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452章 我就是小家子气
第452章 我就是小家子气
要做大事的马寻睡的很香,看似没有立刻就醒来的意思。
“爹。”
“爹。”
感觉有人在喊他,马寻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儿子和闺女都趴在床头,拍著床榻。
马寻那叫一个欣慰,还是儿子和丫头靠的住,都知道叫他起来了。
“驴儿、鱼儿。”马寻连忙坐起来,“这么早就起来了?”
马毓稍微有些,这几天的相处让她慢慢的接受了马寻,偶尔也叫人,但是还是有些胆子小“我都吃饱了。”驴儿则拍著肚子,“爹,起来做事。”
做事?
做什么事?
猛然想起来什么的马寻赶紧起床、洗漱,一边逗著孩子一边吃著早餐。
“走,咱们今天进宫转一圈。”马寻主动开口说道,“要是再不进宫一趟,又要说我们养不熟了。”
刘姝寧有些担心,“您今天不是要忙於政事吗?”
“我去衙门坐衙理事,你们去后宫走亲戚,都不耽误。”马寻笑著开口,“真要是到太阳下山的时候还没看到我回去,让人去找我,免得我打了李相或者胡相。”
別看马寻犹如是在开玩笑,可是刘姝寧觉得这个事情很有可能发生。
马国舅的一些跋扈案例还是有的,比如说他是『尚书打手”,传闻中他曾经在午门殴打了好几个尚书,传的有鼻子有眼。
一家五口开开心心的出发了,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差不多是下朝了。
“驴儿,你带旺財先去小院,去找你姑。”进了宫,马寻笑著安排,“听你娘的话、照顾好妹妹。”
马祖佑牵著韁绳就跑,旺財现在几乎成为他的专属坐骑,出门就骑著、走路就牵著。
马寻直奔中书省,看了看堂中,还真的有点受宠若惊啊,来的人可不少。
李善长、胡惟庸这些就不用说了,还有陈寧、涂节,这没什么可奇怪的。
让马寻稍微意外的是徐达和李文忠、邓愈居然也在,以及延安侯唐胜宗、东莞伯何真居然也在何真也是个人物,早年间统辖了岭南大部分地,几乎是可以效仿赵佗、割据岭南的实力。不过他到底是聪明,眼看元朝大势已去、明军大军压境,这就降了。
投降的晚,自然只能是东莞伯了。別看他当初割据一方,但是算是读书人,好儒术,与宋濂等人颇为投契。
“徐国公。”
“李相。”
“徐大哥。”
一眾人在忙著打招呼,单就从场面上来看,马寻还是有些面子。
马寻刚刚坐下,就看著徐达问道,“徐大哥,您这是閒著没事来中书省做什么?”
徐达不满的说道,“你都来中书省了,我又如何不能来?”
这话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他可是正经的中书省右丞相,虽然这更多的是掛职,但是名义上好互是有著的啊。
邓愈也笑著开口,“你指责我御史台官员枉法,我心里岂能不在意,故此过来和你解释解释。”
邓愈,那可是御史大夫,虽然同样是加官,平时也確实不管事。
胡惟庸瞬间心塞,我上下跳那么久,斗倒了杨宪、压制了汪广洋,让延安侯这样的侯爵都开始听话了,权势甚至比得上鼎盛时期的李相。
但是现在再看看呢,那几个顶级的国公在笑谈著,根本不將中书省当回事。
马寻看著邓愈,好奇问道,“这是弹劾胡相了?”
邓愈更加不满了,“胡相之子只是驾车罢了,也没出什么事情,小惩大诫站几天就行。你要是还不解气,让那小子巡街就是。”
徐达也跟著劝道,“就是!先前常茂那几个就是罚站后巡街,也没看到你弹劾郑国公他们。为何偏偏对胡相如此,他可是咱们淮西人!”
这到底算不算当著和尚的面在骂禿子呢?
反正胡惟庸心里的压力有点大,因为他还没想著怎么样呢,徐达和邓愈就跑来中书省坐著了。
曹国公李文忠虽然没说话,不过可是在旁边冷著脸坐著。
要是话不投机,说不定大曹国公就有可能健步如飞的跑来,要拿著拐杖打奸相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何真忽然开口了,“徐国公,下官以为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胡相之子闹市驾车,这確实是过错,他府中家僕送去应天府,这也是应该。”
马寻静待下文,何真则继续说道,“只是下官以为,倘若以此弹劾胡相,是不是有些过了?胡相是朝廷柱石,岂能因小事责罚?”
李文忠不满了,“东莞伯,岂不闻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放纵,迟早酿成大错!”
