轻轻咳嗽一声、微微摇头。
    李善长笑著开口问道,“徐国公,此前有不法之徒诬言贵公子,可是因为水师挡了他们的財路?”
    马寻立刻点头,“我觉得是,苏州府、松江府那边本来就有不少海商。朝廷確实不许民间私自出海贸易,只是总有人因为利大而枉法。”
    李善长又问道,“我此前听闻两宋也好、蒙元也罢,据说都能因海贸得海量金银。我只是不太明白,海外蛮荒,我中原货物卖出去怎么就得到这么多金钱?”
    马寻立刻说道,“向东有东瀛,丝帛、铁器等生活用品可以畅销。此前不是有琉球使者入朝吗?那边既可以去东瀛,也可以去南洋。”
    马寻继续侃侃而谈,“再往西就別说了,汉唐之时就有胡商,当时的朝廷还要在西域驻兵保持贸易畅通。什么波斯之类的也多,只是不知道现在叫什么名。”
    胡惟庸和李善长对视一眼,一提起海贸,你这个徐国公侃侃而谈,看起来是真的有经验啊。
    这么看来,苏州府的那些人说的没错,苍蝇不叮无缝蛋,你徐国公肯定是走私,要不然怎么对出海的事情这么熟悉?
    廖永忠在牛痘成功之时忽然率军出海,此前你还朝著朝廷索要大量布匹、茶叶、火器等等,不是拿出去商贸是做什么?
    十倍之利,你对行情都十分的了解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胡惟庸又忽然问道,“倭寇肆虐,听闻是东瀛乱了?”
    “好像是这么回事。”马寻看似没心机的说道,“我先前听闻那边两个国主,一南一北,好似还有棕毛的野人。我先前抓了几个倭寇,好似是东瀛南朝的大名还是什么的,他们也有口供啊。”
    胡惟庸了一眼毛骤,那些口供是怎么来的,大家现在也都心里有数了。
    別人是诱供、屈打成招,你徐国公做事是“照本宣科”,是让那些倭寇拿著你提供的口供近乎是照读。
    这样的口供,能有说服力吗?
    大家彼此试探了一下,只不过在胡惟庸和李善长的眼里,马寻多少是有些跋扈了。
    这人心思不够縝密,得了帝后的宠信就忘乎所以,他的有恃无恐肯定会为以后埋下灾祸。
    徐达看了看外头,忽然说道,“徐国公,咱们去大都督府转转,中山侯就要回师了,得安排一下。”
    邓愈也连忙说道,“汤大哥这一回总算是立了大功,回头也不知道他该如何炫耀、夸功。”
    唐胜宗想要跟著,但是大家不带他玩,名义上的侯爵第一人就不要硬往国公堆里扎,更何况你现在还是戴罪立功的阶段呢。
    刚走出中书省,徐达不高兴的说道,“在咱们面前没心机也就罢了,在他们面前怎么能事事都说?”
    邓愈也有些担心的说道,“李相刻薄,胡相跋扈,你的无心之言他们肯定会记著。”
    马寻满不在乎,“我故意的,我岂是那么笨的人!有些事情稍微留意一下就知道,不会成为话柄。”
    看著马寻满不在乎的样子,李文忠都担心了。
    舅舅哎,你所谓的留意一下就知道,可是很多人就算是再怎么用心都未必有你知道的清楚。
    到时候就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就怕黄泥巴掉进裤襠里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