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446章 无双战略徐国公
第446章 无双战略徐国公
徐家的家风不错,徐允恭早就在府门外等著了。
等到马寻带著老婆孩子进府,这小子一路在侧前方领路,身体微微前倾,遇到了拐角、台阶就说声请”。
这家风看的马寻佩服,可是他真做不到如此,
徐达和谢氏已经等在正堂了,看到马寻笑的很开心,“小弟,你倒是稀客。”
马寻抱拳拱手,“说的见外了,咱们又不是外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徐达有些愣住了,听你的这意思,是我徐某人失礼了?
没必要和马寻扯这些事情,要不然只会心塞,这是独属於他的『不拘小节”。
看著徐妙云,马寻问道,“嫁衣绣好了没有?”
徐妙云连忙说道,“宫中赐有婚服。”
这倒也是,亲王妃的婚服、首饰等等都是有严格的规定。
“再有一个月我这丫头就嫁出去了,当真有些捨不得。”徐达有些感慨说道,“丫头嫁出去了,小子也该准备成亲。”
马寻当做没听见,他掺和了常茂、邓镇的婚事,没打算再帮徐允恭找媳妇。
看到马寻不接茬,徐达准备给马寻添堵,“贤婿,快到为父这里来!”
马祖佑倒是跑的快,“伯。”
“一个女婿半个儿,你就是我儿。”徐达抱起来马祖佑,笑著逗起来,“叫声爹,爹给你好玩意儿:”
马寻也给徐达添堵,对徐妙云说道,“我家老四虽说有些莽撞,不过心不坏。你性子温和,多规劝他,估计也就是你劝的动他。”
徐妙云脸色更红,不过还是赶紧说道,“谨遵舅舅教诲。”
明年正月朱棣就要和徐妙云成亲,朱老四就不用一直是舔狗姿態了,到时候就可以是正经的爱妻模式。
不过这小子好像也挺厉害,十六岁成亲、十八岁有了朱胖胖。
而徐妙云呢,生孩子的时候才十六。
谢氏和刘姝寧带著丫头、未成年的小子离开了,他们不好一直在正堂,徐家在意这些礼仪。
等到其他人离开,马寻问道,“开完年真要去北平?”
徐达有些烦躁的说道,“我都急的上火了,早就该去北平了,因为丫头的婚事暂且不走。再不去北平,兵马就练成老常的了!”
常遇春在北平练了近两年的兵,也在不断的修筑北平城,在防备北元的同时还要威辽东的纳哈出。
徐达是各种兵种都能统帅,常遇春自然也能带步兵,可是更喜欢带骑兵。
马寻理解徐达的担心,“不至於吧,常大哥岂会不知道养骑兵消耗实在太大,北边养不起那么多骑兵。”
“你以为他能没办法?”徐达更鬱闷的说道,“他时常出塞,开平等地都有他划分的牧场。归降的蒙古人或者北地汉人,好些都是游牧性子。”
这也是事实,明军当中有不少蒙古人,不过大部分都是被打散拆分到各卫所。
而朱元璋对於驻守在草原的兵马也有要求,就是希望这些兵马学会放牧、保留一定的游牧习性。
对於常遇春这么做,马寻一点都不稀奇。
下一刻马寻满脸严肃,“徐大哥,有些事情还得请您帮我留意一下。”
徐达也不开口只是看著马寻,静待下文就好。
“多留意辽东,纳哈出的事情咱们暂且不说,朝廷迟早是要出兵。”马寻认真说道,“您是战无不胜,多留意一下当年隋煬帝三征高句丽的事情。”
对於马寻的一系列言论,徐达总是能感觉到出人意料,这小子的思维是一般人无法跟上的。
辽东的纳哈出號称拥兵二十万,这个北元太尉数次拒绝了明朝的招降。
虽受明军屡屡攻击、辖地逐渐缩减,但仍控制著西至蒙古、北至女真和朝鲜等地,与北元大汗相呼应。
这是心腹之患,不將他解决了,北元似乎就有那么点『捲土重来”的机会。
打纳哈出大家都心里明白,只是这几年用兵太多,朝廷可能需要休整一两年再对付辽东的纳哈出、云贵的元梁王以及段氏。
这才是当务之急啊,好端端的提起来隋煬帝三征高句丽做什么?