马寻开口了,“东莞伯说的有理,胡相是朝廷柱石,估计也是忙於公务才疏於管教子弟。倘若以此来弹劾他,確实难以令人信服。”
毕竟胡惟庸的儿子也就是闹市驾车,没有出现伤亡,想要以此来扳倒丞相,確实也不现实。
李善长忽然笑著开口,“徐国公,胡相忙於朝政,確实疏於管教子弟。要不然,將他的子弟送入国子学,您来管教如何?”
想要指望马寻像带著常茂、邓镇、汤鼎一般的带著胡惟庸的儿子,那是想都別想的。
但是便宜弟子还是有机会促成,送去国子学啊,马寻可是名义上管著国子学的。
胡惟庸一副內疚的样子,连忙说道,“徐国公,下官忙於公务,確实疏於管教犬子,以至於他酿成大祸。还请徐国公不以犬子愚钝,收他入门墙。”
这话说的,就好像是我小题大做、故意在为难你们父子一般,我要是不收这学生,那就是不以大局为重了。
对了,我凭什么收你儿子为弟子,你想的倒是美!
马寻淡定开口说道,“我记得朝廷也有政策,国子学除了招收各州府的优秀学子,也收官员子弟。你若是捨得令郎吃苦,送去国子学吧。”
国子学可不是普通的学校,管理更不存在鬆散,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压力都非常大,体罚也是存在的。
不过这些事情胡惟庸的儿子似乎是没必要担心,难道还有人敢打他不成?
就算是打,估计也就是几个公侯人家的子弟,到那时候就是少年嬉闹了,用不著上纲上线。
胡惟庸儿子闹市驾车的事情,看起来就这么结束了,本来就是小事而已。
陈寧等人也鬆了口气,他们其实是最为难的,不弹劾的话马寻不高兴,弹劾了胡惟庸肯定不乐意。
李善长笑了起来,笑著问道,“徐国公,听闻牛痘还有不少样种?”
“什么样种不样种的,我现在在令工部、太医院准备器材和药物。”马寻知道李善长的意思,“这事情真的只能再等等,现在很难一口气给太多人接种。”
李善长揣著明白装糊涂,“可是我看公文之中,详略的记了你在陛下寿诞之时与数百军士接种牛痘。”
“李相,那可是我准备许久才赞起来的。”马寻更加不上当了,“这事情我也和陛下奏明了,
只能再等等。”
好东西谁都想要,李善长等人自然也是如此,牛痘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多了去。
当然有些好处,他们也是希望能够先享受到。
胡惟庸忽然说道,“徐国公,下官奉命查看天下兵马簿籍,廖永忠所部依然毫无踪跡。”
马寻立刻看向李文忠,李文忠也非常不高兴,“胡相,你何时奉命查看的兵马簿籍?”
可以说明初的丞相擅权不行,尸位素餐也不行,放权、抓权均无好下场。
李善长在这个时候也忍不住皱眉了,虽然他看似贪权,可是也知道皇帝的底线,所以总体来说还是小心谨慎。
而此前的徐达经常带兵在外,汪广洋只知饮酒吟诗,所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尚不突出。
可是现在的胡惟庸倒好,居然去翻兵马簿了。
胡惟庸连忙解释,“曹国公,下官是奉陛下旨意,有锦衣卫指挥使毛骤可以佐证。”
毛骤?
“来人,去叫毛骤。”马寻直接开口,“大都督府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他来做主了?”
胡惟庸倒是不太害怕,因为他確实就是奉命查看兵马簿,这是公事、自然经的起查。
只不过是稍微有些时间上的出入,我是以前查的兵马簿,但是记性好记到了现在,这时候才说出来而已。
在眾人等待的时候,胡惟庸问道,“徐国公,可曾听闻沿海有商贾走私?”
“知道啊,听闻一些布匹等运到了东瀛,便是十倍多的利润。”马寻就开口说道,“要我说各地使节入贡,朝廷不宜大加赏赐,岂能给他们百倍之利?
李善长和胡惟庸无语,你还真的是皇帝的小舅子。
人家希望的是万国来朝,你二位是听到了入贡很高兴,但是给与的回赠要仔细盘算,千万不能给多了。
不给多,那些番国岂会愿意一次次的来入贡?
再说了,海外之事大家都不太了解,一些番邦小国更是闻所未闻。所以隨便扯一个土人过来,
也可以是使者,也可以得赏赐。
同样的道理,这样也可以证明大明威服四海,所以四夷入贡。
这是美谈啊,大家都应该创造这样的盛世局面,而不是惦记著回赠的礼品太多!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