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377章 南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7章 南孔
    甘福这些南京大族,已经决定谋划劝进之功。
    聂宇对此並不知晓,知道了也不会在意,他就没想过要在南京大开杀戒。
    杀那些旗人都只是顺带,只要是旗人他就杀,无关南京、杭州这些地方。
    而对於王瑜这些立下过功劳的大族,聂宇不打算赶尽杀绝,只要他们愿意听话,愿意配合大汉的分家、分田、释奴,那大汉也能既往不答。
    反正,分了家、分了田的大族,自然而然就会迅速衰落。
    江南不比两广,这里平原太多,人口流动性更强,所以宗族关係也没两广那么紧密。
    出现了根本的利益分歧,亲兄弟都能反目,何况是分了家的兄弟。
    南京的汉王府。
    聂字正在接见经浙江衢州府,远道而来拜见的孔广杓。
    “草民孔广杓,拜见汉王!”
    “哈哈,免礼免礼。”
    聂宇满脸笑意抬了抬手,又对著身边秘书官说道:“立刻让人给孔先生再拿个椅子过来。”
    “是。”
    秘书官恭敬应道。
    孔广杓起身谢恩:“谢汉王。”
    身为衢州孔氏南宗的当家人,孔广杓甫一来到南京,姿態就摆的相当低。
    面对聂宇只敢自称草民,完全不敢把明清救封的官职、孔氏后裔的身份,给掛在嘴边。
    就连侍从搬来椅子,他也不敢全坐下,只坐了半个屁股,隨时准备起身应对。
    没办法,別管之前有无尊严傲气,反正汉军来到了衢州府后,完全没有任何顾忌,包括他们南宗孔氏在內的衢州大族,全部都被统抓人,而后释放家奴、分田与民,丝毫没给孔广杓留任何情面。
    甚至於,要不是孔广杓作为南宗孔氏的族长,代表衢州府跟汉军主动请降,算是立下献城功劳,怕是连他都要被抓。
    虽然抓完了以后,不久就又放了,但这么一波“敲打”,还是让孔广杓心里该有不该有的心思全都收敛,不敢再对大汉有任何想法。
    聂宇还不知道,自己才跟孔广杓这位南孔后人第一次见面,话都没说上几句,就已经被孔广杓给误会了。
    说真的,那些在衢州府大肆抓人分田的汉军,真不是刻意针对“敲打”南孔,他们確实只是看到南孔有许多土地,就把南孔也当成了大族豪族去抓人分田。
    没读过多少书的粗人武夫是这样的,这不是汉军的问题,偽清治下百姓文盲率达到九成以上,就算大汉已经治理五年,军队里的半文盲率还是很高。
    快速扫盲需要成本,而且还有很大副作用。
    岛国后头就搞过,结果就是军队变成眼镜兵,全民近视率奇高,到了战场上这种眼镜兵基本不用想什么隱蔽,有光反射一下就被看到了。
    汉军目前的扫盲政策,只是让將领、军官们先识字,再利用讲武堂大量培养基层文教官。让文教官閒来无事带著士卒们讲故事,教授士卒们一些基础常用字,低成本的对士卒进行扫盲。
    文教官接受的讲武堂教育,可没有对孔圣人的敬畏,文教官都不敬畏孔圣人,更何况下面文教官带著的士卒、军官们。
    聂宇跟孔广杓相对而坐,两人就这么交流攀谈起来。
    大部分都是聂宇这个汉王在问,孔广杓负责回答。
    问答的不是什么太高深的问题.就是南孔的家学故事以及有著多少族人等等。
    一番攀谈过后,聂宇基本摸清了南孔的情况,跟后世的记载差不多。
    这南孔对比北孔,真的是有够惨的。
    用当初在江西来举例,北孔可以视作是龙虎山,天下道门首领,手握传教大权,土地阡陌,管理的道士產业无数。
    南孔就不同了,南孔就是阁皂山。
    大猫小猫两三只,连道观都修不起,还得自己出去行医赚钱,收徒也靠行医传教收徒,好几次都差点断了传承。
    龙虎山、阁皂山、茅山,並称道门三山符策。
    阁皂山混的最惨,能传承后世是真不容易。
    南孔没阁皂山混的那么惨,但跟北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眾所周知,北孔世修降表,衍圣公爵位甚至传承到了偽清灭亡,都还依旧在继承(民国主动上请废除,逃去了台湾)。
    宋元明清,都对衍圣公家族非常不错。
    南宋时期衍圣公降金,独留一支南下作为分篮之计,南宋还是捏著鼻子敕封其为衍圣公,跟金朝衍圣公分庭抗礼。
    到了元朝灭金灭宋,南衍圣公被迫让爵,南北衍圣公合二为,元朝又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进一步强化北孔。
    一直到了明朝,北孔终於受到挑战,先是朱元璋废除天下人对孔庙的通祀。
    接著晚明嘉靖发动大礼议,一举拿掉了孔子的王位,改为至圣先师。
    然后,抽象的来了,北孔不认可,觉得王爵太低了,就故意不用,继续祭祀元封王爵。
    这事到了清朝,还差点闹出了大乱子,因为康麻子去祭祀孔庙,结果看到了上面写著“大成至圣文宣王”。
    康麻子一时不知该不该跪,自己堂堂大清皇帝,怎么能跪拜一个王呢?
    还是有人发现了问题,上前用布挡住了王號,康麻子这才完成祭拜。
    与之相比较,南孔是什么情况呢?
    南孔什么都没有,自南孔让爵以后,北孔衍圣公成为正统,南孔就成了局外人。
    虽然元朝承认南孔地位,还给了让爵的孔洙官职,让他主持南宗林庙。
    但这官职不是世袭的,直到大明弘治朝晚期,衢州知府看不下去了,才给南孔求了个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掌南孔家庙祭祀,官秩正八品。
    一县县令正七品!
    官秩上来算,南孔还不如县令大,地位上来算……那就更低了。
    因为清军南下,南孔拒绝降清,引起清廷不满,就派了主动降清的孔家人,做了衢州知府,逼迫打压南孔,让他们降清。
    所以,孔广杓一开始的自称,还真没什么太大问题,他在清廷眼里確实跟草民差不多。
    嘉庆四年,他因为家庙祭祀长期缺鉶盐(祭祀孔庙用盐),就请求嘉庆能够赐予鉶盐。
    嘉庆当时已经被汉军和全国各地的烂摊子,给整的焦头烂额,而清廷財政又紧缺空虚,便拒绝了孔广杓的请求,让孔广杓再坚持坚持。
    这对孔广杓和南孔而言,不亚於奇耻大辱,他都已经不求別的了,只求让南孔能正常祭祀宗庙,连这点要求都被否了。
    正好汉军今年杀进浙江,孔广杓几乎是汉军还没来,就已经主动替汉军劝降起了衢州知府,让其赶快投降大汉。
    孔广杓这么做的目的,既是对偽清的报復,也是觉得偽清不行了,所以打算以此来立功,跟大汉表现南孔的作用。
    却不想,汉军拿下衢州后,当场抓了不少衢州大族和南孔族人。
    虽然后头又很快放还不少南孔族人,但这还是让孔广杓误以为是汉王在刻意敲打自己。
    不仅彻底熄了之前心思,反而还主动大包大揽,替汉军干起了游说劝降浙江的活。
    孔广杓来南京面见聂宇,之所以来的这么迟,便是他前面都在浙江到处劝降游说。
    別管有无作用,反正浙江士民已经全都知道,孔圣人的后裔也都归顺大汉了。
    那这大汉还能是反贼不?
    大汉就是正统,汉王就是正统啊!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