那可是史书上不愿多提及的一系列惨败,是隋朝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高丽王氏不臣,这些人首鼠两端欠收拾。”马寻忍不住吐槽起来,“要我来说也是贼心不死,他们也迟早要倒霉。”
王氏高丽一直都是元朝的忠实附属国,当初忽必烈两征东瀛,高丽派出很多僕从军,用死伤惨重换取了蒙古人的信任。
包括伺候镇压红幣军等,高丽也出兵。高丽的王后,也普遍是蒙古贵族。
现在其实也一样,高丽一边向明朝请求为附属国,一边往和林派使臣。
接受大明的册封,可是动不动就翻脸,甚至想要趁著明朝和北元的战事趁机侵占辽东。
不过现在的王氏高丽的日子也不好过,李成桂已经崛起了,说不定很快就要开始筹谋篡国了。
徐达也有些无奈,“小弟,你也知道陛下的性子,他不会轻启战端。”
蒙古人两征东瀛的惨痛失利让朱元璋投鼠忌器,隋朝三攻高丽的教训也会让朱元璋不会轻易发动战爭。
最主要的是如今的这位皇帝是实用主义者,他都嫌弃一些藩属国送来的贡品价值一般却想要得到丰厚赏赐而拒绝朝贡。
这样的一些做法和此前的中央王朝有很大的区別,以前的一些藩属国进贡物品可以得到几十倍乃至百倍的赏赐。
在朱元璋这里行不通,他要看到实际的好处。
高丽苦寒、荒僻,让朱元璋费尽心力打下这片土地是不现实的。
“我在东瀛找到了矿山,银山!”马寻斩钉截铁的说道,“要去东瀛,就得有高丽这个跳板!”
徐达愣住了,“真有银山?”
“好似是比我大明境內的银矿產出还要大,你说我能不急吗?”马寻就继续说道,“徐大哥,
真要是有座银山在那,你说我姐夫能不打吗?”
徐达有些犹豫了,“说笑了吧?”
不怪徐达有这类想法,这个年代的正常人都不会认为东瀛的银山储量超过大明银矿总和。
马寻认真的说道,“我觉得这事情基本上是成的,我岂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
相信马寻的人品,可是徐达还是很难顛覆一些认知。
徐达仔细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只能留意。注意些辽东的情形,收集一下当年的情报。你也別只记得隋煬帝,太宗皇帝重创高句丽才好借鑑。”
马寻稍微有点遗憾,“那不是让高句丽弃城逃了么,咱们真要是出兵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还听闻那边有伤风化,男女都在河里洗澡,女人就穿半截衣裳。”
徐达无语了,这个马寻的关注点始终不太一样,
可是对於马寻收集到的情报,徐达也懒得问,他可是聪明人,知道马寻虽然不太管锦衣卫的事情,可是有资格去过问很多事情。
所谓的东瀛的银山,或者是高丽的女人穿半截衣裳和男人共浴,说不定就是马寻从哪里探听的在说完银山、辽东的事情,徐达笑著说道,“你倒是难得主动说起战事。”
“我能不主动吗?”马寻自嘲的说道,“廖大哥和靖海侯此前都率领兵马去了东瀛,在找矿山。”
徐达也觉得好笑,这个事情他自然知道,他和李文忠就是帮马寻擦屁股的人。
毕竟派出去了不少兵马、带走了不少物资,可是没有明確的军事任务,到现在还都是在打著『剿灭倭寇』的旗號呢。
徐达认真起来,说道,“云贵那边也要留意些,多半是老邓要过去了。”
马寻就有些纳闷,“颖川侯这些人还不够?”
徐达自傲的问道,“你觉得以朝廷的兵强马壮,用的著颖川侯统帅大军?”
现在大明的大將实在太多了,能掛帅的除了徐常李之外,还有邓愈、冯胜,这都是国公。
傅友德的军事能力不用说,可是大家还是希望在重要的战役有更加可靠的大將坐镇。
徐达也不无感慨的说道,“我和老常、保儿这些年都在打北方,南边还是老邓更拿手。”
这也是实话,如果不是回京休养,带兵征討乌斯藏的就是邓愈了。
可是即使如此,邓愈也负责此前统筹灭明夏的物资,平定过广西的叛乱,明朝的高级將领之中,他对南边確实更熟。
“我想著如果是邓大哥去南边也好,正好能带一带文英和蓝玉。”马寻就笑著说道,“云贵那边要是平定了,辽东就可以拿下了。”
双线作战其实对大明来说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此前的北伐,朝廷还是比较顺利,没有吃到败仗,骑兵没有一下子损失到伤筋动骨。
徐达饶有兴趣的看著马寻,“怎么,担心颖川侯起来?”
“他的军功够封公了,估计下一次封爵他和汤大哥就该进封国公了。”马寻实话实说,“不过我倒是希望文英和蓝玉再加把劲,下次得封个侯爵。”
汤和凑够了军功,蓝玉和沐英也基本上摸到了侯爵的门槛了,都得努努力。
徐达点头,“那你去和老邓说,他早年和文正关係最好。”
邓愈,那可是朱文正守下首都时的副將,年龄相仿、生死兄弟,关係好著呢。
马寻抓了抓脸,我要忙著到处『谋划战局”?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